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闻旅 林黛曦
1
今年东北的旅游,正靠一堆听起来像在骂人的地名,疯狂收割年轻人。
特别抽象。
这些地方都是啥腻?
你比如说海岛。
人家都叫鼓浪屿、东极岛、南麂岛,再俗一点的叫七美岛。但是大连有个岛它叫海鸭子拉屎。
这里还有:擦屁股岭、阴魂镇、大母猪沟,奶头山(我都怕被和谐)、王八脖子遗址、老秃顶子山、干饭盆
2
而这里面魔幻的地方在于,它名字很土,但关键是它没耽误事啊。
先看数据。
2025年上半年,黑吉辽三省的旅游成绩单已经亮瞎眼:
国庆假期数据也不差:
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好这口土味地名。
东北靠名字土得令人着迷,估计很多目的地策划公司也看懵了。
你比如说老秃顶子山,就这名字听着像不像游戏里建号时那种系统随机生成,或者随手打的ID?
真的,就那种你点他一下,下意识里感觉建模都得是那种治好了还流口水的样子。
而别的山叫天都峰神女峰,一听就是满级大佬的id,自带仙气和传说。
你以为一个老秃顶子山就完了?
现实是,黑吉辽三省分别有大秃顶子山、大秃子山、老秃顶子山。没错,东北人就是跟秃干上了。
它们像一群不会营销的实诚老铁,嘴上说着我秃了,背地里却偷偷美成了小阿尔卑斯。
而就这个老秃顶子山,9月到10月,微信搜索指数都是翻倍往上窜。
还有吉林那个干饭盆。不知道的以为是还以为是哪个大学食堂搞了个大胃王挑战赛的奖品。
上面印着干饭人,干饭魂,干饭都用大铁盆。
谁能想到,这居然是个正儿八经的国家森林公园!
人家官方介绍写的是大小盆形峡谷环环相扣,地理爱好者称它为长白山的百慕大,多神秘,多带感。结果官方大名一甩出来干饭盆。
意境?不存在的。神秘感?当场击碎。
但就这么个名字,平时微信搜索量就能稳在150%上下。这说明啥?说明每天都有一大波人,一边憋着笑,一边在搜索框里郑重其事地打下干饭盆 攻略。
而且这两个地方最诡异的数据异动在于它们偏偏在假期结束后突然爆了。
老秃顶子山在10月10号,微信搜索指数噌一下冲到240%。
这些名字,就像东北老铁一样实在:不跟你玩虚的,不给你画大饼,有一说一,爱来不来。
而年轻人,就吃这套。
他们宁愿要一个名字难听但真实自由的出不来沟,也不要一个人挤人还死贵的5A网红打卡地。
因为在2025年,真正的奢侈,不是去了哪里。而是在哪里你终于找回了呼吸的空间,和属于自己的一整片天空。
其次,这届年轻人,早就活成了人间清醒和互联网梗王的混合体。
他们管上班叫电子厂打螺丝,管省钱叫消费降级修行,管发呆叫情绪节能模式。生活已经够累了,再不整点抽象幽默,日子还咋过?
所以你看他们旅游发朋友圈,早就不满足于到此一游了。
你发抵达长白山,配图是标准游客照,点赞可能就十几个。
但你要是发想你的风吹到了干饭盆,再配一张你坐在山谷里抱个饭盆的摆烂图好家伙,评论区能笑出八十楼。
你定位杭州西湖,那是常规操作。
但你定位大裤裆沟,那就是行为艺术,是社交货币,是无声地宣告:我,不一样。
这届年轻人旅游,风景是基础需求,但表达、身份、幽默感才是核心刚需。
他们不只想看风景,更想成为段子里的主角;
不只想打卡,更想造梗、玩梗、成为梗本身。
而东北这些土嗨地名,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抽象素材库。
老秃顶子山、干饭盆、擦屁股岭、王八脖子遗址念出来就自带喜剧效果,自带反差萌。
所以我说,千万别手痒去改名!
你把奶头山改成仙女峰,把干饭盆改成翡翠谷,把吓一跳山改成惊鸿岭
是,听起来是雅了,文艺了,像那么回事了。
但也凉了,没劲儿了,记不住了。
就像辽宁以前有个地方叫王八炕,这几年发展成露营地了,改了个很文艺的名字,结果慢慢的泯然众人。
你品品:我想去干饭盆和我想去翡翠谷前者像要去干一件又野又快乐的事,后者像要去买玉镯子。
这些地名不是没文化,是另一种文化是闯关东的老一辈,用脚步丈量、用生命试错,写下来的生存路书。
吓一跳山不是随便起的,是真有人被老虎吓过;
出不来沟不是开玩笑,是真有人迷路过;
大酱缸不是幽默,是提醒你前面有沼泽别踩。
它们不是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是拓荒者的生存实录,是黑土地里长出来的野生叙事,是比任何网红滤镜都真的真实力。
而现在,这届年轻人要的就是这份真实。
他们厌倦了被包装过度的景区,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他们要的是地名不装、风景不P、体验不卷。
你别改,别包装,别硬往高大上靠。
就保持那份大碴子味儿的真诚,保持那份爱来不来的底气。
因为真正的高级,不是把老铁包装成先生,而是让全世界都听懂老铁这两个字里,藏着多少踏实与温度。
记住:你们嫌弃的土味名字,正是年轻人奔赴的理由;你们想擦掉的乡土印记,恰是这块土地最硬的底气。
那是你的历史,是你的性格,也是你现在最能打的一张牌。
年轻人不在乎你叫啥,他们在乎的是:在你那里,他们能花小钱、看大山、拍大片、做自己。
而这,恰恰是旅游最难得的不装。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