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0月29日文章,原题:美国能从中国科技成功学到什么 副题:轻视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只会伤害美国自己 中国如何在几十年里从技术相对落后地区跃升为科技强国?美国又该如何借鉴这份成功?如果美国只着力于削弱对手实力,则可能陷入停滞,届时中国或许会向世界展现出比美国更具吸引力的未来愿景。真正关键的是美国能否在未来产业中持续创新并保持领先地位。
如今,赴华的外国游客常常经历“未来冲击”,他们惊叹于中国高耸的摩天大楼、高速铁路、巨型桥梁以及随处可见的电动汽车、超级应用。中国已成为创新强国,不仅推出无人驾驶飞行出租车,更拥有大批机器人、天宫空间站、全球最大水电工程、领先的超音速武器库等。今年7月我们实地探访时,站在街头就能感受到这个国家对迈进未来的强烈渴望。
面对不利因素及外界唱衰,中国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韧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货物贸易出口国。即便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仍在持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众多中国科技企业具有的鲜明特征是:自主硬件制造。此类成功同样得益于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基础设施和技术专长。短短十年间,中国安装了全球近半数工业机器人,拥有全球70%以上的高速铁路网络,5G基站总数全球占比达60%。
美国可借力中国企业的硬件制造专长。若希望使制造业回流,必须设法吸纳那些渴望进入美国市场、在美建厂的中国人才与企业。竞争促使中企寻求差异化发展,推动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多元化。美国不希望出现中国式竞争,但可借鉴中国在人工智能(AI)乃至科技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将AI技术融入传统与新兴产业,使更多人受益于科技红利。
深圳从昔日渔村蜕变为高科技都市,堪称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今年2月,我们中的一位记者探访了深圳华强北地区——这里有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批发市场,摊位上陈列着你能想象到的各类电子元件。不久前,华强北还常被与“山寨”相联系。如今,随着中企涌现出众多创新成果,“山寨”一词似乎已失去原有含义。
开源理念在中国AI领域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不久的将来,中国的AI技术可能成为全球许多地区的标配,从而提升中国技术的竞争力,并使中国能塑造全球技术标准。如今中国已成美国最强劲的科技对手。美国同样应受到中国科技实力的激励。若想重振工业,美国须加倍投入,支持科研、制定吸引海外顶尖人才的政策、减少监管障碍,还需正视自身不足,尤其在硬件技术、AI产业多元化以及拥抱开源技术理念等方面。
中美将继续竞争。但在特定领域,加强合作将使双方受益。若美国希望振兴并扩大制造业,尤其是在电池、汽车零部件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潜在贸易协议应包含允许中企向美企授权知识产权内容。此举既能让中企培训美国工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又能推动先进制造业回流美国。若美国因傲慢或敌意而拒绝承认中国取得的成就,最终可能沦为更封闭的保护主义国家,陷入高价美国制造电子产品、高昂电价和大学实力衰退的困境。(作者埃里克·施密特、Selina Xu,乔恒译)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