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IPO前夜互掐,一场价值超90亿元的口水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凤凰网科技 时间:2025-11-04 20:07:53

摘要:路演PPT成首发子弹,CFO深夜檄文回击,全方位的正面交锋,只为争夺一张宝贵的资本门票。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二者此次募资至多合计超90亿元。

科技 出品

作者|林苑

编辑|赵子坤

公开活动远程互怼已经是“车圈传统”了。

前有何小鹏与余承东就AEB系统隔空交锋,后有智己汽车发布会误标小米汽车参数。如今,这场“PPT之战”再次升级,主角换成了两家即将登陆港股的自动驾驶明星公司——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

事件起因是,小马智行在近期一场面向香港投资人的路演中,使用了一页PPT进行友商对比,其中将文远知行的开放运营城市仅标注为“北京”,订单量则标注为“零”。

这一举动迅速引燃战火。文远知行CFO李璇连夜发文,声称要正面回应小马的“虚假指控”,并就运营区域、运营数据、技术实力及技术路线逐一进行驳斥。她直言不讳地指出:“小马的行为已经超过正常竞争范畴,有片面不实、刻意贬低的表述。”

两家同样定于11月6日(本周四)冲刺港股的智能驾驶头部玩家,在上市前夕的敏感时刻“互扯头花”,显然并非简单的意气之争。

争的是规模,更是技术路线的“正统”

李璇的长文回应看似情绪化,但双方争夺的核心无非两点:数据规模与技术路线的先进性。这恰恰是自动驾驶行业估值的关键基石。

开放运营城市、车队规模、全球布局……这些表面指标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数据——车队行驶的总里程。

为何里程如此重要?一位资深智驾从业者向科技解释,智驾训练依赖两大类高质量数据:一是复杂路况信息,二是人类司机在对应路况下的正确操作。这些数据被源源不断地“喂”给机器进行学习。因此,车队跑的里程越多,捕获的有效数据就越丰富,算法迭代的燃料就越充足。

但从公开数据看,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在总里程上处于同一量级:小马智行招股书内总行驶里程为4860万公里;文远知行官网显示的总里程超4000万公里,不过在最新招股书内,这一数字改为了5500万。

这意味着,无论双方在布局细节上如何争执,从最终的结果——行驶总里程来看,两者实力在伯仲之间。

李璇回应的另一个重点,直指技术路径。她强调,文远知行与博世、奇瑞合作的“一段式端到端”方案已实现量产,并以此反驳小马智行称其仅有“两段式”技术的说法。同时,她反将一军,指出“小马智行L2+项目没有量产”,暗示其宣称的“完全端到端”缺乏落地支撑,恐成笑谈。

争论的焦点在于,谁真正掌握了更前沿的“端到端”技术。

“端到端”由马斯克在2023年力推,被视为自动驾驶的下一代解决方案。该路径要求技术团队进行重组,特斯拉为此曾裁撤FSD的规控部门,将团队整合为“单模型+数据工程+云端训练”的新架构。

此后,“端到端”成为行业追逐的技术共识。一位国内头部大厂的智驾算法工程师向科技透露,其团队在保留原有业务的同时,也已另组团队进行“端到端”研发。

对于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这类技术驱动型公司而言,能否跟上最前沿的技术潮流,直接关系到其创新形象和市场估值。因此,这场口水战的核心,是两家公司在上市前对自身技术“正统性”和领先地位的激烈捍卫。

图|来源阿斯达克财经网

还没到抢蛋糕的阶段

两家公司的交锋并非首次。同为百度系出身的创业公司,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面临着相似的叙事困境: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进展缓慢,而L2+辅助驾驶市场早已是一片火海。

它们的早期路径高度重合:聚焦L4,推进Robotaxi试点,从一线城市向外拓展。大家比拼的是速度,看谁能最先突破技术、量产和商业化的瓶颈。

然而,自动驾驶的快慢,技术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政策,才是看不见的天花板。

政策的影响有多大?从美国自动驾驶独角兽Waymo的经历可见一斑:其Robotaxi行驶总里程从2023年底的714万英里,猛增至今年6月的9600万英里,一年半时间增长超过13倍。这背后,是美国多个关键地区对自动驾驶政策的显著放宽。

也就是说,自动驾驶的行驶里程能“跑多少”,得看政策“放多少”。但政策推动的话语权不完全掌握在企业手上,除了技术本身,舆论、伦理、消费者接受程度都是政策每走一步需慎重考虑的因素。

去年5月,百度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并同步上新了第六代无人车,但在武汉试运行期间遭到大规模投诉,国内Robotaxi的落地进展也显著放缓。

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原本押注的是,抢占先发优势,做市场上最先实现技术突破的供应商,再找到买家。

但随着技术壁垒的降低,加上政策开放的缓步前行,使得Robotaxi的规模化迟迟难以实现。“当前Robotaxi仍依赖重资产,需要逐城争取政策批准,是个‘慢功夫’,很难在短期内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张抗抗对科技表示。

当技术优势不再绝对,商业化路径又充满不确定性时,两家公司不约而同地尝试向L2+市场寻求出路。但这里早已强敌环伺:前有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后有Momenta等更聚焦的创业公司,同时还要面对各大车企全力推进自研的竞争压力。

最终,两家公司都陷入了相似的尴尬:作为技术供应商,无论是Robotaxi的运营平台(如滴滴),还是智能汽车的生产方(车企),销路的命脉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根据公开数据,2025年上半年,小马智行净亏损6.81亿元,同比扩大约75.07%,文远知行净亏损7.92亿元,同比收窄10.32%。如果将时间拉的更长,小马智行三年半合计亏损34亿元,文远知行三半年合计亏损65亿元,上市,都是为了补充弹药。

境况相似,但资本对二者的偏爱度并不一致,截至发稿,小马智行美股总市值70.82亿美元,文远知行为34.09亿美元。即便上半年文远知行的毛利率约为小马智行的两倍。

据路透社最新报道,小马智行将其香港上市的最终发行价确定为每股139港元,并表示预计本次发行将募集约67.1 亿港元(约合 8.64 亿美元)的总资金,同步确认了5名基石投资者。

在招股书中,小马智行透露道在未来五年内将募资主要集中在两件事:做规模、补研发。从投资现金流的流向来看,今年上半年,小马智行的现金流出暴涨超459.55%,意味着其在购置车辆、设备、算力、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激增,已在为下阶段规模化铺路。

文远知行计划在香港发行约8825万股股票,筹资 29.32亿港元的总资金,无基石投资者。今年上半年,文远知行的经营现金流支出同比增长了102%,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却在下降,显示其轻装上阵的经营态度。

文远知行称,此次募资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开发、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和运营,这也是此前该公司支出的重要方向。

资本喜爱更烧钱的,但前提是,有更坚定的技术路线与清晰的盈利模型。

眼下,自动驾驶赛道远未狭窄到你死我活的程度。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的这场“口水战”,更像是L4赛道集体焦虑的一次集中宣泄。在真正的蛋糕做大之前,这场关于规模和技术的较量,或许只是漫长竞赛中的一个插曲。

标签: 技术 小马 智行 文远 数据 公司 科技 汽车 凤凰网 车队 规模 路线 路径 智驾 商业化 里程 政策 资本 香港 上市 基石 头部 量产 团队 算力 核心 布局 招股书 阶段 算法 门票 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