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Twitter那只象征性的蓝鸟,在上线 17 年后被彻底换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峻的黑白 “X”。旧金山总部外的蓝鸟标志也随之被拆除。彼时埃隆马斯克以 440 亿美元拿下了这家社交媒体平台,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议与质疑源源不断。他对公司的愿景远超社交:X将成为一款能承载信息与金钱一切流转的万能应用(Everything App)。
而在这两年马斯克按照目标对Twitter大刀阔斧的同时,全球社交媒体的版图也发生着迅速的变化:
TikTok商业价值已毋庸置疑,多家机构预测其2025年全球广告收入将突破 300 亿美元;
Meta继续押注短视频,Reels的权重在Instagram进一步上升,Threads的社区化运营不断加深,成为X的直接竞争对手;
Snapchat短视频板块Spotlight的月活跃用户已达5亿,观看时长同比飙升;
Telegram、Discord、Reddit、Bluesky等平台也因为各自的独特性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些变化,对于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品牌和跨境商家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出海之路漫漫修远,社交媒体一直是跨境生意公认的放量捷径。马斯克的传奇人生,在东方世界里是只是饭桌上的谈资;但X的一举一动,在务实的中国跨境人眼里却是决定生意成败的关键。
Twitter成为X之后,动荡在所难免。但现在,情况似乎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据YouGov BrandIndex的数据,X的形象正在慢慢恢复到马斯克之前的水平;“改版”后,X的特点和主线逐渐清晰,在不断变化的社媒风云中,终于给出了“确定性”。
注意力在哪儿,品牌商家就去哪儿——当平台的红利与过去的认知之间有了错配,最先意识到的人总能抢占最不费力的甜头。拨开迷雾,我们需要重新理解「X」,重新理解这个平台的变化与机会。
X的品牌健康度恢复到马斯克入主之前的水平
01
重新理解「X」:
基本面、AI、万能性
中国跨境卖家对于X,是有困惑的。
在跟多位跨境从业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普遍的困惑在于三方面:一是平台定位,X究竟是社交媒体,还是购物平台,或是二者结合体?这种不确定性使卖家难以制定长期策略;二是政策与生态的稳定性,马斯克领导下的X,其内容政策、广告产品更新较快,有时广告主会担心品牌安全问题,担忧广告与不当内容相邻;三是用户接受度与习惯,用户是否愿意在X上直接购物?新的电商功能能否被广泛接受,仍需时间验证。
这些困惑,有些已经有了显性的答案。
先可以明确的是,X仍然是全球热点事件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明星、名人、意见领袖在X上持续活跃,无论是体育、娱乐、还是高科技领域的各项重要事件也都在X上发源、发酵,激发全球受众的关注与讨论。换句话说,X的依然是汇聚全球热点的“超级广场”,是实时的文化与商业事件的发生地。
这构成了品牌出海的基本“土壤”:
一方面,X用户体量庞大。《X赋能全球决策链:成就中国科技品牌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X的月活跃用户达5.5亿,日均84亿次互动、用户日均使用时长25分钟。
相较而言,X用户规模确实不及社交媒体巨头Meta旗下Facebook、Instagram 这些超20亿月活的应用,也落后于短视频平台TikTok超15亿月活的数据。但其在开放式公共平台领域仍然有明显优势,Meta推出的一同类竞争对手Threads月活约为4亿。
另一方面,X用户的消费力不容小觑,且有着鲜明的兴趣标签。X亚太区总裁蓝伟纶告诉「深响」:“X用户不仅收入水平更高,而且消费行为更具探索性。”
以美国市场为例,其最新区域研究报告显示,X用户家庭年收入中位数超过9万美元,显著高于非X用户的不足8万美元。在消费倾向上,他们更热衷于玩具、电子游戏、运动装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事实上,游戏和科技内容在Twitter时代就是平台上的优势领域,这在马斯克接管后更为突出。从AI模型发布、芯片发布会到最新论文发布,X几乎是所有重要科技事件的第一现场。平台聚集了全球最活跃的科技从业者、投资人与意见领袖,加之算法偏好实时性与高互动内容,使得科技新闻与AI话题得以迅速扩散、形成舆论焦点。
中国消费电子品牌,比如小米,将X作为海外产品宣发及品牌营销的主阵地之一,迄今官方主账号已经积累了超过430万粉丝,另外由各地区垂直账号形成矩阵。
中国的AI明星企业DeepSeek,一向对媒体保持缄默,但其历次模型更新都会第一时间在X官方账号进行预热和宣布,并与技术社群展开充分互动。以其8月宣发3.1版本更新的帖子为例,超过200万阅读、1.5万点赞——X平台用户的科技属性由此可见一斑。
据蓝伟纶透露,在美国,X用户早期采纳新产品的比例比非用户高出32–36%;在韩国,81%的Z世代将KOL评论作为购物决策依据;在泰国,41%的X用户倾向于“随时购买”,表示只要折扣合适就会立即下单。他认为:“X已成为消费者从‘发现—互动—转化’全流程中的关键平台。”
这些,是X不变的“基本面”。
X平台科技消费者画像图源
《X・赋能全球决策链,成就中国科技品牌》白皮书
当然,要理解今天的X,光看基本面远远不够。两个关键的变量也值得中国出海品牌分外关注,一是AI在X生态中的全面渗透,二是X迈向“万能应用”的长远目标。前者是当下,后者是未来。
2023年,马斯克成立AI公司xAI,与OpenAI、Anthropic、Google等展开直接竞争,并于同年推出聊天机器人Grok,持续迭代模型能力,不遗余力投入技术基建。今年3月,xAI以全股票交易形式收购X,使X成为xAI的控股公司。
这里面最核心的是Grok。
今年以来,Grok已深度集成至X平台,全面介入了用户的交互,包括及时总结帖子、回答问题、分析趋势。马斯克希望广告能成为“用户期待看到的内容”,而Grok正是实现这一几乎不可能的目标的核心工具——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广告投放给正确的人,持续提升广告精准度和转化效果,实现真正的实时广告适配。
目前,X的一系列功能更新均围绕着这一思路。
比如Prefill with Grok(Grok 智能预填),品牌只需提供网站链接,系统即可自动分析并生成广告文案及创意素材——包括图片和视频,广告主可以快速选择并立即使用;Analyze Campaign with Grok(Grok 智能广告分析),广告管理工具可以实时分析广告活动的表现,并提供优化建议,例如哪些创意效果更好,以及如何调整竞价策略,从而帮助企业提升效率。
再比如升级后的动态产品广告(DPA),可以自动同步商品目录,生成高转化广告,小企业也能快速接入;美学评分与落地页优化机制,会优先推送美观的广告和高质量落地页,降低转化或点击成本。
“这些更新的核心目标是让广告投放更简单、更智能,也更具确定性。”蓝伟纶说。
在9月4日马斯克与X广告团队的直播交流会上,X还分享了几个通过Grok实现新增长的案例,帮我们进一步理解Grok的作用。
几乎只在X上投放广告的加拿大薯片初创品牌Rancher’s Chips借助AI生成的短视频广告,每次点击成本低至5美分,转化率极高,以至于经常售罄。未来他们还计画通过Grok Imagine探索将产品图片快速生成带旁白的视频,以降低创意制作成本。
智能睡眠科技公司8sleep则利用Grok精准定位特定兴趣社区(如生物黑客群体),实现了获客成本下降61%、广告支出回报率提升至3倍。此外,他们在X Originals节目中投放的前贴片广告,效果比静态广告高出3%,显示出实时兴趣图谱如何帮助品牌在合适的内容环境中触达目标受众。
对于中国出海品牌而言,理解Grok、理解X“广告即服务”的理念是当务之急。一边是让数据驱动创意,让智能优化效果;另一边则是转变思路,如果广告能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提供用户想要的产品或服务,那么广告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内容。
蓝伟纶告诉「深响」,传统互联网营销依赖人群标签和人口统计学特征。而在 X 上,品牌更多依赖实时兴趣和意图信号,需要转向“以需求为中心”。换句话说,品牌营销的逻辑不再是基于静态的用户画像,而是基于动态的、当下的用户需求和行为。
更进一步来看,随着视频广告与购物功能和未来将推出的X Money支付功能不断与Grok深度结合,X也确实正在走向“万能应用”,把对话、内容和交易整合在同一平台,为品牌带来更高的商业确定性。
这一点是中国品牌出海需要看到的“潜力”。在中国,内容APP与电商APP的融合早已发生,像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内容起家的平台都具备了完整的电商体验,而像淘宝、京东等电商基因的平台也早已补齐了内容种草能力。但中国市场司空见惯的丝滑体验,在海外市场确是“奢侈品”。
一年前,X与Shopify实现深度集成时,这种全链路的打通就被不少品牌视为关键信号。X与Shopify合作、同时构建“X Money”支付能力,正是X成为万能应用(Everything App)的重要节点。对于中国品牌商家来说,“种草+拔草”一站式转化的玩法可算是来到了“舒适区”。
“早期,许多卖家将Twitter视为品牌曝光的补充渠道,预算有限且预期主要是海外声量。更名X并整合电商功能后,卖家开始认真评估其直接转化效果。他们对平台能否带来切实的ROI更为关注,心态从「试试看」转向「看效果」。”
AI驱动的全球增长数字化服务商钛动科技是X在中国的官方代理合作伙伴,钛动科技高级媒介总监钟惠雅告诉「深响」:“过去投放以品牌知名度和话题曝光为主。现在,随着X推出购物功能,卖家开始测试直播带货等更具转化导向的形式。广告目标更多元,品效协同成为新诉求。”
由于X改革还显然在进行中,许多卖家并未将其作为核心渠道,而是采取测试性预算进行探索。他们期待看到更明确的成功案例和稳定的平台政策后,再考虑增加投入。
02
中国跨境卖家如何借道X?
有了对X顶层设计的理解,相信中国出海品牌卖家能在具体的生意布局中更好地有的放矢。落到具体的实际业务上,在X做营销,也有着一套成熟的基本章法。
第一,洞察出海目的地的市场特点和实时热度话题,结合本地用户需求进行日常运营。
比如在美国市场,科技产品的消费者就习惯于通过用户口碑与社区互动进行决策,那么品牌就可以通过激励用户分享真实体验,强化社区内容运营,将口碑转化为增长,降低用户的尝新门槛。
在欧洲市场,用户对体育的热爱是品牌的突破口,在X平台上的欧洲体育爱好者高度活跃且年轻,正是中国品牌出海急需触达的高潜力消费人群,因此参与或绑定赛事与体育话题,与用户热爱趋同,是品牌的必选项。
在日本市场,日本用户对视频内容,尤其是竖版视频有着沉浸式的消费习惯,这是品牌的黄金入口。据了解,X平台的视频观看量在2024年增长40%,Video Tab的推出也让视频消费体验更加沉浸。
在东南亚,文娱内容,尤其是偶像文化是核心社交货币,品牌就可以通过X平台联动明星、粉丝二创等形式,将营销活动深度融入到用户兴趣场景中。
而在中东市场,中东消费者高度依赖专家、KOL或用户推荐。那么品牌通过既有头部KOL背书,又有长尾口碑扩散的分层合作策略,就能尽快促进消费决策。
第二,参考X全周期运营方案,用品效合一的思路达成“种草拔草”的持续影响。
过去,中国品牌出海大多专注于“效果”“ROI”“流量玩法”,认为花一块钱赚两块钱就是好营销。但包括X在内,所有的海外广告平台都是有竞价的,如果只做转化,大家做得越精越好,量就会越贵,且越来越小。
现在,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出海生意走到了一个必须长远考虑品牌打造和消费者拥趸维护的阶段。一边通过品牌营销构建用户信任与忠诚,另一边通过效果营销精准引导转化与复购。一个覆盖全周期的、可持续的营销方案变得非常必要。
X曾在一份面向中国科技品牌的白皮书中给出了「X全周期运营方案」:
在预热期,用信息“种草”,制造话题热度,引发用户好奇和期待。比如品牌可以通过X Polls以投票的形式发起问题,一键投票,及时反馈,提升社群活跃度。
在爆发期,通过“Takesover”、直播等工具进行集中曝光、快速扩大认知,建立品牌好感度。Takesover是X平台顶级的大规模覆盖广告,确保品牌始终处于最佳曝光C位,大幅提高用户触达率。X Live则让广告主可以向全球用户实时直播品牌的重要时刻的大事件,并邀请观众进行实时对话与互动。而延展功能Live Shopping则允许广告主在直播过程中展示商品,实现“边看边买”。
在延续期,持续强化核心信息,深化用户兴趣,引导转化和“拔草”。我们看到X的Target CPA出价方式支持广告主为广告活动设置理想的每次转化成本,例如广告主可以为“ 每次购买的目标成本〞或 “每次下载的目标成本” 设置出价,以匹配其在营销漏斗下层所关注的转化目标。当广告累积达到10次转化后,系统算法将根据目标转化成本进行自动调节,以接近该出价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X Amplify和Grok是贯穿从种草到拔草全过程的。X Amplify为品牌匹配X平台上由专业内容发行商上传的兼具文化属性与优质内容的视频,并向合适观看的用户群体精准投放,把“对的内容”给到“对的人”。而就如上文已经分析到的,Grok可以帮品牌生成创意广告、定位目标受众、快速分析广告效果,驱动从创意到投放的全链条效率提升。
而大家倒不用担心以Grok为代表的AI掀起新一轮“内卷”的问题。虽然当越来越多品牌在X上投入,市场竞争肯定会逐步加剧。但AI在X平台的作用正是动态调配广告资源,让竞争保持在良性水平。
“一方面,平台的竞价与匹配系统已经显著提升,过去几周跨网页目标的转化提40%,CPI成本下降31%。这说明即便广告主数量上升,AI依然能够通过更精准的匹配和优化,让投入保持高效。”蓝伟纶告诉「深响」:“另一方面,AI也在持续拓展新的库存,例如回复广告、沉浸式视频广告等场景,确保有更多低成本、高相关性的触点供品牌使用。这样可以避免用户被同类广告“轰炸”,同时保证不同广告主都能找到合适的受众。”
第三,抓住关键节点,将本地特点与全周期运营方法融会贯通。
以今年11–12月“黑五网一”的购物旺季为例,蓝伟纶告诉「深响」,品牌可以从四个维度来发力:
其一,聚焦品类。美国市场可聚焦玩具、游戏、电子产品、运动装备;韩国市场可聚焦美妆、时尚、食品饮料;泰国市场可聚焦电子大件、旅游、时尚配饰。
其二,强调价值与送礼,在促销信息中加入“送礼”场景,让消费者在有限预算下依然愿意犒劳自己和家人。
其三,提前布局,从10月即启动预热,而非等到11月黑五/双十一。
其四,采取“双轨策略”,保持品牌持续曝光 + 大促节点爆发,确保广告回忆度与即时转化同步拉动。
钟惠雅认为,现在的X适合以下类型的中国品牌/卖家:
拥有品牌独立站(特别是使用Shopify等建站平台),并希望拓宽引流渠道的卖家。
目标受众为高知、高收入群体,或产品本身具有科技感、创新性的品牌。
愿意投入资源进行内容创作(尤其是短视频和直播内容),而不仅仅是硬广投放的卖家。
而要想在X上获得成功,跨境品牌卖家们需要理解X的实时性、对话性和兴趣社群价值。成功不在于简单铺量,而在于参与对话、提供价值。同时还要投入内容创意,特别是短视频内容。X是一个注意力竞争激烈的平台,高质量、有创意的原生视频内容更容易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保持测试与学习心态:将X视为一个重要的测试和学习渠道。通过小步快跑、测试不同广告形式(如垂直视频、创作者合作)和营销目标(曝光、引流、转化),积累一手经验,动态调整策略。
03
结语
这是中国品牌商家跨境生意的混沌时刻。
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调研显示,中国品牌全球信任度在五年间(2019-2024)提升了20%以上。但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在出海过程中仍面临品牌心智建设周期长、海外内容生态碎片化、以及本地社会文化习俗理解不足等挑战。
对于中国卖家来说,出海跨境的不同触达消费者的平台各有其优势:TikTok以沉浸式短视频激发购买冲动,亚马逊凭借成熟的履约体系和消费心智承接转化;而X作为全球实时热点与兴趣社区的聚集地,凭借高黏性的社群互动与AI能力的加持,正在吸引更多注意力。
随着X不断向“万能应用”演进,AI进一步渗透,广告、购物、支付等环节被打通,这里或许正孕育着一个更广阔、更具参与感的全球市场。
以下为「深响」整理后的部分访谈实录:
深响:“AI在广告和营销中究竟带来了哪些实质性的变化?尤其是在降低成本、支持跨境电商及非科技类品牌,以及帮助中小厂商受益方面,AI 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同时,X 是如何通过 AI 技术,帮助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广告主实现增长的?”
X:X已经转型为全球最强大的文化信号和全球群聊平台。我们的兄弟公司xAI仅在两年前成立,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已成为全球最有实力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xAI建成了全球最大的AI训练集群,在其超级计算机Colossus中部署了20万块GPU。整个建设分两期完成,总共只用了214天。NVIDIA的CEO黄仁勋在2024年的一档播客中提到:“通常建造一台超级计算机需要三年的规划,再花一年时间才能让所有设备全面运转。马斯克和xAI在速度与效率上的成就前所未有。”
xAI的AI工具Grok的独特之处在于与X平台的深度整合,它能够结合约5亿X用户的日常对话与内容,实时分析并洞察人们的所思所见,从而不断演化为更智能、更快速、更强大的AI工具。我们也在以极高的速度持续扩展算力,确保在AI能力方面保持全球领先。
通过X与xAI的结合,我们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广告投放给正确的人,实现真正的实时广告适配。这不仅仅是大企业的优势,对中小型企业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深知它们是经济的支柱,也正因此帮助它们以全新而高效的方式展开竞争。许多新兴的全球公司缺乏足够的文案、设计和创意资源,往往难以快速针对不同市场调整广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美国市场推出了两项新功能:
第一:Prefill with Grok(Grok 智能预填):品牌只需提供网站链接,系统即可自动分析并生成广告文案及创意素材——包括图片和视频,广告主可以快速选择并立即使用。
第二:Analyze Campaign with Grok(Grok 智能广告分析):广告管理工具可以实时分析广告活动的表现,并提供优化建议,例如哪些创意效果更好,以及如何调整竞价策略,从而帮助企业提升效率。
我们的最终目标非常明确。正如埃隆马斯克所说,我们的目标是让X成为全球最好的广告平台,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巨大的机会实现这一目标。AI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降低成本上,更重要的是在效率和效果上的提升。我们有信心帮助各类品牌,尤其是正在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更高效的增长并找到新的突破点。
深响:AI如何让X转向成为万能应用?当X成为“万能应用”,对于品牌而言有哪些机会?品牌在X上的营销策略需要发生哪些变化?尤其是思考方式上和传统互联网营销会有哪些不同?
X:埃隆马斯克在9月4日的直播交流会上强调,X的广告未来将转向“内容本身”,广告即服务。如果广告能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提供用户想要的产品或服务,那么广告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内容。X平台的目标是让广告展示的产品和服务,尽可能直接、即时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这一点上, Grok的作用很关键。它可以实时匹配用户兴趣和产品,让广告成为用户觉得“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干扰用户体验。
对品牌的机会——X不再只是一个对话场,而是实时文化与商业的发生地。品牌可以第一时间进入文化与消费场景,把握爆发时刻(例如美国的NFL上一季我们看到了与NFL相关的1260亿次展示)。这意味着品牌不只是被动投放广告,而是可以参与甚至创造文化和商业的实时节点。
与传统互联网营销的差异——传统互联网营销依赖人群标签和人口统计学特征。而在X上,品牌更多依赖实时兴趣和意图信号,需要转向“以需求为中心”。换句话说,营销的逻辑不再是基于静态的用户画像,而是基于动态的、当下的用户需求和行为。
深响:Grok结合约5亿X用户的日常对话与内容,实时分析并洞察人们的所思所见,让营销更高转化,更低成本,在广告的精准性和尊重用户个人隐私这两个看起来有点冲突的事情上,如何平衡?
X:在广告精准与隐私保护之间,X对精确性的分析是建立在公开数据,而非私人信息。Grok只会基于用户在X上的公开行为(例如点赞、转发、浏览的内容)来构建兴趣和意图图谱,不会读取私人对话或敏感数据。同时,用户对数据使用有完全的控制权。
在设置中,用户可以随时选择是否允许自己的公开数据用于模型训练或个性化推荐,也可以关闭Grok个性化,甚至删除自己的对话历史。换句话说,系统提供了明确的设定机制,确保用户能够掌控自己的数据。
因此,广告的精准性依赖的是实时意图信号,而不是隐私信息。用户看到的广告之所以更相关,是因为他们当下的公开行为和兴趣,而不是被动泄露的私人数据。这种机制既提升了转化效率,也保障了用户的隐私选择权。
此外,在我们的官方网站上,也有关于隐私权的公开说明,进一步阐述相关原则与操作方式。
深响:如果品牌们都看到了X平台上的机会,都来投入,是否会形成新一轮的品牌“内卷”?AI能为X平台解决这个问题吗?
X: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在X上投入,市场竞争会逐步加剧,但这并不等同于“内卷”。AI在X平台的作用是动态调配广告资源,让竞争保持在良性水平。
一方面,平台的竞价与匹配系统已经显著提升,过去几周跨网页目标的转化提40%,CPI成本下降31%。这说明即便广告主数量上升,AI依然能够通过更精准的匹配和优化,让投入保持高效。
另一方面,AI也在持续拓展新的库存,例如回复广告、沉浸式视频广告等场景,确保有更多低成本、高相关性的触点供品牌使用。这样可以避免用户被同类广告“轰炸”,同时保证不同广告主都能找到合适的受众。
换句话说,竞争会存在,但通过AI对信号、创意和库存的动态分配,ROI依然能够被保持和优化。
深响:可否提供一些通过Grok实现新增长的案例?
X:在9月4日马斯克与广告团队的直播交流会上,X分享了几个通过Grok实现新增长的案例,其中8sleep和Rancher’s Chips 分别代表了全球品牌和初创企业的成功经验。
8sleep是一家智能睡眠科技公司。他们利用Grok精准定位特定兴趣社区(如生物黑客群体),实现了获客成本下降61%、广告支出回报率提升至3倍。此外,他们在X Originals节目中投放的前贴片广告,效果比静态广告高出3%,显示出实时兴趣图谱如何帮助品牌在合适的内容环境中触达目标受众。
Rancher’s Chips是一家以牛油取代种子油的加拿大薯片初创企业。他们几乎只在X上投放广告,借助AI生成的短视频广告,每次点击成本低至5美分,转化率极高,以至于经常售罄。未来他们还计画通过Grok Imagine探索将产品图片快速生成带旁白的视频,以降低创意制作成本。
这些案例说明,Grok不仅帮助大型企业更精准地获取目标受众,也能让初创公司用更低的获客成本和创意成本实现增长。无论规模大小,品牌都能在X的平台实现低成本的高转化。
深响:AI推荐引擎似乎已经是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标配”了,品牌应该如何判断其产生的生意价值?(有些品牌吐槽AI引擎就是玄学,SEO失效了但GEO完全找不到方法)Grok AI能带来哪些“确定性”?我们看到,除了整体与xAI的结合,X也有很多营销功能方面的更新,包括Prefill with Grok、Analyze Campaign with Grok、全新升级动态产品广告(DPA)等,可否分享下X在功能更新方面的思路,为什么要从这些角度来进行改进?品牌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更新的功能?
X:AI推荐引擎的商业价值,最直观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能在广告指标上带来可验证的成果:例如节省成本、提升转化率和提高ROI。如之前分享,Grok已经在实践中为客户带来了这些结果:CTR翻倍、转化率显著提升、成本下降。
我们之所以从这些角度进行营销功能改进,是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广告效率和用户体验。这不仅帮助大型企业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也让中小企业能够以更低的创意和获客成本实现增长。
换句话说,AI不只是“标配”,关键在于它能否提供商业确定性,而过去一段时间X与X AI的结合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并会随着Grok的优化持续提升广告精准度和转化效果。
功能更新的方向也围绕这个思路:
Prefill with Grok、Analyze Campaign with Grok → 帮助广告主快速生成语境化创意,并提供实时诊断优化建议。
升级后的动态产品广告(DPA)→ 自动同步商品目录,生成高转化广告,小企业也能快速接入。
美学评分与落地页优化机制 → 优先推送美观的广告和高质量落地页,降低转化或点击成本。
这些更新的核心目标是让广告投放更简单、更智能,也更具确定性。广告本身正在随着AI的进化,实现对用户实时兴趣和内容场景的捕捉。随着视频广告与购物功能和未来将推出的X Money支付功能不断与Grok深度结合,X正在走向“万能应用”,把对话、内容和交易整合在同一平台,为品牌带来更高的商业确定性。
深响:品牌在 2025 购物季要如何取胜?
X:一,聚焦品类。美国市场可聚焦玩具、游戏、电子产品、运动装备;韩国市场可聚焦美妆、时尚、食品饮料;泰国市场可聚焦电子大件、旅游、时尚配饰。
二,强调价值与送礼,在促销信息中加入“送礼”场景,让消费者在有限预算下依然愿意犒劳自己和家人。
三,提前布局,从10 月即启动预热,而非等到 11 月黑五/双十一。
四,采取“双轨策略”,保持品牌持续曝光 + 大促节点爆发,确保广告回忆度与即时转化同步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