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OPPO在深圳举办了开发者大会与AI峰会。
过去几年,AI席卷了所有产业——从算法模型到生成内容,从云端算力到端侧体验。各厂商都在谈AI,但多数AI仍停留在“能做什么”阶段,而非“为何而做”。
会上,OPPO 研究院院长廖劲松、ColorOS 智能助理部总经理万玉龙、智慧产品研发总监姜昱辰围绕同相关议题发言——AI 如何跳出工具,更“懂人”。
显然,OPPO试图回答后一个问题,即AI并非既有AI路径的延续,而是在重新定义操作系统与人的关系——一个“懂你”的AIOS,才是智能终端的下一张底牌。
记忆是AIOS的灵魂
手机行业早已形成一个共识:构成差异的,不再是配置、参数,而是体验。问题是,“体验”本身正在失去确定性——它不再是UI设计或交互逻辑,而是理解用户、预测用户、替用户行动的综合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OPPO提出的“个人化AIOS”,看似只是系统更新,实则是在AI逻辑下重写“操作系统”本身。
廖劲松提出,AIOS 的目标是“帮助用户跨越知识鸿沟”,让 AI 成为生活管家、影像搭子、生产力助手。关键在于两点:化繁为简、知悉所需。
第一个动词——化繁为简——意味着AI的存在方式正在改变。过去,AI是功能:一个语音助手、一项修图工具。现在,它变成系统:能在语义、视觉、情境层面无缝协作,让用户从“指令式交互”过渡到“自然交互”。这背后是从“被动调用”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第二个动词——知悉所需——则更具野心。AI不仅执行命令,而是学习意图。通过对行为、语境、情绪的长期感知,它构建出用户画像与偏好曲线,从而实现前瞻性决策。这一逻辑的核心是“记忆”:AI只有在持续积累用户行为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自洽的认知体系。
支撑这一逻辑的,是“记忆”。廖劲松称:“记忆是 AIOS 的灵魂。”
这或许正是OPPO押注“小布记忆”的原因。它不仅是功能模块,更是一种基座——让AI具备连续性、语境感与成长性。
毕竟,AI 只有具备记忆,才能积累理解与延展。而姜昱辰进一步补充:“在通往 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 的路上,记忆是关键。”他所指的不是存储,而是理解的连续性——AI 能否延续昨天的语境、预判明天的意图。
这意味着,未来的智能终端比拼,不再是算力、镜头、参数,而是谁能让AI更快“形成记忆”、更深“理解人”、更好“共生”。
方向与速度
如果说,找准“理解力”这一切口,是AIOS的方向所在,那么如何更快地将其跑通,则取决于技术面——谁能更好地调度数据、算法与场景,谁就能在AIOS的生态格局中赢得“入口”。
对此,OPPO在峰会上提出AIOS 的三大技术底座:新计算、新感知、新生态。
“新计算”即 On-Device Compute,让推理能力从云端回到设备本地,推理峰值可达 300 tokens/s、128k 上下文。这意味着 AI 能在用户手中实时运行,更安全、更私密。
“新感知”由 PersonaX 记忆共生引擎承担,通过整合本地与第三方内容、行为、环境与情绪数据,构建“全域感知”的长期记忆体系。
在此背景下,AI 从此具备“人格连续性”,能在多场景中保持同一理解。
而“新生态”,则以 Agent Matrix 智能体框架为核心,实现跨设备协同。AI 不再局限于手机,而能调用平板、手表、电脑等设备执行复杂任务,让“人-机-环境”成为一个动态整体。
这三者构成了AIOS的“新三权分立”结构。“终极的个人化 AIOS 应该是高效、懂你的伙伴,是‘有眼力见儿’的。”万玉龙说。
归根结底,AIOS不是ColorOS的升级,而是ColorOS的重塑——它意味着系统不再只是操作逻辑,而是AI记忆、感知、交互等逻辑的集中与沉淀。而在这一场变革里,OPPO所投射的雄心是明确的——在AI时代,其或许正在思考,如何跳出终端公司的框架,变成一个更“懂人”的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