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年中经济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逐“新”提“智”——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二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新华社 时间:2025-07-17 22:17:13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题: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逐“新”提“智”——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二
  唐诗凝、金地、窦世平
  翻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亮眼——产销量双双突破69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40%,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出口实现75.2%的增幅。
  不止于一组组跃动的数字,汽车产业的蓬勃活力更藏在高效的生产节拍和持续焕新的科技中……这个夏天,记者赴一线调研,探寻产业发展的趋势,感受逐“新”提“智”的脉动。

      创新涌现,激发产业活力

  机械臂带动大大的“照相机”,环绕汽车车身仔细查看;漆面上难以察觉的微小瑕疵被精准捕捉并完成3D重建,同步在展示屏上显示。
  7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新产品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
  “这是我们自研的漆面缺陷检测与磨抛修复系统,通过AI计算成像及AI质检技术,外观缺陷检测精度可达0.15毫米,目前已实现深度应用。”公司研发工程师葛俊辉说。
  让创新扎得更深,推动每个细节提质,是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写照。
  行走在汽车产业一线,这样的感受更为明显。
  这里有AI对生产流程的赋能——
  走进赛力斯超级工厂,1600多台智能终端与3000多台机器人协同运作,生产自动化率达到100%;在长安数智工厂的总装车间内,机械臂和高节拍重载AGV协同配合,一辆辆不同颜色和配置的车辆依次下线……
  “借助云端生成的生产线模板,订单需求与生产任务实现无缝对接。”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总经理吴克志介绍,这座全域5G的AI柔性制造超级工厂广泛应用了40余项先进技术,让生产更智能、更低碳、更高效。
  这里有对市场的洞察、对性能的追求——
  如果家在东北地区的电动车用户,既希望电池有好的耐低温性能、又能有不错的续航和快充能力,应该怎么办?
  在链博会宁德时代展台,系统工程师陈柏松给出了答案:“通过一个电池包组合两种电池,可以得到综合性能更优的产品。这就是我们创新推出的骁遥双核电池,目前已与多家主机厂达成合作。”
  从电池、操作系统到智能座舱,精准捕捉用户需求,产业链上创新迭出。
  “依托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优势,中国形成了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在这里,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相关企业能够快速验证创新方案,使得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赛迪研究院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业佳说。

      开放合作,共享“链”上机遇

  一边是原产自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一边是全新自研集成7项超高、特超高吉帕钢应用的一体式白车身。在第三届链博会现场,全球矿业巨头力拓与中国宝武联袂亮相、“上新”解决方案,让人们直观感受到汽车产业链紧密协同的脉动。
  今年以来,汽车产业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
  供应商与主机厂互融互嵌。宁德时代在赛力斯超级工厂的两条CTP2.0高端电池包产线正式投产,在“厂中厂”模式下,产线紧邻整车装配线,电池可以做到“即产即装”;小鹏汽车与华为联合研发推出车载AR-HUD,让前挡风玻璃化身“智能第一屏”,不断优化用户驾乘体验……
  “产业链协同有助于整合各方技术优势,加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小鹏汽车副总裁陈涵说,向着“技术共研、生态共建”的模式升级,小鹏通过建立“研发投入—技术突破—生态反哺”的价值闭环,实现了与合作伙伴的深度互利共生。
  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相连。专为中国道路打造——7月15日,宝马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Momenta)合作,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这不仅履行了宝马本土合作创新的承诺,更是我们在活力迸发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巩固自身地位的努力。”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说,中外企业应更好合作探索技术路径,利用互补优势推动协同创新和变革性突破。
  高效的创新生态持续构建。在湖北,东风汽车牵头成立了省级车规级芯片创新联合体,联合40余家企业及高校,成功量产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DF30。
  “我们与超过300家合作伙伴共建了12个产业创新联盟,推动整体创新效能不断提升。”东风汽车采购管理部副总经理徐斌说。
  车企开放创新中心共研共创、零部件商整合上下游协同研发、产学研用加速融合……正是因为开放合作,汽车产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韧性不断加强,提质升级效果显现。

      健康发展,坚定“品牌向上”

  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作出一系列部署。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格局加速重构,汽车行业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内卷式”竞争让行业盈利状况持续承压,“增量不增利”的困境亟待突破。
  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汽车行业利润率4.3%,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7%的平均水平,仍然偏低。
  针对行业出现的问题,有关方面及时出手——
  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发布,要求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车企需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拟出台标准规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一系列政策举措释放加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当下,重塑市场秩序初见成效——
  多家车企负责人重申坚决反对“价格战”,强调以苦练“内功”破除“内卷”;17家重点汽车企业承诺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相应行动持续推进;一些车企主动调低销量目标,放弃野蛮增长……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放表示,企业创新需实现四大跃升:技术赋能从“比拼参数”转向“创造价值”,管理升级从交易关系转向伙伴共建,品牌塑造从单次消费转向长期信赖,开放发展从产品输出转向品牌引领。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汽车行业应有长期主义战略,真正的竞争优势源于价值创造,已然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多比一比品牌,多比一比创新。我们都是中国汽车人,我们都有把中国汽车做强、做大、做长久的责任。”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说。
  “新能源汽车不能只做‘量的冠军’,更要成为‘质的标杆’。只有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驱动,中国汽车才能真正赢得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