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上海企业家发起,资助可自由支配!5位青年数学家入选首批“启光学者”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文汇报 时间:2025-11-01 22:07:29


在昨天举办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上,上海启光自然科学发展基金会正式揭晓首批"启光学者"名单,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5位青年学者从全国76位优秀候选者中脱颖而出:他们是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王童瑞、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思然、复旦大学副研究员李运章、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杰、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孟龙。


5位青年学者成为首批“启光学者”。

未来3年,每位学者将获得每年20万共计60万元资助,经费可用于科研工作或个人生活。现场,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为获评学者颁发证书。

“启光学者”项目是上海启光自然科学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基础学科人才资助计划,主要面向35岁以下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研究领域具有突出潜力的青年学者,今年首次在数学学科开展。

据悉,上海启光自然科学发展基金会是市科协主管、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以“弘扬公益精神,回馈社会,助力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创新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中国自然科学可持续发展。

“这笔基金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复旦大学智能复杂体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实验室副研究员李运章,凭借在随机最优控制领域构建的独特研究思路与方法,成功入选首批“启光学者”。回顾获奖心情,他表示:“这笔基金对我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这不仅是对他科研道路的重要肯定,也将为未来三年的生活带来积极改善。

李运章提到,评审过程中评委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为他下一步的科研方向提供了宝贵参考。明年,他计划前往德国访学一年。有了基金会的支持,他将能更加专注地投入研究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思然坦言,自己从事的基础数学研究“很难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或企业利润”。而“启光学者”项目不限定基金用途、不设研究方向束缚,学者只需每年向基金会汇报个人发展情况。这样的支持机制,为他继续追寻“从0到1”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底气,使他不必追逐热点,能够潜心探索。

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支持基础研究,正显示出全社会支持科学探索的氛围日益浓厚。”

企业家发起,赋予学者极高经费使用自主权

今年8月发布的《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提出:持企业和社会力量设立基础研究公益基金会,引导带动全社会捐赠支持基础研究事业。对基础研究公益基金会支持的基础研究项目,按照基金会投入的50%给予共同支持。

启光基金会应运而生。其发起人彭家辉是家辉教育集团创始人。“基础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探索过程往往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彭家辉表示,设立启光基金会,正是希望引导和汇聚更广泛的社会资源与智慧,鼓励更多拔尖人才勇闯科研“无人区”,助力中国在自然科学基础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何要资助3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彭家辉解释,许多顶尖科学家的突破性成果都产生于青年时期,而这一阶段的学者往往也面临成家、购房等多重现实压力。“我们赋予获奖青年学者极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希望他们能够无后顾之忧地投身科研。”

彭家辉表示,"启光学者"项目是启光基金会"启光计划"的起点。未来,基金会还将通过“启光好问题”“启光梦之队”“启光成长护航”“启光好老师”等多项目、多维度、多层面的体系化支持,构建支持各年龄段拔尖人才成长的平台。“我们的愿景是,到2049年,能够发现、支持并陪伴1000名中国基础科学领域的拔尖人才共同成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