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指令长张陆执行过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武飞和张洪章均来自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
张陆:我是神舟二十一号,我们来了!
张陆,籍贯湖南汉寿,1976年11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作为此次飞行任务的指令长,张陆表示,自神舟十五号任务结束以来,一直以一名“学生”的心态,重新投入高强度的训练。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针对空间站新任务、新特点,自己进行了大量更深、更细的研究和学习。
![]()
张陆对重返太空充满期待,他动情地说:“期待再次听到驻留空间站时地面团队熟悉的声音,曙光、北京、银河、天宫、神舟、天舟,我是神舟二十一号,我们来了!”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分别为“70后”“80后”“90后”,张陆作为“老大哥”,对两位同事赞许有加。他介绍,“武飞曾是一名飞行器环境试验工程师,性格开朗,尤其热爱运动,是我们团队中的“活力因子”。张洪章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性格沉稳。他爱好打太极拳,品诗词。想象一下:未来半年,他一边钻研科学实验,一边在空间站里种菜养花、吟诗打拳,让中国空间站变成太空中的‘桃花源’!”
武飞:越努力,越幸运!
武飞,籍贯内蒙古包头,1993年10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陆军少校军衔。他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2020年9月,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
作为我国航天员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武飞表示深感无比幸运。他说,“我相信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能够将个人梦想融入祖国航天的辉煌征程,这是时代赋予我的最大幸运。”
武飞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返回地球的落点,成了他梦想的起点。他回忆,2003年神舟五号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那时他才开始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后来他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毕业后如愿走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航天科研工作。
后来,他从工程师到航天员,要从零开始攻克体能、航天理论、应急处置等不胜枚举的严苛考核。武飞说,“那时候我觉得是一种意志力的比拼,也是一种对热爱的考验,因为只有足够热爱这个行业,有足够大的决心去从事这个行业,才能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坚持下来。”
谈到工作职责和对太空生活的期待,武飞表示,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他的核心职责聚焦于空间站组合体的平台照料与站务管理,以及设备的维护、维修与升级。
张洪章:将实验带上空间站是每一位载荷专家的夙愿
张洪章,籍贯山东邹平,1986年4月出生,现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2020年9月,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
张洪章曾在中国科学院从事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研究,他表示,小时候的理想是像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一样,以知识改变命运,用科技强盛祖国。长大后,他如愿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也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信念。“2018年,当国家宣布首次从科研人员中选拔航天员载荷专家的消息传来时,这份事业的召唤,点燃了我的飞天梦想。”张洪章毫不犹豫地在单位第一个报名,又幸运地通过了层层选拔,并最终得以实现梦想。
现在,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张洪章表示,能够将自己设计的实验带上空间站,是每一位载荷专家的夙愿。“在空间站里,我们可以做前人一直想做而做不了的研究,可以解决前人一直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作为一名载荷专家,张洪章主要负责空间站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任务,涉及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微重力物理、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领域,具体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观测,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等工作。他说:“国之大者在我心!在中国空间站这个国家级实验室里,我们将竭尽全力完成好每一项凝聚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科研项目,助力中国在科技领域实现更大的跨越与突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是钟寅/文 于茜同 钱念秋/后期 综合央视新闻
(新华社)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