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德媒感叹:“没中国不行”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23 14:13:34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关于中国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的角色,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说法。一种说,中国正在建设更多的燃煤电站。另一种则强调,中国在研发绿色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这些技术能够让全世界以比几年前低得多的成本实现经济脱碳。

两种说法都正确——而且中外政治家都必须考虑到这两个方面。

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同时,中国在能源转型的5项关键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即光电、风电、电池、电动汽车和热泵。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取代全球四分之三的化石燃料消耗。中国目前售出的乘用车有近半数为电动汽车。在欧盟,相应比例为23%。

2024年,中国光电和风电的装机容量达到了约400吉瓦,占全球光电和风电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虽然燃煤电站的装机容量在增加,但许多电站充当起了可再生能源的灵活备用电源。因此,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3%。

绿色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大大推动了降本增效。光伏发电设备的价格在15年内下降了90%,性能也有所提升。电池价格也大幅下降,同时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也不断提升。这些发展不只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让更快地实现减排成为可能。

假如当今世界不处于地缘政治的紧张状态,那么中国在技术上领先是全人类之幸。但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它引发了人们对就业岗位和安全的忧虑。更糟糕的是,通过加征关税和限制贸易来应对中国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增加成本并减缓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

为了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远低于2摄氏度”,在11月于巴西举行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所有与会方都有必要采取协同行动。因为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领导角色——尤其是在气候政策方面——所以中国和欧洲相互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背景下,双方应优先推进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制定更具雄心的减排目标。如果中国提高了目标,那么欧洲也应该采取更多措施,以兑现其长期承诺。

第二,推进重工业脱碳,特别是钢铁、水泥和化工产业。其先决条件是提高所有工业部门的碳排放价格——理想情况下都应提高到接近欧洲的水平。

第三,欧洲应该承认中国在清洁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在竞争力和安全问题上保持客观。根据能源转型委员会的建议,这意味着允许进口对欧洲就业风险较低的产品——例如光伏面板——并鼓励中国在欧洲投资于电池和电动汽车这样的未来产业。

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的先行者角色为世界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这是个不容错过的机会。为焕发这种潜力,欧洲必须与中国合作。

本文由德国《日报》网站10月20日发表,原题为《没中国不行》,作者是阿代尔·图尔纳。

原标题:《德媒感叹:“没中国不行”》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李林蔚

本文作者:参考消息

题图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