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7.4亿销售费“吞噬”利润,上海家化增长“含金量”几何?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明 数智研究社 时间:2025-11-06 08:05:23

频繁的帅位更迭,必然带来战略的“推倒重来”。从谢文坚的“强生体系”,到张东方的“快消逻辑”,再到潘秋生的“欧莱雅打法”,以及林小海的“阿里经验”。每一任CEO都试图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但其战略往往在尚未完全沉淀和验证时,就因人事变动而中断。

文 | 万 芙

10月29日,上海家化发布202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上海家化三季度实现14.83亿元,同比增长28.29%,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大增285.35%。扣非净利润为958.7万元,同比也有108.33%的增长。

单看数据,这是个企稳向好的信号。然而,投资者却在财报发布次日纷纷抛售。次日,上海家化收跌9.43%,主力资金净流出。

市场反应冷淡背后,凸显的是上海家化的结构性问题。14.83亿元的营收与958万元的扣非净利润之间,是高企的期间费用。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美妆赛道中,上海家化陷入了依靠高额销售投入换取规模的依赖,其单季销售费用几乎“吞噬”了全部营收。

同时,这家百年企业,自2011年平安入主以来,管理层的频繁更迭成为常态。战略的“漂移”与组织的持续调整,使得这家老牌国货在数次关键的市场窗口期,显得举棋不定。

增长仰赖7.4亿销售费用支撑

2025年三季度,上海家化实现营收14.83亿元,扣非净利润仅958.7万元。

支撑营收增长的,是高企的销售费用。财报显示,上海家化三季度销售费用为7.4亿元,同比增长28%。仅此一项,就占到了当季营收的一半。销售费用,再叠加4.48亿元的管理费用,几乎消耗了上海家化63.6%的毛利空间。

那么,这7.4亿元的销售费用,流向了何处?

答案是密集的品牌建设与渠道投放。2025年三季度,上海家化旗下品牌官宣了一系列代言人:玉泽宣布樊振东为品类代言人,佰草集官宣刘涛为品牌代言人,高夫官宣付航为品牌代言人,启初则宣布张柏芝为品牌代言人。

这一系列动作,对标的是新任CEO林小海于2023年上任时提出的“四个聚焦”战略,即“聚焦核心品牌、聚焦品牌建设、聚焦线上渠道、聚焦效率提升”。

从结果看,“聚焦线上渠道”和“聚焦品牌建设”似乎取得了一定进展。据公司透露,第三季度国内业务中,线上收入贡献占比首次过半。

但在流量红利见顶、获客成本高企的当下,这种依赖投放和明星代言拉动的增长,其可持续性正受到市场的重新审视。财报数据清晰表明,高额营销投入并未有效转化为利润。

反观A股同业公司,其路径选择不尽相同。

珀莱雅也是营销驱动的典型,其2024年销售费用率高达42.9%,但同期实现了36.5%的营收增长和46.1%的净利润增长。珀莱雅的策略是利用高投放,集中资源打造“大单品”矩阵,如“红宝石精华”、“双抗精华”等,在抖音等内容电商渠道获得了较高转化。

以功能性护肤品见长的贝泰妮,旗下的“薇诺娜”品牌强调产品力与皮肤学基础。2024年,贝泰妮投入研发费用2.55亿元,研发费用率为4.51%。虽然其销售费用率也不低,但其增长更多依赖产品功效建立的品牌护城河。

对比之下,上海家化在研发上的投入则略显薄弱。2024年,上海家化投入研发费用1.81亿元,占营收比例约为2.7%。2025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为0.89元,占营收比例约2.5%。

在林小海的“四个聚焦”战略中,“聚焦核心品牌”的成效同样有待观察。

以上海家化寄予厚望的核心护肤品牌“玉泽”为例,该品牌曾凭借与医生KOL的合作,一度成为功能性护肤赛道的“高光”品牌。但目前玉泽旗下仅有一款亿元级别的大单品。在竞争对手动辄拥有数个十亿级单品的背景下,玉泽的资源聚焦度与市场表现均显不足。在抖音、天猫等头部电商平台的榜单中,玉泽的声量也正被淹没了。

而“佰草集”、“六神”等老牌核心,虽在三季度借助新代言人试图焕新,但在产品创新、渠道渗透和品牌叙事上,仍未完全摆脱“疲态”。

很显然,在外部流量成本高企、内部品牌力驱动不足的双重压力下,单靠提升销售费用维持曝光,其经营的天花板已明显受限。

平安入主十二载,频换CEO致“战略漂移”

高额的销售费用之外,组织与战略的持续变动,或许才是上海家化“失利”的里子。

自2011年11月,平安信托旗下平安产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后更名)以51.09亿元的价格,受让上海家化集团100%股权,成为上海家化实控人,至今已近12年。

这12年,是国内化妆品行业风起云涌、新锐品牌迭代不息的“黄金十年”。然而,对上海家化而言,这12年却是“动荡”与“调整”的12年。

平安入主后,最受关注的便是其与上海家化“灵魂人物”葛文耀的“控制权之争”。2013年5月,葛文耀被平安方面罢免家化集团董事长职务,随后在9月申请从上市公司退休。这一事件,被视为上海家化“平安时代”的正式开端,也拉开了其管理层频繁变动的序幕。

葛文耀去职后,平安从强生医疗挖来谢文坚。谢文坚在任的三年,对上海家化的内部流程和组织架构进行了“西式”改造,试图引入跨国快消公司的管理体系。

然而,这一时期的战略重心偏向于“去葛文耀化”的内部整合,在外部,公司错失了化妆品专营店渠道崛起的红利。同时,其主导的“清妃”、“美加净”等品牌年轻化改革收效甚微。2016年,上海家化营收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下滑,同年三季度更是录得上市15年来首个单季亏损。2016年11月,谢文坚宣布辞职。

平安随后请来在维达国际有丰富快消经验的张东方。张东方上任后,提出新的“四个聚焦”(聚焦核心品牌、聚焦优势渠道、聚焦品类和爆品、聚焦资源投放),并推动“佰草集”等品牌的渠道下沉和年轻化。

张东方在任期间,上海家化的业绩一度有所回暖。但其改革也伴随着争议,如被指过度依赖“六神”等传统强势品牌,而在新品牌和新渠道的开拓上稍显迟缓。

更重要的是,在2017年至2019年,正是“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锐国货借助淘系和内容电商崛起的关键时期,上海家化在这一波流量浪潮中,并未抢占先机。2020年4月,张东方申请退休。

张东方后,潘秋生“接棒”。潘秋生的履历堪称“豪华”,他曾在欧莱雅和美泰担任高管。他的到来,一度被市场寄予厚望,认为其国际视野和数字化经验能带领上海家化突围。

潘秋生上任后,迅速提出了“123经营方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助推器),大刀阔斧地进行渠道改革,重点发力线上,并成功将“玉泽”品牌推向了新高度。

然而,潘秋生的改革同样未竟全功。2022年,受外部环境影响,上海家化业绩再度承压,营收净利双双下滑。2023年7月,在任刚满三年,潘秋生突然宣布因个人原因辞职,市场愕然。

潘秋生去职后,曾任阿里巴巴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的林小海接棒。林小海带来了全新的“四个聚焦”战略,其电商和渠道背景,被认为意在强化上海家化的线上运营和效率。

从葛文耀离开算起,12年时间,上海家化经历了四任CEO。若从平安入主后算起,则为五任。

频繁的帅位更迭,带来的必然是战略的“推倒重来”。从谢文坚的“强生体系”,到张东方的“快消逻辑”,再到潘秋生的“欧莱雅打法”,以及林小海的“阿里经验”。每一任CEO都试图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但其战略往往在尚未完全沉淀和验证时,就因人事变动而中断。

组织上,持续的调整期让团队疲于适应。在市场上,上海家化错失了化妆品专营店渠道、错失了第一波内容电商,在功能性护肤和“国潮”叙事上,也从引领者变成了追赶者。

当珀莱雅、贝泰妮等对手已经完成了品牌焕新和渠道卡位时,上海家化仍在“转身”。这份三季报,或许只是其长期结构性困局的一个切面。

标签: 品牌 销售费用 渠道 潘秋生 净利润 战略 玉泽 高企 三季度 费用率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