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刻度财经
润本的纯植物标签失灵,营收占比达九成的蚊香产品和婴童护肤产品越卖越不赚钱。
靠纯植物驱蚊贴一鸣惊人的润本股份,正经受着资本市场的考验。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这家企业实现营收3.42亿元,同比增长16.67%,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下降2.89%,扣非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降7.58%。
图源:润本股份2025年三季度报告
原材料与供应链成本上升以及销售费用大幅增长是推高营业成本、限制利润增长的罪魁祸首。
润本以安全健康口号打响市场知名度,旗下大单品电热蚊香液,以及其他核心单品紫草舒缓膏、婴儿舒缓霜的原料均以动植物提取物和活性成分为主。
凭借温和无刺激的特性,2019年至2024年,润本电热蚊香液连续6年获得全网电热蚊香液销量冠军。截至2025年7月,该产品累计销售2.3亿瓶,形成了每卖出3瓶蚊香液,就有1瓶来自润本的统治力。
不过,由于今年上游农产品、化工原料等原材料上涨,润本的产品毛利润被极大压缩。
其中,驱蚊系列的核心原料避蚊胺价格同比上涨8%-12%,而电热蚊香液作为定价相对透明的大众单品,提价空间有限(2025年均价仅同比增长3%),导致该品类毛利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成为利润承压的主要来源。
婴童护理系列所依赖的紫草、积雪草、蛋黄油等天然提取物的成本也在上涨。其中蛋黄油采购价同比上涨15%,虽然润本推高了包括蛋黄油面霜在内的系列产品价格,但整体毛利率仍同比微降0.3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润本2025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约58.2%,较2024年同期的58.4%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虽然该数据仍保持较高水平,但成本端的持续压力已经对利润增长形成压力。
图源:润本股份2025年三季度报告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达3.70亿元,同比增长30.92%,增速远超营业收入19.28%的增速,占营收比例从2024年的27.27%升至30.0%,单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2.73个百分点,直接吞噬营收增长带来的利润增量。
02竞争壁垒薄弱,驱蚊产品卖不动了
润本的成功取决于发现了用户的潜在需求。
润本进入市场时,以花露水、蚊香等为主的驱蚊产品已经成熟,但主要适用于室内场景,在室外效果欠佳。发现这一市场缺口后,润本推出了首款主打户外场景的驱蚊贴,掀起了驱蚊产品纯植物和安全无毒的热潮。
不过,由于竞争壁垒薄弱、渠道效率不足,润本的驱蚊产品也有些卖不动了。
2025年第三季度,润本的驱蚊系列产品增长动能明显减弱,虽然实现了1.32亿元营收,但销量同比减少9.81%。
图源:润本股份公告
此外,政策与消费认知变化也让润本压力倍增。
2024年修订的《农药登记管理办法》提高了避蚊胺含量标准,合规成本上升使润本需增加质控投入,而天然植物源驱蚊产品的市场占比持续提升,62%的城市中高收入家庭更愿为天然成分支付溢价,这对以化学驱蚊成分为主的润本构成市场替代压力。
尽管公司已布局精油驱蚊产品,但该系列2025年三季度均价同比下降2.42%,且收入占比仅10%,尚未能形成有效支撑。
另外,驱蚊产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且对润本业绩造成了一定影响。
2024年,润本在营业收入最高的第二季度取得了5.77亿元营收,而其他季度则在1.6亿元到3亿元之间。
03纯植物卖点不灵了,婴童护肤产品收入缩水
润本股份最早以驱蚊液打响头炮,近年来逐步拓展第二曲线婴童护理用品,其2024年重金投入的新品也大部分属于后者。
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润本加大研发投入,新推出了儿童防晒乳、蛋黄油特护精华棒、蛋黄油特护精华霜、天然淡彩润唇膏、儿童指缘精华乳等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全渠道多场景触达更多消费人群。
但在市场竞争、产品迭代、成本管控等多重挑战交织的背景下,润本的婴童护理业务受到很大阻碍。
虽然靠天然成分打造出了安全性强的优势,但在老牌国货郁美净、青蛙王子,知名外资品牌贝亲、强生婴儿、艾惟诺,以及借助互联网起势的新锐品牌海龟爸爸、Babycare、兔头妈妈等多个品牌的夹击下,润本产品的其他功效性处于劣势。
比如,润本的婴儿唇周膏在极端干燥天气下需频繁涂抹,而贝亲则以维生素E配方的滋润感吸引高品质需求用户。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