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台前是运动员的汗水与观众的欢呼,幕后则是一张风险保障与前沿科技共同编织的“安全网”。10月23日,南都N视频记者跟随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走进“科技全运行”系列采访第三站:中国人保,探访这场体育盛会背后的“风险保障中坚力量”。
无人机驻场巡检 贯穿赛事全流程
10月23日,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的跑道上,两台无人机徐徐升空,开展赛前试飞作业。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理赔部负责人冯长溪向南都N视频记者介绍,为做好赛事场馆排查服务,中国人保组建了近40人的专业无人机飞行团队,巡检工作将贯穿赛事全程。团队将根据各场馆的比赛场次排序,优先保障赛事密集场馆;核心场馆则结合自身风险特征开展1至3次专项巡检,一旦发现安全问题,将第一时间反馈场馆方推进维修整改。
10月23日,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的跑道上,工作人员开展无人机赛前试飞作业。
据了解,针对场馆结构安全、消防安全、设施安全等核心风险环节,尤其是高空屋面系统的隐患排查,无人机将搭载高清变焦镜头开展自动化巡检探测,对体育场金属屋面、膜结构屋面等关键部位进行全景扫描与重点检测,全面排查结构安全隐患。
多技术协同发力 助力“风险减量”
“无人机巡检”仅是此次安全隐患识别的其中一环。据了解,中国人保为此次全运会保障人数超过18万,总保额超过1000亿元,覆盖的场馆超过了139个。不同于以往传统保险的“事后理赔”,本次赛事保障采用了“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用“事前风险管理”和“事中风险控制”主动识别、评估、预警并介入干预。
在此次活动的全流程保障中,中国人保依托自主研发的“万象云”平台,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助力安全防线建设,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首先是构建“智慧大脑”,在数据底座方面,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体育中心风险数据库”,数据库整合了历年体育中心保险事故赔付数据、水文数据、气象数据、场馆建筑数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帮助识别和评估安全隐患;其次是练就“火眼金睛”,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巡检等科技手段,对配电房、消防控制中心等场馆关键设施,以及公共区域、赛道、建筑外围结构进行动态监测;第三是构建“数字孪生”模型,通过万象云“安全工厂”系统模拟各种突发状况,如火灾、断电、人员紧急疏散等,进行多次应急演练和推演,提出防控建议。
据悉,截至目前,中国人保已完成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南沙区体育馆、高明体育场馆、佛山世纪莲体育馆、岭南明珠体育馆、东莞市体育中心、东莞篮球中心等二十余个赛事场馆的风险排查工作。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雨亭
设计:邹思曼 林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