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看懂康佳的这次股东变更,你就知道高层在下一盘大棋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伟 财经无忌 时间:2025-07-17 22:06:46

康佳集团变更控股股东的交易即将正式完成。

在当前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调整与国企改革持续深化的双重背景下,康佳的此次“易主”备受关注——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走向,更折射出央企专业化整合的时代趋势。

根据深康佳A(000016.SZ)披露信息显示,目前公司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控股股东已由华侨城集团变更为磐石润创,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华润,最终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7月14日晚间,深康佳也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净亏损3.6亿元-5亿元。

实际上这个数字,已经比去年同期减亏至少一半以上。客观来说,亏损收窄还是比较能提振信心的。

再加上市场对即将到来的新的控股股东的期待,康佳最近在二级市场上一直呈现上涨势头,7月14日当天股价一度攀升至5.4元/股,为近期高点。

近年来,消费电子行业经历了剧烈的市场波动与结构调整。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约为1.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8%,而2024年随着经济复苏与技术创新加速,市场逐步回暖,规模回升至1.15万亿美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的战略调整与资源整合显得尤为关键。

事实上,投资者更加关注的是此次高层主导的“专业化整合”后,康佳的涅槃之路会如何走?这家昔日的“彩电大王”如何重回荣光?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康佳的业绩回升,早在今年一季报时已有显现,而此次半年报亏损额度的大幅收窄,某种程度上也或是业绩“U型”回升的信号。

理由有两点。

第一,康佳变得更“轻”了。去年8月,康佳调整管理层后,也对公司业务重新做了梳理和优化,聚焦到消费电子和半导体,要点就是“回归主业”,做康佳擅长的事。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选择做全面均衡发展的“六边形战士”,还是聚焦特色、深耕差异化优势,最关键点就是要“审时度势”,根据当下的竞争形势做出最优选择。

这两年,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据奥维云网数据,2024年中国彩电市场CR5(前五企业市场集中度)达到78.3%,较2020年提升12.6个百分点。作为行业老兵,昔日的“彩电一哥”,最应该做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回到熟悉的赛道。

康佳的“轻”装上阵,一方面少了负担,另一方面聚焦消费电子后,手上的资源就集中了,更加有利于打胜仗。

第二,康佳变得更“新”了。去年开始的国补,直接拉动了家电市场的新增长,但如何承接这一波的政策红利,挑战也很大。

行业内的头部品牌海尔、格力重点发力高能效、健康功能的产品,重点推广原价较高的高端机型,一些细分行业的品牌九阳、小熊也是新品迭出,有一些还加大了品牌补贴,把市场竞争推向了“白热化”。据中怡康数据,2024年高端家电市场(单价超5000元)同比增长15.7%,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正因为聚焦到了消费电子,康佳提出“黑白融合”,把黑白电产品,从供应链、产品、制造、品牌、营销、服务上,进行了全面融合。

这让康佳在市场上有了“新”面貌。

通过重构“产品-场景-服务”的价值链条,康佳把电视、冰箱等整合成套系化、场景化的产品矩阵,同时配合多种营销手段,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也收获了大批年轻用户。

据悉,今年上半年康佳黑白融合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增幅26%,白电全品类外销实现增长,同比增长95.2%,新飞收入规模同步增长,且凭借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实现了盈利。

这两年,中国家电行业无疑进入到了薄利时代。

2024年A股家电板块的归母净利率只有7.6%,而产品的同质化更是加剧了市场的“内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越是市场难做,越是体现企业基本功的时候。

作为老牌家电企业,康佳的底子是“研发+制造”,如今这两块恰恰是企业应对竞争的基本功,也是康佳的基本盘。

康佳的研发创新,既有基于用户洞察和市场趋势做的产品创新,比如推出带有3D实景彩屏的康佳臻彩洗衣机,自带16英寸3D炫彩智慧大屏,实时反馈洗涤进度,给用户看得见的洗衣效果。

比如70厘米超窄机身的康佳小蛮腰冰箱,行业内首款400升以上的十字四门嵌入式冰箱,占地面积仅0.42㎡,同时还能实现15天保鲜。

在今年3月的国际信息显示技术大会上,康佳110A8 Ultra电视凭借23万+超级分区Mini AI-LED及自研画质芯片技术,从近百家评审入围企业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中国区(SID China)年度最佳创新显示应用技术专家评审金奖,展示了康佳在全球显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SID奖为全球显示行业的奥斯卡奖项,这也是康佳首次获得此类国际奖项。

产品创新的底层基础是产业,康佳这些年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功能,在市场上一直保持良好的口碑,依靠的正是制造优势。

在康佳的智能工厂里,先进的生产设备与自动化流程相互配合,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

以洗碗机生产线为例,康佳的产线采用全球最先进的意大利QS洗碗机内胆线设备,实现了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在这条高效的智能产线上,一台洗碗机内胆组装仅需20秒。

同时,康佳布局的半导体业务,也正在为消费电子的多元化场景提供协同,比如显示芯片技术,能帮助康佳从电视向商用显示、高铁屏显等场景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据行业报告,2024年全球显示芯片市场规模达1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3%。

可以这么说,康佳这些年沉淀了一套系统能力,智能制造水平保持行业先进,研发体系敏捷深入。

而这是康佳最好的基本盘。

听话听音,锣鼓听音。很多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藏在一些只字片语里。

三个多月前的4月9号,康佳首次披露“关于控股股东筹划重大事项”的提示性公告,里面提到股东变更的原因时,有这么一句话:推进央企之间专业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也就是说,此次康佳集团股东的更替,属于“专业化整合”,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

在国资委的语言体系里,“专业化整合”是一个专用名词,和它经常一起出现的是“战略性重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都是立足企业比较优势,推进差异化布局。

区别于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更聚焦专业化和产业链协同。

比如在海洋产业,几家“中字头”的中国船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及上海国投,共同组建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海油、中国船舶、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集团等七家央企,共同出资组建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等,都属于国资委部署的“专业化整合”,体现了专业化和产业链协同的鲜明要求。

回到这次康佳集团股东层面的更替,显然高层考虑的,正是如何更好地“专业化和产业链协同”,这也是为什么华润集团出现在最终名单上的主要原因。

作为当年的“彩电一哥”,康佳集团在消费电子领域,拥有广泛的知名度、深厚的技术能力、出众的制造能力,这就是“专业化”的体现。

通俗来说,在消费电子领域,康佳还是“非常能打”的。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消费电子行业正迎来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双重机遇。随着 5G、AI、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市场快速增长。

康佳在此时借助专业化整合的东风,有望在技术研发、市场渠道、品牌运营等方面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实现跨越式发展。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国资委高层才谋划了此次“专业化整合”,希望能放大康佳集团的产业特色和专业优势。

这是一盘更大的棋,也会成为当下国企深化改革的一个案例样本。

标签: 康佳 中国 技术 行业 市场 产品 专业化 股东 品牌 全球 企业 智能 冰箱 电子 优势 场景 国际 国资委 康佳集团 规模 协同 产业 信息 数据 集团 远洋 重点 高端 洗碗机 用户 电子行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