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建平 见习记者 黄蓓 北京报道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
在5月15日召开“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之后,吉利汽车在执行层面有了实质性的重大进展。
在吉利汽车发布《台州宣言》之后,其他车企也陆续开始进行战略收缩。在经历了三到五年的品牌扩张后,越来越多的车企掌门人意识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招数已经不灵了。
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今年6月及上半年我国汽车销量数据。6月,我国汽车整体销量为290.4万辆,同比增长13.8%;1—6月累计销量为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乘用车销量为253.6万辆,同比增长14.5%;1—6月累计销量为1353.1万辆,同比增长13.0%;汽车出口量为59.2万辆,同比增长22.2%;1—6月累计出口量为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
“尽管上半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4%,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阶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孙勇如是判断。
他认为,首先,从国内市场真实的需求数据上看,没有增长那么多。今年前5个月,汽车进口同比下降了32.8%;2024年我国月均二手车出口(大部分是“零公里二手车”)大概在4万辆左右,今年出口的量肯定比这个大。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国内市场需求增速开始下滑。
其次,从国内汽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看,1—5月份同比增长是零。这意味着国内汽车市场真实购买力在下滑,并且这个购买力还是在国补、省补等一大堆政策刺激下才取得的。由于去年7月“两新”政策才实施,而今年从1月份就开始了,所以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是理所当然的。预计今年下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如果没有新的增量政策,这个同比增长率很有可能是个负数。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很多车企就已经做出国内市场需求开始萎缩的判断,所以他们都加大了对汽车出口的投入,在海外市场动作频频。在国内市场,一些车企开始做战略减法,核心目标是降本增效,确保企业经营稳中有进。
“在增量市场上,竞争策略比拼的是速度,厂家可以‘多生孩子好打架’,搞多个品牌、多个车型,去抢占地盘,在快速增长的不同细分市场全面开花;而进入‘存量市场’后,竞争策略比拼的是效率,厂家应尽量少搞品牌、少搞车型,集中力量搞‘爆品’车型,聚焦再聚焦,以最少的车型获得最大的销量,以此来提升投入产出的效率。”孙勇说道。
民营车企带头 国有车企跟上
“去年4月,吉利控股集团就开始讨论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计划。当时,集团高层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就是要把五个‘手指头’收回来,攥成一个‘拳头’,合力出击。”一位接近吉利控股集团的消息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找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近日在对话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时表示:“方向对了,每前进一步都是成功;方向错了,越努力越错。”
自9月20日《台州宣言》发布以来,吉利控股集团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杜绝重复投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吉利汽车与极氪完成合并后,进一步提升吉利汽车的战略执行效率、创新能力及盈利水平,为合并后的全体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7月14日发布的吉利控股集团2025年年中业绩也显示,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的。2025年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超193万辆,同比增长30%,远超行业增速;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00万辆,同比增长7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上升至52%。
在吉利汽车之后,今年5月,比亚迪对旗下腾势、方程豹两大高端品牌的公关团队进行重大架构调整。此前,腾势、方程豹品牌公关的团队分别隶属于腾势销售事业部、方程豹销售事业部;调整后,上述两个品牌的公关团队平级移至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为其二级部门。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公关团队架构调整是比亚迪整合资源、集中发力的关键举措。公关团队统一管理能够制定更为全面、系统的传播策略,还能整合集团旗下所有媒体资源,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
6月26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简称“奕派科技”)成立大会。与一般的新公司不同,奕派科技聚焦乘用车领域,采用一体化运营模式,整合东风乘用车公司、东风研发总院等部门资源,与风神、纳米等品牌形成协同效应。
实际上,奕派科技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对其自主乘用车业务的一次深刻梳理与整合,目的也是形成合力,提升效率,推动其自主乘用车发展。
从“大而全”到“少而精”
近日有媒体报道,吉利银河营销事业群被划分为一个中台和两个事业部,共管理四个品牌。这是一套小中台、大前线的架构。吉利银河营销事业群下设中国星品牌营销事业部、银河品牌营销事业部、吉利银河营销业务中台。原吉利汽车销售公司的大部分人员,将会划归新部门建制。
记者就吉利汽车此次架构调整询问吉利汽车内部人士,截至发稿日,尚未得到回复。但据接近吉利汽车的业内人士称,银河事业群架构启动一事应该“八九不离十”。
从资本层面再到组织架构,吉利控股的调整都是在走“少而精”的路线。时代变了,过去的“大而全”打法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竞争格局的转变了。
孙勇认为,从过去的“大而全”变成未来的“少而精”,离不开两个字:“聚焦”。当汽车产业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未来的跨国汽车公司肯定与过去不一样,其品牌与车型,一定会比现在丰田、大众少得多、更集中。所以,要想在未来竞争中下好“先手棋”,就必须执行好“聚焦”战略。
如何做好“聚焦”?孙勇提出了“由易到难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找出自己过去相对畅销的车型,不断锐化,同时将其它的车型逐步放弃掉。不管是哪家车企,在自己过去所有的产品中,一定有相对卖得不错的一两款车型,这是其历经千辛万苦、用巨大代价试出来的“宝贝”。车企应当不断升级这些相对畅销的车型,让它们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力争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将它们打造成家喻户晓的精品。
第二步,找出竞争对手比较畅销的车型,然后“模仿”它,最终超越它。这是车企在自己不具备洞察客户能力之前,相对比较简单、快速的一种方法。
第三步,真正洞察客户需求,形成打造“爆品”的能力。真正的“爆品”既能充分满足用户能说出来的需求,同时又要能满足用户需要但又不能具体描述出来的需求。
在这方面,传统车企老大哥可以向车企新秀小米汽车学习。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在开发产品时,不断地找客户聊天,聊天中不谈汽车,而是试图从客户的生活场景中,捕捉到他们的功能价值与情绪价值的诉求。
2025年已经过半,汽车产业下半场战事的号角业已吹响。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再次强调“反内卷”,并且开始落实相关措施。与其在价格战中卷生卷死,车企不妨锚定更长远的目标,及时做出战略调整。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