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双十一”期间都是消费者采购的“狂欢季”,但线上商家促销规则复杂、线下门店优惠方式繁多,稍有不慎就可能“踩坑”。为帮助消费者既能享受优惠,又能规避消费风险,郑州市12315投诉举报维权中心发布“双十一”消费提醒。
购物前
制定预算清单 避免“超支消费”
双11消费提醒
“双十一”前先梳理自己的购物需求,列出“刚需清单”(如日用品、换季衣物)和“非刚需清单”(如奢侈品、闲置可能性较高的商品),下单前可以按照清单筛选,优先选择“刚需商品”,避免被商家营销话术诱导,囤积过多无用商品或预算超支。
警惕“先涨后降” 核实真实价格
部分商家会在“双十一”前悄悄抬高商品原价,再以“限时低价”“限量选购”“满减打折”为噱头吸引消费者下单,实际优惠力度远低于宣传,建议提前1-2周收藏目标商品,持续关注其价格变化,也可对比不同平台报价,避免为“虚假优惠”买单。如遇价格违法行为,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
付款时
慎辨预付消费 严控充值金额
“双十一”期间,部分门店或商家以“高充高返”“充值优惠”为噱头,吸引消费者预付式充值消费,但可能设置限定品类、满额才能用、限制时间等复杂使用门槛,实则优惠力度未达宣传。对于预付式消费可根据自身需求及使用频率,优选口碑信誉好、资质齐全,且具有资金监管功能的知名平台(如郑好办豫付通平台)进行小额充值,避免一次性充值大额资金或长期费用,从而降低风险。
核对订单信息 警惕“赠品”诱惑
提交订单时需逐项确认是否被默认勾选运费险升级、商品延保等增值服务,检查店铺满减、平台优惠等是否全部叠加使用,核对准确收货地址与联系电话,避免信息错误导致快递丢失、配送延误等问题。面对“买一赠一”“充值满额赠礼”等活动,需提前与商家确认赠品的品类和质量,线下消费可要求店员将赠品承诺写入购物小票,留存凭证以减少后续纠纷。
收货后
注意收货查验 关注售后时效
收到商品先检查是否有质量瑕疵、规格不符等情况,确认没有问题再签收;若为生鲜食品,需确认是否新鲜、有无变质;若为贵重物品,建议录制开箱视频,留存查验证据。同时,务必关注售后时效规则,查看商家明确的退换货期限、质量问题处理时效以及保修起止时间,出现问题需在商家规定退换货期限内协商处理,避免超期影响维权。
重视消费维权 保障自身权益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生活消费品,若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商品存在质量缺陷、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实施价格欺诈、发布违法广告,或拖延、拒绝履行售后服务义务,可先与商家、购物平台、商场客服、门店负责人等反映情况,双方共同协商解决方案,也可拨打12315热线电话反映,或通过“12315”APP、手机微信或支付宝中搜索“12315”小程序提交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郑州市12315投诉举报维权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