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茶饮同质化迷思,配方易复制,难“抄”的是下一款爆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静 食安时代 时间:2025-10-24 12:58:42
有利也有弊,切忌盲目跟风

食安时代

为了节省研发成本与时间并快速跟进潮流,品牌们纷纷效仿市场验证成功的产品,导致当下茶饮市场中围绕当季水果或热门元素展开的复制风潮愈演愈烈。这种策略虽能短期分羹却也导致产品高度同质化,品牌自身难以树立独特记忆点。

尽管供应链建设成为部分头部品牌的护城河,但口味体验与持续创造爆款的能力,仍是所有玩家面临的考验。茶饮品牌们依赖复制的增长模式,还能持续多久?原创的春天何时到来?

普遍同质化,市场淘汰的加速器

当前茶饮市场繁荣的表象下同质化也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创新配方被快速复制,爆款元素成为行业标配,很多品牌的产品和体验都呈现出相似性。比如茶百道、喜茶、沪上阿姨等产品都建立在茶底+水果/奶制品这种基础模式上,导致产品风味缺乏根本性的差异。

品牌之间突破性的创新也较少,大多是流行产品的直接复制,还有部分品牌为了在竞争中维持低价,通过减少容量或者降低原料品质来压缩成本。所谓的创新往往局限在更换水果或者添加少量辅料上,比如水果+芝士奶盖的组合再搭配一些小料丰富口感,不同品牌的产品在本质构成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普遍同质化的趋势,直接导致了大众眼中产品的可替代性显著增强,不同品牌的产品在配方、口感和体验上高度重叠时,大众的选择也在基于低特定品牌的价值认同,而是容易被低价吸引。这种可替代性是加速茶饮市场品牌淘汰的推力之一,对于部分依赖加盟模式的品牌而言,缺乏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会阻碍其生存。

市场将会加速淘汰那些缺乏鲜明个性、产品雷同并且创新不足的茶饮品牌,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还是那些真正建立起难以被轻易模仿的产品差异化优势的品牌。

平替产品收割价格敏感人群

当下茶饮市场中口感与颜值接近头部品牌,但定价低的平替产品正快速收割部分消费群体。在大众价格敏感度提升、对产品体验差异感弱化的背景下,大众很容易因为显著的性价比优势而倒戈,只要口感、美观度等能接近原创,平替便能凭借价格优势吸引注重实惠的消费群体。

某品牌能够在短时间能快速扩张,主要是借鉴某头部品牌的模式聚焦下沉市场,避开高端竞争,产品采用5元左右的平价定位,降低了消费门槛,赢得了大众的认可,该品牌还对市场上其他头部品牌爆品进行微创新后推出。

该品牌通过优质平价的产品定位成功塑造了性价比的品牌形象,有关媒体报道早在2021年,当竞争对手还在围绕饮品规格中杯、大杯做文章时,该品牌推出1升装的水果茶,并以9.9元的价格售卖,而某头部品牌同规格的西瓜椰椰桶售价约为22元,凭借这一举措,其迅速赢得了市场青睐,仅在2022年就售出1.1亿杯。

为了抵御平替的冲击,不少茶饮品牌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比如,某头部品牌推出一系列新品轻芝多肉葡萄、水牛乳双拼波波、芝芝芒芒等;另一品牌推出血糯米奶茶谷谷金砖等新品;还有品牌推出了真鲜奶茶系列,加入新鲜的高品质生牛乳的产品。

部分品牌凭借平替策略收割价格敏感的大众市场,头部玩家则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与创新来巩固和扩大优势。只有当品牌的迭代创新速度超越竞争对手的复制能力时,才可能会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新品频出,爆品难寻

现下产品创新的易得性已显著提升,上文提到的部分品牌都有自己的供应链,其凭借成熟的供应链能够快速迭代新品。重要的是原料供应商也参与其中,不仅提供创新思路,甚至能直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某茶饮原料供应商推出一款液态基底产品香烤黄油浆,旨在为茶咖饮品提供便捷解决方案,该产品融合黄油与焦糖风味,选用进口乳制品原料,经特定工艺及无菌灌装技术生产而成。其特点在于门店可直接使用,省去额外调配环节,除作为饮品基底提升口感顺滑度外,该黄油浆也适用于制作奶盖、奶冻、冰淇淋及奶昔等多种茶咖配料与甜品。

然而,当所有玩家都能轻易获得相似的配方和解决方案时,创新本身仅仅成了入场券,真正的稀缺品,是能够赢得大众青睐的爆款,茶饮爆款主要依赖引入新奇原料新水果、新元素等来引爆市场。如今,这条路径挑战很多,可供开发的原料已相当充分基础的创新搭配基本都已经被探索了;大众见识过大量新产品,仅凭新意打造爆款变得异常困难,同时,随着茶饮品牌众多、产品海量,大众拥有的选择也变多了,使得脱颖而出和获得广泛认可越来越艰难。

当原料商能轻易提供创新方案,茶饮产品的迭代已非难事,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配方可复制、供应链可共享的同质化环境中,创造出那份能引发大众共鸣的爆款,才是品牌摆脱复制漩涡、实现差异制胜的关键所在。

茶饮市场的复制潮终将面临市场的自然选择,当下荔枝的风靡,不过是行业追逐短期热点的一个缩影,跟风虽然能节省成本,却也稀释了品牌的独特价值。产品配方可以被轻易模仿,但供应链壁垒和对消费群体口味的精准把握,并不是一日之功。唯有那些深耕品质、用真材实料说话、并能稳定输出好味道的品牌,才能赢得持久的青睐。

行业思考:新式茶饮的规模化扩张中行业过度聚焦上新速度与营销声量,却淡化了创新的价值,这种快节奏催生了配方复制、概念扎堆的乱象,削弱了产品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也体现了行业在高速增长期对基础研发、风味科学及可持续供应链的投入相对不足,这种失衡虽然是行业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但也需要全行业共同应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