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自动驾驶公司,正在标配飞书

IP属地 中国·北京 量子位 时间:2025-10-31 14:12:56

一凡 发自 凹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代表科技前沿的自动驾驶公司,有什么新共识?

2025年,行业迎来快速发展。L2辅助驾驶搭载量爆发增长,Momenta城市NOA市场占有率稳居头部,地平线征程芯片量产突破1000万大关,元戎启行方案量产上车超13万辆。小鹏理想,则开始向L4进发。

在自动驾驶领域,小马智行今年冲刺落地千台规模Robotaxi车队,文远知行集齐7国自动驾驶牌照,新石器交付无人小车超1万辆。

这些物理AI的弄潮儿们,来自不同领域,擅长不同业务,押注的技术路线也不同,但在知识沉淀和提高效率的工具选择上,却达成共识,纷纷拥抱了飞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量子位带着问题,在对话多名一线从业者后找到了答案:

用AI精益生产AI。

自动驾驶行业,正在用AI精益生产AI

精益生产是发源自汽车行业的理念,这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自动化准时化,尽可能消除浪费,进而降低成本,让企业的产品更具优势。

在AI时代,AI既是精益生产的工具,也可以是精益生产的成果。用AI精益生产AI的过程,就是提高效率,加快研发的过程。

具体可以拆解为让生产原材料知识的获取更快更及时,让研发流程实现自动化标准化尽可能解放研发人员精力,减少时间和知识资产的浪费

作为AI前沿赛道和热门应用,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行业率先用AI精益生产AI,其中的代表性案例分别来自地平线、Momenta和四维图新

首先是地平线,据介绍其每年沉淀文档超70万份,其中仅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HSD(Horizon SuperDrive)这一个项目的相关文档就有8万份

海量的文档就像是一座知识宝库,如何高效利用其中的知识,加快研发流程?

地平线的选择是,把飞书作为核心平台,构建一套研发协作和知识管理体系,让知识获取更及时、更安全。

首先,地平线用飞书给公司数百个项目都建立了对应的知识库,让每一代产品都能基于上一代沉淀的知识高效迭代。这种能力太重要了,毕竟当前行业竞争激烈,不定期要推送一个小版本OTA,一年要更新一个大版本,只有快速迭代才能赢得市场。



在开发迭代过程中,地平线员工还可以用知识问答AI,一搜一问,就能及时获取研发时想要的知识,让知识及时进入研发流程。据了解,现在地平线每天都有数百名员工在用知识问答AI。



飞书不仅帮助地平线找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激活了知识资产,同时还给地平线的知识资产上了道“锁”,守护知识资产安全。在飞书上,权限申请可以自动触发对应管理审批流程,同时通过AI辅助识别资产密级,让研发更高效也更可靠。

为了把知识进一步落实为行动,地平线用飞书的低代码平台aPaaS打造了专属文档管理平台,实现对文档关联待办事项的系统性追踪与闭环管理,研发待办事项的关闭率提升至80%以上,增强了研发人员的执行力。

地平线的生态效应,也在提效工具的选取上显现,地平线的部分合作伙伴甚至提出“地平线用什么工具,我们就用什么工具”,体现了飞书提效带来的价值。

总结起来,利用飞书管理知识后,地平线研发人员获取知识更快更及时,团队协作更高效,不同工序间衔接更紧密,时间和知识资产的浪费减少了。

地平线的案例是用AI把知识管起来,Momenta则是用AI让研发流程自动驾驶起来,讲述了飞书项目对研发的助力。

基于飞书项目,Momenta打造了研发效率引擎, 打通了从需求导入到项目交付的研发全流程。

现在,Momenta可以一键批量导入开发需求,耗时从半天缩短到10分钟。完成开发进行路测验证时,安全员一键上传问题到云端,飞书项目会自动创建问题清单,然后根据场景自动聚类问题,接着AI预分析原因,帮问题对应的研发人员减轻负担。



据Momenta研发高级总监范小军介绍,利用飞书项目实现信息自动化流转后,项目经理每周和客户的非必要沟通会议减少了很多。

飞书不仅直接帮助研发人员提效,同时还帮助企业建设“不断提效”的组织文化,其中一个重要渠道是“AI效率先锋大赛”

AI效率先锋大赛,就是让企业内部用飞书提效的案例走上舞台,对外展示,同时邀请不同合作伙伴进行交流,加速优秀案例在客户之间传播。

最近,飞书就和四维图新联合举办了AI效率先锋大赛,在比赛中就涌现出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案例。

比如来自子公司四维智联的团队,就借助飞书提供的低代码平台aPaaS和智能体搭建平台aily,创建了一个群消息总结智能体,这个智能体能把群聊消息这种碎片化信息沉淀为经验。这与成体系的文档形成补充,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的知识资产



当遇到此前群聊中出现过的重复问题时,就可以求助该智能体,帮开发人员节省出时间。

类似这样从日常场景入手提效的案例还有很多,其中最受专业评委认可的方案来自地图导航业务中心,其针对专利交底书撰写,利用aily打造了一个AI专利智能体,采用多模态方式帮你写好专利交底书。

最直接的是对话方式,就像日常用的ChatBot那样,用户需要向智能体介绍专利应用领域,然后它会问用户专利带来的好处。



在用户回答完毕后,智能体会开始思考,给用户提供专利撰写的初步想法,接着会搜索网上已有材料,与用户当前的专利想法对比异同,提炼出新专利的新颖点,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示。



接着,用户再输入初步想法与专利关键点,智能体判断条件齐全后会输出一份专利交底书的初稿,并直接转成飞书文档,方便后续协作。



此外你还可以通过飞书妙记和AI功能,直接记录相关会议内容,从中提炼专利点。或者直接输入一张图,让它帮你从图片中找出创新点。



通过以上多种方式,智能体能帮你快速撰写专利交底书,节省出大量时间。据四维图新介绍,这小小的一个智能体,能帮助公司1年避免100项专利累计320个小时的无效投入,相当于省去超30万元的研发成本。

据说这个方案已经开始在其他公司流传了。毕竟帮助优秀提效案例传播,也是AI效率先锋大赛的目的之一。

在四维图新看来,AI效率先锋大赛让员工有了不断用AI提效的意识,培养了不断提效的企业文化。优秀的提效案例会从部门传播到整个公司,再从公司导向集团,甚至最终影响整个行业。这也体现了精益生产“不断改善”的理念。

用AI成果提效AI研发,这正是自动驾驶行业当前需要的思维和能力。

为什么自动驾驶公司,都在用飞书提效?

为什么自动驾驶公司,都在用飞书提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从自动驾驶研发的根源上寻找答案。

有从业者表示,行业当前存在着“既要快速迭代,又要安全可靠”的矛盾。

在传统软件行业,可以用敏捷开发模式快速推出一款产品,出问题就改bug,然后不断迭代。但是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的落地,直接关系到人的安全,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除此外,还有组织架构上的需求。

自动驾驶的开发和测试往往需要打通多个部门,比如一辆测试车需要去指定地点,有时候需要呼叫拖车运输。叫拖车这一个环节,需要商务、运营、司机、财务和外包公司等多方联动,牵涉人员多且耗时,延缓了发现问题然后给研发反馈问题的速度。

所以,行业研发自身的需要,期待着一款既能让研发流程更快、更可控,还能打破部门壁垒的提效工具。



与此同时,近两年行业发展势头向好,更进一步加强了提效需求。

L2层面,有数据显示,今年1-7月国内乘用车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63%,预计到2030年L2搭载率会达到100%。

Robotaxi层面,2025年被称为“量产元年”。特斯拉强势入局带来了泼天流量,在全球掀起资本热潮,同时按下了竞争加速键,L2渐进式路线和L4终局路线的竞争空前激烈。

机会和挑战同时摆在从业者面前。正如小马智行高级研发总监罗锦坚所说,当前行业竞争已经是一场长跑比赛,每天都比别人跑得快一点点,这就不得了。

要做到每天“比别人跑得快一点点”,尽可能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需要提高效率,需要提效工具,而传统的工具和方式,在这方面有局限性。

比如打电话、发邮件、拉群聊,这些传统的沟通方式,不仅过程繁琐,还要切换多个工具,时间成本更高。在交流过程中即便产生了有价值的信息,也会在不经意间流失,不能借助飞书云文档、AI会议、多维表格等工具沉淀成宝贵的经验,进而转化为内部知识资产。

甚至在行业出现快速增长后,传统方式还会给工作造成阻碍。

据文远知行的员工讲述,他本人三年前入职时,公司还在用传统表格管理车辆售后的数据维修工作。当年公司车少问题还不大,后来车辆规模达到成百上千台后,表格一打开就卡。

如今文远知行切换到飞书多维表格,工作起来就丝滑多了,能记录的车辆信息也更多了,直接从2项扩展到了57项,AI还会帮你汇总本月概况,总结问题,让去年下半年文远车辆的维修情况比上半年降低了大约80%,保障了研发测试安全开展。

所以,从研发自身的矛盾出发,加上外部竞争压力的催化,行业来到了一个需要提效,需要精益生产AI的时刻。



而飞书则提供了一系列精益生产AI的工具,减少了知识浪费,激活了知识资产,加快了研发流程,让AI成果促进生产AI,成为物理AI玩家们的共同伙伴。

用飞书加速AI进入真实世界

由点到链再到面,飞书正在成为物理AI浪潮的加速器。

通过与前面提到的一系列玩家合作,飞书已经影响了背后整个产业链。比如前面提到的地平线和其合作伙伴。以及小马智行,也在用飞书和外部伙伴进行技术交流,小马智行副总裁莫璐怡就点赞飞书的权限管理让小马很安心,和外部的沟通越来越顺畅。

飞书在自动驾驶产业的成功应用,也正在影响着整个物理AI赛道。许多具身智能明星率先拥抱飞书,比如智元机器人、优必选、银河通用和松延动力……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的交集,真是越来越多了。

这也意味着飞书已经抢滩登陆了新一波AI浪潮,加速AI进入真实世界。而AI触及真实世界,不仅考验着软件算法,对硬件本体也是一种挑战,更加需要AI精益生产AI全面赋能,提效软件研发,加快本体量产。

黄仁勋曾经断言,AI的下一波浪潮是物理AI。而实践已经证明,物理AI的未来属于那些率先使用先进工具的玩家。

先进生产力企业,还是得先用先进生产力工具。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