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帝国的黄昏:苹果正迎来“柯达时刻”?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雅 NEXT趋势 时间:2025-07-17 22:05:09

1975年,美国纽约州柯达公司研发实验室里,一位年轻工程师完成了一项“可爱”的发明。

那是一个重约3.6公斤、大小如烤面包机的装置,能在23秒内,将一张100x100像素的黑白影像记录到一盘磁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然而管理层的反应却是“这很可爱,但别告诉任何人。”

管理层的恐惧不难理解。柯达的商业帝国建立在胶片和相纸的销售之上。新发明,从根本上威胁了这一切。

于是,这项革命性技术被雪藏了,这也导致了柯达灰暗的未来。2012年,它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半个世纪后,当我们揭开这面被尘封的镜子,把目光投向苹果帝国时,一个问题开始浮现: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苹果是否正经历它的“柯达时刻”?

作者 | 张豫婷

编辑 | 方远

“自我革命”的恐惧

让我们先把目光从柯达移开,转向另一个更为切近的帝国,那便是诺基亚。

在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时,诺基亚是无可争议的手机霸主,市场份额达40.5%。诺基亚的衰落,常被简单归咎于“未能创新”。

然而,事实远比这复杂。深入剖析其败因,我们会发现一个与柯达惊人相似的逻辑:诺基亚并非没有创新,而是被基于塞班的封闭体系,给牢牢锁死了。

塞班系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每开发一款新型号手机,工程师都需要重写大量底层代码。这导致诺基亚的新品推出周期,要比竞争对手滞后6到9个月。

更致命的是,在2008年,当苹果以开放姿态拥抱第三方开发者时,诺基亚却出于维持系统控制权的考虑,拒绝为开发者开放关键接口。

最终,诺基亚错失了转向Android或彻底改造自身系统的最佳时机,他们专注于硬件的迭代和利润,却忽视了战场已经转移到了软件生态。

现在,让我们回到2025年的苹果。

苹果发布的Apple Intelligence,被许多观察家视为“慢半拍”的AI战略。

它强调极致的隐私保护和系统级整合,大部分运算在本地完成,这需要M1及以上级别的强大芯片支持。这是苹果的传统优势:软硬件一体化的完美体现。

数据显示,2024年,iPhone硬件收入仍占苹果总营收的51.45%,而AI,尤其是生成式AI,其本质是一种软件和服务。这就带来了一个深刻的商业模式冲突:

首先是定价权的博弈,微软、Google的AI服务,大多采用每月20美元左右的订阅制。如果苹果也采用类似的模式,用户会问:

如果我花钱订阅了强大的AI服务,为什么还需要每年更换最新、最贵的iPhone?

其次,苹果的封闭生态既是护城河,也是拥抱AI革命的掣肘。一份内部评估报告显示,要让Siri达到现代AI助手的水平,需要重构30%的底层代码,这让苹果投鼠忌器。

这种两难,或将成为苹果的“柯达时刻”。

人心思变

在新技术冲击同时,人员的变动,同样在加速帝国黄昏。

一个帝国的黄昏,往往始于内部人心的浮动。

苹果2024-2025年关键离职名单,如同一份令人警醒的备忘录。

2024年10月,上任不到2年的首席人力官宣布离职,高管的接连变动,在一个将“人才”视为核心资产的公司是极不寻常的。它暴露了苹果在全球AI人才争夺战中的窘境。

2025年1月,首席财务官 Luca Maestri离开,当时苹果正面临AI巨额投入的预算压力,财务大管家的更迭,加剧了外界对其AI投入决心的疑虑。

7月8日,曾被视为库克的潜在接班人的Jeff Williams 卸任,作为运营和供应链的灵魂人物,他的退休,让苹果的未来领导层充满了更多不确定性。

更令人担忧的数据是:2024年,苹果AI团队的离职率高达34%,显著高于谷歌的15.1%。而这些顶尖人才中,有63%选择加入了OpenAI、Anthropic等更纯粹、更激进的AI初创公司。

这面镜子,再次映照出诺基亚的影子。在诺基亚的最后岁月里,许多富有才华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因无法忍受公司的官僚主义而出走,加入了苹果和谷歌。

高管的“换血”和人才的流失,是苹果内部“战略焦虑”的外部投射。

这种焦虑的核心,与诺基亚当年如出一辙:公司庞大的身躯,在面对颠覆性技术时,显得迟缓而笨重。

黄昏降临

当然,将今天的苹果与当年的诺基亚简单类比,也可能犯下刻舟求剑的错误。我们需要冷静分析,AI革命对苹果的冲击,与智能手机革命对诺基亚的冲击,是否在同一个量级?

智能手机用了9年时间,才在全球达到40%的普及率。而生成式AI,仅用了不到3年,渗透率就已达到35%。AI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远超上一轮技术革命。

在成本维度,当年,构建一个智能手机生态(如iOS或Android)的成本约为120亿美元。而今天,一个科技巨头要想在AI领域建立领导地位,投入预计将超过200亿美元。

这意味着,AI革命的颠覆性可能比智能手机革命更为剧烈,留给传统巨头的反应窗口期也更短。

AI对苹果的挑战,可能不是出现一个“更好的iPhone”,而是让“手机”这个载体本身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当AI助手可以跨设备、无缝地为我们处理一切事务时,我们对特定硬件品牌的忠诚度是否会下降?这才是苹果最深层的恐惧。

标签: 苹果 诺基亚 柯达 帝国 公司 时刻 全球 人才 技术 手机 记录 数码相机 生态 财务 硬件 智能手机 代码 传统 工程师 底层 目光 巨头 镜子 核心 首席 颠覆性 开发者 美国 灵魂 领导 装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