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这群大学生,正在教 OPPO 做 AI 产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爱范儿 时间:2025-11-03 18:14:41


没人理解那个对着画纸说话的孩子。

小表弟总爱画画时自言自语, 像在跟另一个世界的朋友聊天。「他画的不是画, 他画的是一个世界。」这个被大多数人当作小孩子童真稚趣的场景, 却被山东大学《绘语梦园》团队成员记住了,并成为他们参加第四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智能交互创新赛的创意起点。

他们想做的很简单:让每个孩子的涂鸦都能活过来。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款软件:你随手画一条鱼, 它就能在屏幕里游动;你画个哆啦 A 梦, 点击它就能和你对话。AI 会根据角色性格生成对话, 还能识别你拍下的真人照片, 并变成 2.5D 动态世界里的角色。


「画得丑点,效果反而更开心。」这不是专业设计师的工具,而是一个让儿童甚至成年人也能玩起来的创作世界,AI 会自动将你的涂鸦风格化,调整成适合这个世界的样子,让笨拙的线条也有了生命力。

最终,这个看似童趣的想法,获得了第四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智能交互创新赛的一等奖和最佳商业潜力奖。

而这,也正是 OPPO 连续四年承办这项全国性赛事所寻找的答案。

OPPO 会安排产品经理和技术专家为参赛队伍提供课程指导,跟这些充满热爱的年轻人一起,为这些野生的创意注入可行性的思考。

在这里,企业和学生的身份被搁置一旁,剩下的只有问题和答案。本届比赛里的 470 多所高校,3600 多支队伍,2000 多份作品,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AI 能在哪些场景真正落地,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


OPPO 办了个比赛,让年轻人找到 AI 该解决的问题

四年,对于瞬息万变的科技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25 年,整个行业已经被大模型和智能体的浪潮彻底改写,也正是在这一年,OPPO 与浙江大学迎来了联合承办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智能交互创新赛的第四个年头。本次大赛的主题也随之进化为「面向移动终端的 AI 智能体创新」。

在互联网大厂纷纷缩减对外合作的当下,OPPO 年复一年地在产学研这条路上坚定投入,连续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ROI(投资回报率)该如何衡量?

在接受爱范儿等媒体采访时,OPPO 产学研事务总监秦征给出了答案:

「产学研合作本身就不是立竿见影的事, 它是长期投入。

OPPO 追求的是更健康、更长久地发展, 所以我们看重几个维度:第一是技术问题的解决。短期内,我们会遇到技术团队自己想不出答案的挑战, 这时候高校的专业老师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思路;中期来看, 我们希望高校与我们一起进行 3 到 5 年后的技术布局和探索, 为下一代产品做准备;长期来说, 我们需要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颠覆性技术。这种视角从公司内部很难获得, 我们需要合作伙伴不以利润为导向, 纯粹地思考技术的未来走向。

第二是人才。公司的根本是人, 我们希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 识别更多优秀的技术、管理、营销人才加入。」


这个答案很务实。OPPO 相信,AI 将能够重新定义我们与设备的交互方式。但如何让前沿技术真正落地?关键在于找到更多应用场景,让最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共同碰撞,这需要听到更多声音,尤其是那些真正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想解决问题的年轻人。

他们本身就是真实用户,也更敏锐地感知到生活中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于是 OPPO 决定:在赛程期间开放智能体开发平台,向参赛队伍提供最新旗舰设备,并组建技术团队提供阶段性支持。从初赛降低开发门槛,到决赛前的专项指导,让好的想法不会因为技术门槛而止步。

对于脱颖而出的优秀团队,OPPO 还提供实习直通或校招优先录取的机会。今天在赛场上展示的创意,可能就是明天 OPPO 产品上的新功能,或者成为整个行业的新方向。

这就是一场双向奔赴:把大赛做成连接象牙塔和商业世界的桥梁,让技术实力和年轻人的想象力真正碰撞起来。

浙江大学参赛项目《轻绘 AI》就是个典型例子。

他们发现, 传统 AI 绘图工具依赖冗长的提示词, 普通用户很难准确表达需求。在 OPPO 提供的设备和智能体平台支持下,他们设计了一套让 AI 自动追问并生成动态配置界面的系统——用滑块、选项等交互组件取代复杂文字输入, 用户可以快速控制光照、构图等细节。

更巧妙的是, 系统会根据场景自动调整:生成商品海报时的配置项, 和生成人像合照时完全不同。类似 Figma 的多图层画布, 让用户能对局部图层精细调整, 试图解决改一处全乱套的问题。

但 OPPO 的产学研布局,远不止学生竞赛这一块拼图。2018 年开始,OPPO 就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不是挂个牌子摆设,而是真刀真枪地攻克技术难题。

比如与浙江大学合作,从还原色彩真实的全球首个安卓全链路色彩管理系统,到行业首创的视疲劳预测AI模型,视疲劳预测准确率超过85%——在你的眼睛感到干涩、模糊之前,系统会悄悄调整屏幕光谱、发出休息提醒;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焕新存储技术,教手机学会「预测」哪些文件即将变得碎片化,并赶在卡顿发生前就做好整理,让手机久用流畅如新。

这些技术有个共同点:它们从真实需求出发,最终变成手机里那些你每天在用、但从未留意过的功能。


OPPO 和高校的合作方式也不走寻常路。

双方共同定义问题、共同攻克难关。OPPO 提供产业洞察和工程能力,高校提供理论深度和学术视野,这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模式。

为了支持这种深度合作,OPPO曾在 2018 年启动「贝尔计划」,设立 2 亿元且不设上限的创新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支持青年学者的前沿探索。

如今,OPPO 已经与超过 100 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涵盖 AI、影像、健康等多个领域,只有不追求立竿见影的回报,才能等来持续的创新。

年轻人的创新思维, OPPO 的长期主义

爱范儿在现场看完比赛,我们发现它真正值得关注的,不在于获奖的作品有多成功,商业模式有多么突破性,而是在于这些年轻人中涌现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探索 AI 该怎么服务人,OPPO 也在用产品回应这个问题。


今年是 OPPO 创立的第三十年。三十年前没人能想到手机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而站在 AI 手机时代的起点,OPPO 正用同样的执着思考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技术应该为人做什么,而不是人该为技术做什么。

无论是使用超过 30 亿次的「AI 消除」,简单点击就能去除照片中的多余元素,还是通过物理实体按键实现的「一键闪记」,自动整理灵感、识别账单并记账,亦或者直接对着屏幕上的任何内容提问的「AI 一键问屏」,OPPO 始终在探索同一件事:通过更自然的交互方式,让 AI 真正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把 AI 做重,把体验做轻,用户才能无需感知参数,只需享受结果。

今年 8 月,小布助手突破 1.7 亿月活用户,成为国内活跃用户数最多的手机 Al 助手的背后,就是无数个「诶,还真挺好用」的真实瞬间。

而这些创新的源头,很大程度上来自 OPPO 对年轻创造力的尊重。

年轻人只会真诚地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种「从人出发」的思维恰恰是技术创新最需要的。这也是 OPPO 在产学研领域持续耕耘的深层逻辑:通过开放的生态,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一起找到技术服务于人的最佳路径。


秦征对此也深有感触:

「AI 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我们发现很多实习生的想法,比我们的还好。他们是 AI 的原住民,对 AI 的理解可能比传统计算机工作者更深,经常能做出很惊艳的东西。

这个比赛,就是我们希望看到同学们作为 AI 原住民,怎么用 AI 去改变他们的生活。

我们看到有人用 AI 做绘画,有人帮助残障人士,有人帮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他们对痛点有亲身感受,知道怎么用 AI 去解决问题。这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事实上,这条路径已经在现实中开花结果。

2024 年的获奖作品《愈伴精灵——面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的新型智能体》,如今已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投入实际应用。从比赛作品到临床应用,《愈伴精灵》的落地不仅验证了其在公益领域的技术价值,也是 OPPO 整体 AI 战略的缩影。

在上个月的开发者大会上,OPPO 给出了更系统的答案:

新计算、新感知、新生态,以 On-Device Compute 端侧智能计算,PersonaX 记忆共生引擎,以及 Agent Matrix 智能体生态框架为技术基座,打造与用户共生的智慧系统,引领个人化 AIOS。


好的技术,应该让人忘记它的存在。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看不见的地方下笨功夫——无论是底层技术的持续投入,还是对人才和行业的长远布局。产学研合作或许不会立即带来产品突破,但它同时正在培养人才、验证方向、积累势能,让年轻人从真实的生活场景出发,自由探索技术可以为人做什么。

从赛事出去的人才不只服务于 OPPO,更会把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带到更多产品中,推动整个行业真正为用户着想,好用的 AI 也因此走向更多人的生活。

开放的生态思维,是在为行业探索一条更长远的路。风口诱人,但回到用户需求、让 AI 真正好用,OPPO 这种定力显得弥足珍贵。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