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当地时间10月23日,吉利汽车(00175.HK)举行了一场面向英国投资人的非交易性路演,吉利首款全球新能源车型吉利国际EX5(下称“EX5”)同步在英国上市。
过去多年来,吉利布局欧洲市场主要依靠旗下沃尔沃、领克、极星等拥有欧洲血统的品牌。如今EX5悬挂着纯粹的中国品牌标识“GEELY(吉利)”。这意味着,在通过欧洲品牌建立起市场基础和认知后,吉利进入到了主品牌全面出海的新阶段,EX5在英国上市是这一过程的代表性事件。
“并非初入此地,而是带着家的归属感归来。”在EX5发布会上,吉利汽车播放的企业宣传片中称。此次吉利没有将自身定位为“外来者”,而是基于此前在英国近二十年的长期运营和存在,强调其“归来者”的身份,旨在拉近与本地消费者的心理距离。
“吉利”从幕后到台前
吉利在英国的布局始于 2006年。当时,吉利通过投资,与伦敦出租车公司(后更名为伦敦电动汽车公司(LEVC))建立合作关系,开启了在英国的业务布局。至今,LEVC仍在生产零排放出租车。
吉利旗下的沃尔沃、极星和路特斯等品牌已成为英国道路上的常见品牌,多品牌战略使吉利在不直接使用“吉利”品牌的情况下,深度参与到英国汽车市场。截至今年上半年,吉利旗下汽车在英国市场的份额为4.2%,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达7.4%。
但“吉利”品牌本身对当地主流消费者而言仍显陌生。此次吉利有意强调EX5的中国基因。吉利汽车英国公司首席营销官马克·伦德尔在发布会上表示:“吉利 EX5 的设计融合了优雅与高效,灵感源自中国宋代的瓷器,它为车身造型赋予了内敛而不失格调的气质……”
一位英国投资者告诉经济观察报,据他了解,英国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没有明显的品牌偏好,一辆欧洲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品牌层面并不会比中国品牌更受欢迎。不仅如此,部分英国消费者还会认为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更时尚和智能。
尽管EX5的设计强调了中国风格,但其设计团队拥有全球化背景。吉利汽车全球设计副总裁史蒂芬·西拉夫在与投资人以及经济观察报等媒体进行沟通时表示,吉利汽车的项目推进周期远短于西方企业,这对设计师而言非常有成就感,因为能快速看到成果落地。中国企业的管理层敢于决策,即使可能出现失误,也能在推进过程中调整目标、从错误中学习。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告诉投资人以及经济观察报等媒体,中国企业国际化成功有三大关键因素,其中包括本地化运营,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供应链、经销商及产能资源。吉利正积极与全球各地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资源整合。
在技术本地化上,EX5的智能座舱芯片基于Arm公司的技术打造。Arm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芯片架构设计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布局超过30年,全球几乎所有主流汽车制造商都在使用Arm技术。
在发布会现场,吉利还邀请Arm公司高管站台,强调“Arm技术在EX5上得到了充分落地”,这是一种深度的技术本地化背书。
除了智能化层面,EX5的底盘也由源自英国的跑车品牌路特斯进行专属调校,以此确保车辆能提供符合欧洲消费者期待的“操控性极佳、加速迅猛、行驶时车身稳定性强”的驾驶体验。
官方信息显示,到2030年,吉利汽车计划实现英国市场年销量10万辆。截至吉利 EX5上市时,吉利汽车已经在英国建立25家销售网点。到2026年底,吉利汽车将在英国建立100家销售与服务网点。
在进入英国市场之前,吉利汽车已在包括波兰、希腊和克罗地亚在内的12个欧洲国家建立业务。今年以来,吉利汽车开始大力布局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市场。未来五年内,吉利汽车计划在欧洲推出15款全新车型,建立超过1000家销售网点,成为欧洲市场的主流汽车品牌。
智能化“审慎”落地欧洲
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浪潮中,中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展现出技术革新的迅猛姿态,但当进入法规环境更复杂、用户习惯成熟的欧洲市场时,这种狂飙必须经过“审慎”的过滤,转化为一种更贴合本地需求与法规的体验。这一快一慢之间如何平衡,成为吉利汽车正面对的问题。
淦家阅表示,吉利的智能驾驶产品在欧洲市场将逐步推进,节奏可能略慢于中国。主要原因在于产品需先在中国开发,而欧洲市场有其独特标准,开发过程中需要同步建立符合欧标的智能驾驶体系,因此推出时间会比中国晚一段时间。但吉利汽车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球用户智驾体验平权,让所有客户都能享受到同等水平的技术。
今年3月,吉利在中国发布了智驾解决方案“千里浩瀚”。“千里浩瀚”规划了H1、H3、H5、H7、H9共5大层级智驾方案。今年6月,在被誉为“自动驾驶算法奥林匹克”的 CVPR挑战赛中,极氪的千里浩瀚智驾团队夺得世界冠军。
面对英国消费者,EX5强调用车安全性,其拥有的智驾功能都与行车安全直接相关。据马克·伦德尔介绍,EX5全系标配全套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包括360度全景影像、前后碰撞缓解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盲点监测等功能。
在发布会上,马克·伦德尔还现场展示了EX5短刀电池经过严苛安全测试的相关信息,包括穿刺测试、高温炉测试、防腐测试、底盘刮擦测试以及压路机碾压测试。
对于吉利汽车有没有在欧洲进行本地化生产的想法,淦家阅表示,吉利始终秉持开放态度。吉利在海外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而本地化供应链和技术布局是“走上去”的核心。无法实现本地化,就难以在当地市场做大做强。吉利会跟其他一些有较好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相关洽谈。
产能问题是汽车行业目前的热点话题。今年6月,在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当今世界的汽车工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吉利决定不再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工厂,不搞重复建设。
对于吉利汽车的产能现状,淦家阅表示,过去几年,吉利主要依托现有产能,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老基地效率。目前,吉利的总产能与市场需求高度匹配,多个基地已实现双班满负荷运行。2026年将是吉利的产品大年,银河、领克、极氪等品牌都将有多款新产品投放市场,预计2026年产销量将在今年基础上继续增长,规模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对于吉利汽车推进海外业务对行业产能的影响,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CEO桂生悦对投资者以及经济观察报等媒体表示,全球汽车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吉利已经在对其他厂家的闲置产能进行积极利用,在产能问题上做一个负责任的车企。
(作者 濮振宇)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
濮振宇
汽车与出行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政策、行业企业转型等,对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关注较多,擅长分析报道。 联系邮箱:puzhenyu@eeo.com.cn 微信号:pzy369963493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