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门级无人机也可以非常好玩。
作者|张勇毅
编辑|靖宇
今年大疆的无人机系列,真的是把仿生学作为产品设计基因做到极致了。
从 Mavic 4 Pro 那种极具未来感和生物机械感的「蚕蛹」式外观设计,到 DJI Flip 那石破天惊的、蜻蜓一样的改进版折叠收纳结构,我就一直在想,下一代无人机在仿生学的里程碑会是什么?是鹰?是蜂鸟?
但我得说,我确实没想到下一个是蟑螂。
第一次拿到 DJI Neo 2 的时候,这个词就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但请先别误会,这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没有 Mavic 4 Pro 那种「攻击性」,也没有 Flip 骨架带来的「灵动感」。它看起非常「皮实」。
整机采用耐摔塑料打造的机身,灰白色的主色调,尤其是那标志性的、完全包裹住桨叶的保护罩,就像某种昆虫坚硬的甲壳。
这种设计的取向,完全服务于它的核心定位:一架能让大多数人无负担使用的无人机。
这个定位是我能想到的、对它最贴切的形容。与其他几乎所有 DJI 无人机产品线都不同——Mavic 系列是你的「眼睛」,飞向远方,探索你无法企及的宏大叙事;Mini 系列是你的「画笔」,轻巧便携,让你随手记录精致的构图。
而 Neo 系列,它哪儿也不去。它就待在你身边,它的唯一任务,就是「跟住你」。它是一个「会飞的宠物」,一个忠诚的、始终以你为焦点的「随拍摄影师」。
为了实现这个「随拍摄影师」的角色,Neo 系列从诞生之初就在尝试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果你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摄影师」,你就不能让你的「主人」——也就是用户——分心去操控你。一个需要人时刻盯着遥控器屏幕的「跟拍摄影师」,是本末倒置的。
![]()
DJI Neo 2 相机云台支持两轴防抖 | 极客公园
因此,Neo 系列上,你能看到手势操作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其他产品线都从未有过的高度。甚至整个 DJI Fly App 中内置的 Neo 系列控制界面 UI,都针对以手势操作为代表的轻量化交互进行了重新设计。你看到的是与其他系列无人机完全不同的、更适合切换应用操作的竖屏操作界面。
Neo 上搭载的手势操作,不是像 Mini 系列上那种「挥挥手拍个照」的辅助功能。在 Neo 2 上,手势是核心交互,是几乎可以完全取代遥控器的第一控制序列。
![]()
DJI Neo 系列在 DJI Fly App 中的操作界面 | 极客公园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手势操作的无人机飞手,实际体验下来,在 DJI Neo 2 的手势操作体验用「魔法」这个词形容真的恰如其分。在聚焦或跟随模式下,你只需要朝飞机伸出手掌,它就能立刻识别。单手手掌左右、上下移动,飞机就跟着平移和升降;你握拳,它就立刻「锁定」当前方位,不再跟随你的手掌。
更绝的是距离控制。你伸出双手,手掌靠近,飞机就前进;手掌拉远,飞机就后退。整个过程极其直观,就像你在用原力隔空御物。这种交互的延迟极低,而且非常稳定。
这套逻辑的闭环,是「寻掌降落」。当你拍完了,同样只需朝它伸出手掌,它就会自动计算航线,精准地飞回你的手中,缓缓降落。从掌上起飞,到掌上降落,一个完整的、不需要任何额外设备的体验闭环,就此完成。
![]()
DJI Neo 2 | 极客公园
我们再回头看它的「蟑螂」外观设计。
你一开始看着像「触须」的那两根天线,其实是飞机的尾部的图传模块。这个模块很有意思,它承载了连接遥控器、连接飞行眼镜(没错,它甚至支持 FPV 玩法)的功能。但在我看来,它最重要的设计语言,反而是它的「非标配」。
![]()
DJI Neo 2 的图传模块设计在了尾部 | 极客公园
在标准版或者说「纯净版」的 Neo 2 上,根本没有这个模块,重量也得以控制在 151 克。那个图传模块,是作为一个「进阶配件」存在的,而且它是通过螺丝固定的,无法快速拆卸。
这个设计细节,同样印证了 Neo 2 作为无人机的的核心定位:它默认你「不需要」遥控器。遥控飞行反而是那个「额外选项」。
没有遥控器,你怎么知道它在干什么?答案在它的「脸」上。
Neo 2 在正面设计了一个小巧的交互屏幕。这块屏幕加上侧面的模式切换键,就是你「脱控飞行」的指挥中心。
![]()
DJI Neo 2 机身正前方为显示屏/雷达组合 | 极客公园
你可以在这里清晰地看到当前电量、存储余量,以及最重要的——飞行模式。你可以用按键,在智能跟随、智能自拍,甚至包括「希区柯克变焦」这些酷炫模式之间一键切换。
选好模式,把它放在掌心,按一下起飞键,它就稳稳升空。然后,你的「魔法时间」就开始了。这就是它完成从起飞到降落期间各种操作交互的底气。
当然,要当好一个「随拍摄影师」,光会「听指挥」还不行,你还得「跑得快」、「反应快」。
Neo 2 的智能跟随速度,从上一代的 8m/s 提升到了 12m/s(大约 43 km/h)。这个速度,跟拍你骑行、跑步、玩滑板,已经绰绰有余,你当然也可以搭配大疆飞行眼镜 3 以及穿越摇杆,模拟一把穿越机飞手的感觉。
![]()
搭配各种配件,Neo 2 也能拓展更多玩法 | 极客公园
而「反应快」,指的就是避障。这次 Neo 2 搭载的是 Flip 同款的避障配置,带来的结果,是实现了从 Neo 一代「裸奔」(完全无避障)到「全向主动避障」的飞跃。
![]()
DJI Neo 2 在自动跟随模式下避障效果相比初代有显著提升| 极客公园
这套全向避障系统,配合它那激进的「全包围」桨叶保护设计,共同构成了 Neo 2 夸张的「安全感」。
它的桨叶保护设计,是目前全系无人机中做的最激进的。我之前飞 Flip 的时候,虽然也有保护罩,但那个可折叠的结构,在纵向方向上还是有缝隙。我真的遇到过,在树林里跟拍,被侧面伸出的细小树枝卡住桨叶导致「炸机」的情况。
但在 Neo 2 上,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它的「甲壳」是刚性的、全包的,别说树枝,它甚至可以贴着墙飞、在室内飞,就算不小心撞到什么,也只会被弹开,桨叶本身毫发无伤。这种「皮实」,就是「蟑螂」给我的感觉,它不追求优雅,它追求「活下去」。
也正是因为这套避障系统,Neo 2 彻底解决了上一代在水面、雪地、悬崖等「视觉困难」场景下,定位漂移、无法悬停的巨大痛点。现在,你可以在海边,让它稳稳地悬停在水面上空,再也不用提心吊胆。
![]()
DJI Neo 2 有着大疆全系无人机最强的桨叶保护系统 | 极客公园
然而,说了这么多优点,我必须坦诚一件事:说实话,作为一个拍照爱好者,我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是 DJI Neo 2 真正的目标用户。它几乎所有的「槽点」,都精准地打在了「画质党」的痛点上。
首先是传感器。它搭载了和初代 Neo 同款的 1/2 英寸传感器。这个 CMOS 别说是专业摄影用户,即使是我这种已经被旗舰手机「洗礼」的手机摄影爱好者,其实也很难被这个纸面数据吸引。
但大疆同样在 Neo 2 施展了非常有大疆风格的「软件魔法」:Neo 在光线充足时,它最高能拍 4K/60fps 甚至 4K/100fps 慢动作,画质尚可;但一旦光线变差,画质下降还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它不支持 D-Log M。这意味着你几乎没有后期调色空间,它拍出来是什么样,基本就是什么样。
再者,对于我们这种竖屏内容创作者来讲,Neo 2 也不支持像今年的其他几款旗舰新品(比如 Mini 5 Pro)一样,通过将传感器旋转 90° 来实现无损竖拍。它所谓的「竖拍」,只是在横构图上硬裁,极大地浪费了传感器面积,画质损失严重。
最后,它不能插额外的内存卡。虽然机身存储从上一代的 22GB 慷慨地升级到了 49GB,WiFi 快传速度也飙到了 80MB/s,但对于拍摄工作流来说,「不能换卡」始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那么就引申出了一个新问题:既然它「伺候」不了我们这些挑剔的摄影爱好者,谁才是 DJI Neo 2 的目标用户?
我想,答案就在它那些「缺点」的反面。
老实来讲,它是我目前用过的、市面上所有消费级无人机中唯一一款,我真的可以做到出门完全不带遥控器的无人机。
![]()
DJI Neo 2 | 极客公园
想象一下,如果是一个人的旅行,你希望记录下自己走在山脊上、骑行在海岸边的画面。换做以前,你需要停下,找个平地,掏出遥控器,手机夹上,开机,起飞,调整构图……拍完后,再降落,收飞机,收遥控器……这一套流程下来,你旅行的兴致已经没了一半。
而 Neo 2 呢?你从背包里把它掏出来,放手心,开机,起飞,一个手势让它跟住你,然后你就继续你的旅程。它就像一个听话的小宠物,在旁边自己飞,自己拍。拍完了,伸出手,它飞回来,关机,塞回包里。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你的脚步甚至都不需要停下。对于一个人的旅行,这样的选项是明显方便不少的。
所以,Neo 2 的目标用户,是那些「从未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消费级无人机」的朋友。
除了开头我们提到的「随拍摄影师」,Neo 系列同时也更像是初学者的「引路人」。
它用全向避障和全包桨保,解决了新手最大的恐惧——「怕撞」。它用 151 克的起飞重量,解决了新手第二大的恐惧——「怕管」。它用掌上起降和「魔法」手势,解决了新手第三大的恐惧——「怕烦」。
它是一次低成本的「尝鲜」机会。它在画质、D-Log、竖拍上的「妥协」,对一个只想「拍个 vlog 发朋友圈」的纯小白用户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相反,它自带的「智能自拍」功能——能自动识别单人或多人,提供上半身、全身、远景等多种景别,实现自动构图和运镜——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拍了就能用」的功能。
最后,它有趣的玩法——无论是「魔法手势」还是「希区柯克变焦」——也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这台无人机不会像你买的很多其他数码产品一样,新鲜两天就吃灰。它足够简单,足够好玩,足够安全,你「愿意」带它出门。
总结一下,Neo 2 放弃了专业人士追求的画质和操控深度,转而把「安全感」和「易用性」点到了满格。它不是一台让你去「创作」的无人机,它是一台让你去「玩」、去「记录」的「会飞的跟拍摄影师」。
对于我这样的「老飞手」来说,它可能只是个玩具;但对于那些站在门外、对天空充满向往却又步履蹒跚的「准入门者」来说,Neo 2,可能就是那个最好的「引路人」。
![]()
DJI Neo 2 | 极客公园
*头图极客公园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今年,我们看到顶尖科学家、工程师、业务 VP 等纷纷带着对 AGI 的期待,投身大模型创业浪潮。随着赛道玩家增多,AI 创业的 「游戏规则」已和两年前 ChatGPT 爆发时截然不同。
当下 AI 创业,选择 To B 还是 To C 更有机会?创业如何选对赛道、避开认知误区?传统企业又该如何借助 AI 转化自身优势?
本周四晚 20:00,极客公园视频号直播间,极客公园创始人 & 总裁张鹏对话元理智能创始人 & CEO 张帆,聊聊当下 AI 创业的底层逻辑迭代、场景落地关键,以及普通人能抓住的新机会。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