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小红书期权兑现期变久,大厂期权也「不香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钛媒体APP 时间:2025-11-05 22:11:12

文 | 新识研究所

互联网人常调侃自己的职场三大错觉:这次裁员不会轮到我、年底KPI肯定能超额完成、手里的期权迟早能变现。

前两个如今很难说准,但是大厂们今年对期权的比例和归属方式格外关心起来。

11月3日小红书宣布调整员工入职期权归属方式,从原先与阿里一致的“50%+25%+25%”模式,改为“15%、25%、25%、35%”的梯度归属方案,这一调整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一个月前,小红书已将期权授予价从6月的18美元/股大幅上调至25美元/股,行权价维持2美元/股不变,每股收益达23美元,这已是年内第三次调整价格。

而在10月10日,字节跳动发布了其一年两次的期权回购通知。根据邮件内容,本次在职员工的回购价格为200.41美元/股,约合人民币1424.01元;而2025年4月时,在职员工的回购价为189.90美元

对于已离职员工,本次回购价为180.37美元/股(约合人民币1281.62元);相比之下,2025年4月离职员工的回购价则为161.42美元/股(约合人民币1158.71元)。

此次回购中,离职员工的期权回购价格折扣率由今年4月的8折提升至目前的9折,反映出字节跳动对离职员工权益的进一步保障。与此同时,公司还新推出一项针对被动离职员工的福利政策:对于因组织调整而被动离职的内地正式员工,将提供最长6个月、每月最高1.2万元人民币的过渡性补贴,以缓解其职业转换期的经济压力。

从2019年至今字节期权已从44美元/股上涨到189.9美元/股,期间共上涨7次,价格翻了5倍。

即使仅看最近三年,字节的期权价值始终保持着每半年至少5%的涨幅,年化增长率稳定在10%以上,这一表现已跑赢市面上绝大多数理财产品。尤其在不少公司面临“期权变废纸”的窘境下,字节员工手握的这份持续增值、相对稳健的期权,无疑带来了一种稀缺的确定性。

可见对于职场人来说,要想期权成为一桩稳赚难赔的生意,选对平台无疑是这场“双向奔赴”中最关键的要素。

01互联网大厂人,不爱期权爱现金了

“我上大学之后,觉得实现财富自由大概有几条路径:一是买彩票,二是买房,三是加入一家有前景的公司并获得期权,四是自己创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罗永浩的播客节目中这样分享道。可见伴随中国经济腾飞起来的中青代,对期权的憧憬是写在时代记忆里的。

如何理解期权?简单来说,期权就是公司和员工之间的一种“未来约定”:只要你继续在公司工作满约定的年限(比如3年或4年),将来就有权按照今天约定好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

举例来说,假如公司现在和员工约定,3年后可以按每股50元的价格购买1000股。如果3年后公司股价涨到100元/股,员工只需花5万元(50元×1000股)买入,理论上就能立刻获得5万元的账面收益(假设可以卖出);但如果3年后股价低于50元,员工完全可以选择放弃行权不买,不会有任何实际损失。

因此,期权本质上更像是公司给员工描绘的一张“预期收益”图景:只有公司发展得好、股价上涨,员工才能从中获益;反之,若公司表现不佳,期权就形同废纸。它的核心目的并非让员工靠炒股赚钱,而是通过将个人利益与公司长期发展绑定,激励大家“一起好好干”。

目前国内互联网大厂的股票归属规则各有不同。其中阿里在2024年4月1日开始执行15%、25%、30%、30%的新股票归属计划,字节在2024年1月1日起,开始按照20%、25%、25%、30%的规则归属股票。

腾讯则是入职时只给3年股票,3年各归属1/3。快手和百度是每年归属25%。美团目前仍按照0,50%,25%,25%的形式归属,总体来说都是拉长了期限,鼓励员工待得越久激励越高。

这种设计背后暗藏多重算计,一方面互联网行业人才流动性强,公司通常会设置较高的业绩考核门槛,不少员工待不到两年便主动离职,公司便可以“低成本”收回期权。

另一方面劳动合同通常三年一签,到期续签的主动权掌握在公司手中。若不续签,能省下后续激励成本;若续签合同却不延续期权计划,员工便陷入两难:留下等于变相降薪,离开则连本可能归属的第四年期权也彻底泡汤。

有大厂员工透露,一些公司会针对性“优化”临近期权归属期的员工,通过施压、诱导甚至变相逼迫,使其接受自动离职或接受远低于法定标准的补偿方案。结果往往是,员工还没等到期权解锁,就已被“礼貌”请出门。

虽然大部分非上市公司的期权就是在画饼,但比如小鹏、小米这样的公司,在上市前几年拿着期权加入公司的人选,也都实在地获得了股票变现的收益。

贝壳在2020年上市时,就将原有的1股拆分为5股;后按每3股拆分后的股份兑换1股美国存托股票(ADS)的比例进行转换。举例来说,若一名员工原本持有1万股期权,经1拆5后变为5万股;再按3:1的兑换比例,可转化为约1.67万股ADS。由于ADS在上市首日的交易价格远高于原内部估值,这一系列操作使得员工所持权益的账面价值较上市前提升了约67%。

表面上看,这是“股数变多、价值上升”的利好安排,但实际上价值增长的核心并非来自拆股本身,而是源于上市带来的估值跃升和流动性释放。真正让员工获益的,是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市场对其价值的重新定价。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整体估值回调及上市不确定性增加,期权作为“金手铐”的吸引力已明显减弱。相较遥不可及的潜在收益,员工更看重当下可兑现的确定性回报。

今年3月,菜鸟也宣布为强化与阿里巴巴控股集团的业务协同,控股集团已全资收购菜鸟少数股东所持的全部剩余股份。与此同时,公司同步启动员工所持菜鸟股权激励的全面退出计划。

按照菜鸟原有的期权归属规则,员工期权分4年归属:前两年归属50%(即满2年时),后两年每年再归属25%。在本次调整后,员工可根据已归属的期权数量,按每股0.62美元的标准直接兑换现金。以一名持有1万股期权、已满两年归属期的员工为例,其可兑现5000股×0.62美元×汇率(按当前约7.28计算),折合人民币约2.25万元。

在此背景下,若继续沿用原有的期权激励计划,一旦公司未来上市,将面临巨额股权兑付成本。据测算若采取一次性回购方式,阿里集团需立即支付约37.5亿美元,而通过分期兑付的现金激励安排,可显著缓解集团的资金占用,提升整体财务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

财报显示,菜鸟财务表现持续承压:2024年营收增速从2022年高达68%的水平大幅放缓至29%,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94亿元,且经营性现金流已连续三年为负。

选择将期权转为现金激励,一方面有助于在短期内稳定并保留核心人才,另一方面也显著降低了员工个人承担的风险,避免因公司长期未上市或未来股价波动导致期权价值归零。

从员工事后在网上反馈来看大多持积极态度,这一调整反映出整个行业对“期权神话”的集体祛魅。

过去十年,互联网公司普遍以高增长、高估值为背书,用远期股权吸引人才,营造“一起上市、财富自由”的集体想象。然而,随着IPO窗口收窄、二级市场估值回调、监管环境趋严,越来越多未上市公司的期权沦为“镜花水月”。

落袋为安,或许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02靠期权捆绑员工,成AI公司的基操?

硕士毕业10年的邢再送最近面试了字节算法岗,职级给了2-2,基本月薪7万还给了660股期权,犹豫要不要去的他在网上发帖征求网友意见。

评论区里的网友都建议他争取个3-1,因为2-2升3-1至少要三年,而且内部升级很难,三年后大龄2-2跳槽也没啥竞争力;也有网友认为去不去要看目前的这份工作稳不稳定,涨幅大不大,如果涨幅较高,自身还能抗压,还是建议冲一下,毕竟字节的期权又创新高了,未来可期。

真要论哪家公司爱拿期权捆绑人才,如今AI领域已成为重灾区。

据市象报道,9月份MiniMax近日启动了一项规模达百万美元级别的期权激励计划,覆盖技术、产品及职能等全岗位序列。根据员工在项目中的实际贡献,激励额度从数十万美元到数百万美元不等。

同期字节跳动也宣布了对旗下Seed部门的期权增发计划,重点面向从事大模型方向的技术员工。根据综合绩效与职级差异,员工每月可获得价值9万元/11万元/13万元的字节跳动期权,按月归属,首期计划连续发放18个月,累计总价值可达百万元级别。

这一计划在字节内部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员工在内部社区直言“羡慕Seed”,该部门如今俨然已成为公司内部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Seed部门成立于2023年,是字节跳动推进AGI(通用人工智能)战略的核心引擎,广为人知的豆包大模型正是由该团队主导研发。其内部AGI研究团队代号为“SeedEdge”,聚焦于模型训练、算法优化等关键前沿技术方向。

据一位接近字节的人士透露:“此次激励方案精准锚定核心研发人才,目的就是稳住骨干队伍,防止被外部高薪挖角。”

除了股权激励,字节面向应届博士还开设不同研究方向的“TopSeed”和“筋斗云”人才计划。据员工透露Seed大模型研究员部分岗位开出的月薪接近10万元,另附每年500股期权(按当前估值约65万元),并提供相当于3个月薪资的年终奖,员工入职首年综合现金与股权收入有望突破200万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差不多五年内便可在北京购置房产。

11月3日,字节被曝在内部试点一项名为“豆包长期激励计划”的新机制。该计划聚焦于豆包及其相关大模型业务,构建了一套类似“虚拟股权”的激励体系——通过授予员工“豆包股”,并配套设立期权回购安排,旨在更有效地绑定核心人才,激发其长期投入与创新动力。

证明这并非一时的战术调整,而是组织层面深层次的战略演进。大厂不再被动坐视技术骨干被挖走,而是主动出击,通过重构激励机制,重新掌握人才竞争的主导权。

据界面新闻报道,脉脉CEO林凡透露,字节跳动与腾讯互为彼此AI人才的首要来源。为更高效地吸引对方人才,腾讯在北京设立了AI研发中心,字节跳动则在深圳布局了对应的AI研发基地。

此外,百度的AI人才大量流向字节跳动和腾讯,已成为这两家公司重要的外部人才供给渠道;而阿里巴巴的AI招聘则主要集中于杭州,地域属性相对突出。

根据脉脉基于各大厂在其平台新发布AI岗位数量计算的“AI招聘指数”,字节跳动高居榜首,小红书和阿里巴巴集团分别位列第二、第三,蚂蚁集团、腾讯、美团、京东等公司紧随其后。

林凡表示:“字节跳动在AI人才竞争中保持领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其能提供业内顶尖的薪酬待遇。同时,公司整体业务处于强劲上升期,为AI人才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

据脉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招聘薪资下限均值已达4.7万元/月,较2024年1月上涨14.16%;薪资上限均值更是攀升至7.8万元/月,涨幅达8.98%。部分AI实习生岗位的日薪甚至高达4000元,远超许多行业正式员工的月薪水平。

此外,自2025年2月以来,AI相关岗位的月度发布量持续保持两位数的环比增长。今年互联网大厂对AI技术岗位的招聘规模较去年同期激增约10倍,与此同时,大量非AI类岗位的招聘需求却仍在持续收缩。

这一趋势清晰表明,大厂的人才战略正经历一场结构性调整,资源加速向AI领域集中,在“降本增效”的叙事下呈现出高投入、高薪酬、高聚焦的鲜明特征,全力争夺AI核心人才,而期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03

任何投资都伴随风险,公司期权的价值自然也随企业命运起伏。阿里、字节、小红书近年来“步步攀升”的发展轨迹,无疑为“长期主义”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现实注脚,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红利,已从口号落地为可量化的财务回报。

在此背景下,个体的职业选择不免向投资逻辑靠拢,员工在入职前会深度调研公司的期权结构、归属周期与潜在估值空间,在职业发展中,他们开始倾向于选择能提供"价值兑现路径"的公司,而非单纯追求高薪。

这种公司与员工利益深度绑定的机制,或许会引发对新一代科技企业组织生态的演变。自此大厂人又坚定了自己的“暴富梦”,大厂HR们也不得不升级一下手上的“挖人铲”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