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把“科幻梦”照进现实!重庆小伙自制机甲火爆全网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游新闻 时间:2025-10-28 18:19:02


全身机甲实拍。

前段时间,一段“大学生自制机甲模型,全身可动,接入人工智能”的视频火爆全网,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转发,百万网友为其点赞。视频中制作出全身机甲的大学生,正是重庆小伙黄彦钧。

从小学时躲着老师家长“地下作业”的手工迷,到大学期间靠技术兼职月入过万的“技术达人”,再到如今自制机甲模型、参与外骨骼研发的机甲开发者,他用一腔热爱,将童年的“科幻梦”一步步照进现实。

“很多梦想说起来是科幻,是天马行空,但如果有一丝成为现实的可能,总要为它奋斗一次!”黄彦钧的话语里,满是对梦想的执着。


黄彦钧。

童年 “地下作业”:废品站里埋下梦想的种子

黄彦钧的“动手基因”,早在小学时就已觉醒。一次重庆科技馆之行,让他对一支售价40多元的水火箭念念不忘。“那时候没钱买,又特别想要,就想着自己做一个。” 他回忆道。

在网上搜集资料后,黄彦钧跟着视频教程捣鼓出了一支“火箭”。当他带着这支成本仅几块钱的火箭,在小学操场上点火升空时,瞬间成了操场上“最靓的仔”。这次成功,也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悄然萌芽。

但在当时,这份爱好却成了“秘密”。为了不被老师和家长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从小学到初中,黄彦钧的所有手工创作都处于“地下作业”状态。零件是他最大的“刚需”,而家附近的废品收购站成了他的“宝藏基地”。

“别人拆下来的旧电源、废电器,我就找老板要,不用花钱。” 黄彦钧笑着说,也是在那段“淘货”的日子里,他慢慢学会了分辨电器零件的好坏,还能从旧电源里精准拆出自己需要的电子元器件。

为了争取更多“淘货”时间,他每天放学都故意选择步行回家,绕路去废品站。可让他头疼的是,爸爸总把他房间里的“宝贝零件”当成废品,收拾房间时顺手扔掉。“每次发现零件被扔,都特别心疼,但又不敢跟爸妈争辩,只能下次再去废品站找。” 即便如此,他的创作热情丝毫未减,废品站里的旧零件,在他手中总能变成一个个新奇的小物件。


转型“机械控”:为梦想打下技术基础

黄彦钧的兴趣,从“手工”转向“机械”,源于一部电影——《钢铁侠》。看着电影里酷炫的机甲,他和无数男孩一样热血沸腾,但不同的是,他没有只停留在“羡慕”,小小的他便开始在网上钻研起了《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深奥”的学科。

自那以后,从给小火箭加装电子控制尾翼,到给车辆模型增加PID(一种广泛应用的工程控制技术)寻线功能,他的创作越来越有“科技感”。2015年,刚上初中的他,设计并制作出一款“太阳能充电宝”,并凭此作品在全市比赛中获奖。

“现在想起来,那个充电宝的太阳能转化效率很低,不太实用。” 黄彦钧坦言,但这次获奖,却令他增强了未来实现梦想的信心。


黄彦钧。

中学时期,黄彦钧又迷上了《现代兵器》杂志,经常和同学讨论杂志上的轻武器。也是在那时,他开始接触AI知识,“当时还没有大语言模型,主要是文本处理和视觉处理,视频人脸识别就是那时候开始普及的。”这些积累,为他后来的专业选择埋下了伏笔。

高考后,黄彦钧报考了重庆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我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技术,这个专业能给我完整的知识架构。” 进入大学后,凭借多年的动手经验和专业知识,他开始通过中介兼职——做建模、搞嵌入式开发,一单能赚几百到上千元,巅峰时期一个月能赚上万元。

告别了“囊中羞涩”的日子,黄彦钧终于能放开手脚追逐更大的梦想。几千元一张的英伟达开发板,他怕弄坏学校的设备,就自己买了一张做实验;漫展上惊艳众人的二次元“狼头”头盔,他花了一万多元,在里面装配了夜视、VR、动态捕捉和机械表情系统。

更让他出圈的是一款“手搓夜视仪”。他用老式DV摄影机的取景器,做了一个成本仅300元的夜视仪,视频发到网上后大受好评。随后,他主动制作教程,还把外壳数据开源,让更多小军迷能跟着学习。“小时候没条件买器材,现在有能力了,想帮更多和我当年一样的小军迷。” 黄彦钧说。


黄彦钧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逐梦机甲:从“童年幻想”到“穿在身上”

大学期间,黄彦钧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大二时,他主动申请去清华大学做研究助理,“那段经历让我开了眼界,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在信号处理、数学上的短板。”本科阶段的系统学习,加上在清华的科研经历,让他的技术能力突飞猛进。在校期间,他便开始为一些企业做软件开发。



机甲设计图。

有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黄彦钧终于着手实现童年最宏大的梦想——制作全身机甲。“我知道现在做得还很粗糙,但做事情不能等万事俱备才开始。” 他说,制作过程中,唯一让他费脑筋的是外观结构的“运动冲突”问题,解决了这个难题后,其他步骤几乎水到渠成。

当第一次穿上自己制作的机甲时,黄彦钧说:“像童年的梦想突然实现了,特别欣喜。”但欣喜过后,更多的是使命感:“制作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希望未来能一步步改进升级,做出更完美的机甲。”

此前,网络上一段“士兵穿外骨骼单手握步枪开火”的视频,曾引发军迷热议,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套外骨骼的设计研发,黄彦钧也参与其中。

从废品站里捡零件的“手工迷”,到穿上全身机甲的“机械咖”,黄彦钧用行动证明——梦想从来不是“空想”。“小时候觉得机甲、外骨骼都是科幻里的东西,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参与其中。” 他说,未来他还会继续深耕机械与控制领域,“把更多‘科幻梦’变成现实,这就是我想一直做的事”。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