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贝鲁特10月25日电 通讯|用代码编织未来——探访黎巴嫩“全女生编程”项目
新华社记者曹昌浩 申峰
阳光洒进教室,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所大学的女孩们正坐在电脑前,用代码编织自己的未来。从未想过会与代码为伴的大一新生娅拉·努恩在加入“全女生编程”项目后,似乎找到了人生的转折点。
娅拉选择了通信与计算机工程作为专业方向。她说:“这个项目让我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科学,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也学会了表达自己,建立了自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全球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毕业生中,女性仅占35%,而在黎巴嫩及阿拉伯地区,女性在STEM领域的参与度普遍更低。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黎巴嫩青年阿娅·穆阿利姆和马娅·穆萨在贝鲁特美国大学共同创立“全女生编程”项目。项目完全由志愿者运营,面向不同社会背景的女孩,尤其是弱势群体和难民,提供免费编程、科技与领导力培训。迄今项目已惠及9个国家、2500多名女孩,影响力正逐步向整个阿拉伯地区辐射。
2025年9月,“全女生编程”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年度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马娅表示,这一国际认可是重要里程碑,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项目的课程体系,让更多女孩掌握理工技能。
项目的成效在参与者的声音中得以体现。电气工程专业的拉延·贾比尔说:“‘全女生编程’为我打开了科技与领导力的大门。通过相关计划,我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建立了联系,这提升了我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学习帮助极大。”
医学院的玛丽亚姆·丹达奇利则指出:“项目不仅教会我们编程,更帮助我们融入大学生活,提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我从中明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受益。”
项目还鼓励学员在结业后回到项目担任导师,分享经验,形成良性循环。马娅强调,数字教育是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数字化工具能够帮助女孩获得教育、创业机会,了解世界,从而建立自信与独立。项目的目标是让更多女孩在科技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用技术改变社区和未来。
凭借国际认可与持续努力,“全女生编程”正为黎巴嫩乃至阿拉伯地区的年轻女性提供全新的发展路径,让她们在数字化时代用键盘敲开通往未来的大门。(完)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