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公司Quantum周三在《自然》杂志披露与Willow芯片相关的量子计算突破性进展,该公司Willow量子计算芯片上运行了一种算法,这种算法可以在类似的平台上重复运行,并且性能超越传统超级计算机。谷歌表示,这一突破为量子技术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
谷歌表示,这项被称为“量子回声(Quantum Echoes)”的算法具有“可验证性”,意味着可以在另一台量子计算机上重复运行。谷歌称,该算法的运行速度比全球最强的超级计算机快1.3万倍。谷歌表示,这些成果结合在一起,意味着量子计算在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将有广泛的潜在用途。
谷歌量子AI部门的研究科学家汤姆·奥布莱恩(Tom O’Brien)表示:
“可验证性这一点非常关键,这是我们迈向现实世界应用的重要一步。实现这一成果意味着我们正在真正推动量子计算走向主流。”
媒体称,这项突破使谷歌更接近真正利用量子计算所承诺的强大运算能力。目前,微软(Microsoft)、IBM以及众多初创企业也正在该领域积极追赶。就在去年12月,谷歌曾宣布“Willow”芯片仅用五分钟就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同样的问题若由超级计算机处理,需要10秭(10 septillion)年才能完成。
量子计算机通过极微小的电路来进行计算,与传统计算机类似,但它可以并行计算,而不是顺序执行,从而大幅提升速度。尽管多家公司声称已建造出性能超越传统计算机的量子平台,但它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一直是如何找到真正有用的应用场景。
未参与该研究的计算机科学家阿伦森(Scott Aaronson)对媒体表示,他对谷歌取得的进展“感到振奋”,因为他们在“以可重复的方式超越超级计算机方面”取得了突破,这意味着可以在另一台量子计算机上高效验证成果——这正是该领域在过去几年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不过,他也提醒称,前方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要从现在走向任何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或实现可扩展的容错计算(这次实验并未使用),仍然是非常艰难的挑战。”
研究人员在另一篇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合作论文中展示,该算法的一种应用是通过计算原子之间的距离来研究分子结构。这种方法未来可用于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例如电池设计),但谷歌科学家估计,要实现这些应用,量子计算机的规模必须比目前的机器大一万倍。
谷歌研究团队中包括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米歇尔·H·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该团队表示,他们计划继续扩大机器规模并提高计算精度,以推动量子计算向现实世界的实际应用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