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大厂入局,酒店偷拍有救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胡颖 迈点 时间:2025-10-28 11:57:03
酒店人苦偷拍久矣,这回酒店隐私要迎来正规军了。

迈点

当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晒出带着帐篷住酒店的vlog时,评论区的共鸣远超调侃。有人说自己每次入住要花半小时用手机扫遍插座、烟雾报警器,有人常备专业反偷拍探测器,还有人干脆放弃大床房,宁愿蜷缩在自带的帐篷里不是矫情,是被层出不穷的酒店偷拍事件逼出来的生存技巧。

数据显示,70%以上的旅客入住前会主动排查摄像头,女性用户对隐私安全的敏感度更是达到顶峰。不过最近有条好消息:华为正式启动全球首个安心酒店创新孵化基地,用Wi-Fi7防偷拍技术给酒店装起隐形盾牌。

酒店人看到这个,终于感觉天亮了一点。那么,大厂的这一波入局,会终结酒店的偷拍焦虑吗?

01 酒店人苦偷拍久矣

谈到酒店偷拍,我那些在酒店工作的朋友都得摇头叹气。作为从业者,大家都知道几乎没有酒店会忽视酒店隐私,目前检查偷拍设备基本上已经成为门店客人退房的必备流程了。同时作为消费者,大家也深知有些违法分子会借助酒店的场景进行偷拍,于是每次出门住酒店也会有所警惕。

图源:小红书APP

一边是消费者的隐私恐慌,一边是酒店方的责任之重,两者在偷拍问题上都是不折不扣的受害者。

我每次出门住酒店,当然想的是缓解旅途中的疲惫,能够放松身心。热衷于旅游的王萌告诉迈点,但一想到房间里可能有偷拍设备,我只能每次入住前都带着设备自己把房间扫一遍,太累了。

偷拍设备的出现本质上打破了消费者在酒店的安全感,满足私人领域不被侵犯的基本诉求,这份不想被拍的期待,理应得到尊重与满足。

而对于酒店从业者来说,偷拍事件带来的冲击更是直接而沉重。我工作的上一家酒店就是因为有住客反映有偷拍,酒店没有及时处理,住客直接发到网上了,影响特别大。提到上一份工作经历,小鱼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怕。

事实也确实如此,每当有酒店偷拍新闻曝光,无论涉事酒店是否存在管理疏漏,公众往往会将矛头指向酒店方,认为是酒店监管不到位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酒店不仅要配合警方调查、承担客人的赔偿诉求,更要面对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价扩散,一次偷拍事件,可能让一家经营多年的酒店口碑崩塌,导致预订量暴跌、老客户流失。

更无奈的是,许多偷拍设备由住店客人私自安装,酒店却要为他人的违法行为背锅,这种被动担责的处境,让不少酒店人倍感委屈。

后来酒店光是查监控就查了半年,最后确定是某个客人来入住的时候安装的。小鱼有些无奈,但影响已经造成了,酒店生意也已经受影响了。

02 酒店隐私,为何成为必答题?

十年前没人会想到,检查摄像头会成为住酒店的标准流程,但层出不穷的隐私讨论和舆论风险,都让酒店行业不得不重视隐私问题,迈点研究发现,这背后藏着三重不可逆转的推力。

最直接的催化剂是黑产技术的泛滥。以前的偷拍设备还需要专业改装,体积大且容易暴露;现在的针孔摄像头能伪装成插座、挂钩,甚至钢笔,在网购平台花几十块就能买到,安装只需几分钟。更要命的是,这些设备能通过4G模块远程传输,偷拍者根本不用现身,酒店即便想查也无从下手。某派出所民警曾透露,去年查处的酒店偷拍案件中,80%的设备来自网络黑市,且能轻松躲过常规检查。这种技术门槛的降低,让隐私风险从小概率事件变成了普遍隐患。

还有政策红线的收紧。2025年4月《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明确要求酒店对客房隐私负管理责任,违者最高可罚2万元甚至停业。也就是说,新条例实施后,不知情不再是借口,政策从宽松监管到刚性约束的转变,让酒店再也不敢把隐私保护当选择题。

当然,最根本的动力是消费需求的觉醒。过去住酒店,旅客优先看位置、价格、卫生,隐私安全只是附加项;但现在,在社交平台上,隐私安全已成为酒店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这背后是消费逻辑的质变:当基本住宿需求得到满足后,安心睡觉 成了最值钱的体验。

从黑产施压到政策加码,再到消费倒逼,三重力量拧成的绳子,正在促使酒店行业不得不正视酒店隐私的问题。而那些还在靠口头保证应付住客的酒店,迟早要在这场隐私考试中不及格。

03 酒店隐私,终于要来正规军了?

实际上,面对隐私这一难题,酒店行业也一直在探索解决路径,只是不同规模、不同定位的酒店,选择的方案始终游走在实用与合规成本与效果的平衡木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正规军标准,更难谈覆盖全行业的普适性解法。

以前酒店在这一块的探索多围绕低成本适配展开,比如应用常见的共享反偷拍探测器,住客可以扫码付费使用,有的连锁酒店也会将探测器纳入客房标配,住客可以免费租借使用,用可感知的服务缓解住客焦虑。

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共享探测器依赖住客主动操作,若住客缺乏防范意识或嫌麻烦省略检查,防护就成了空架子;且多数设备仅能识别红外针孔摄像头,对无红外功能、伪装成路由器指示灯、USB接口的偷拍设备,识别率不足40%,相当于给住客吃了一颗心理安慰剂。

还有部分酒店选择人工排查升级,比如在客房清洁流程中加入摄像头排查步骤,要求员工用手电筒照射插座、镜子等隐蔽区域,记录排查结果并签字确认。但人工排查的可靠性完全依赖员工责任心,且面对日益小巧、隐蔽的偷拍设备,仅凭肉眼很难做到零遗漏,一旦出现疏漏,酒店仍需承担管理责任。

如今华为的这一波入局,按官方的消息是说有最新的Wi-Fi 7智能感知技术,可以实现各类非法影像设备全识别,相比传统非法影像设备检测方案具有全时检测、准确率高等显著优势。但目前该项目还处于启动状态,如何落地以及造价如何仍未可知,对于中国酒店行业是否具有普适性还需要等待最后的成果落地。

04 写在最后

无论是华为等科技企业入局打造的创新基地,还是部分酒店品牌自主探索的技术方案,本质上都是对正规军路径的补充,但距离真正的行业正规军仍有差距:前者需要解决技术方案的成本下沉问题,让中小酒店也能负担;后者需要打破各自为战的探索模式,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认证体系。

或许只有当技术、管理、监管形成闭环,正规军才算真正落地,住客的隐私安全感才能真正有保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