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逆袭成独角兽创始人,这部“爽剧”已经剧终。
据《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报道,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因身体原因正式辞职,其自2015年4月起担任丰巢CEO。就辞职消息及继任者情况,丰巢方面目前没有对外回应。
而在此前,一切似乎也有所预兆。
01 快递小哥的逆袭!
今年4月,徐育斌和CFO周湘东退出董事名单,顺丰控股投资并购部负责人李秋雨成为新进董事。
据公开资料显示,徐育斌是顺丰体系培养的物流老兵,他从一名普通的顺丰快递员做起,因表现优异而逐步晋升。
公开资料显示,1981年出生于广东梅州的他,高中毕业后踏上外出打工之路。
在广州几经辗转后,他又到深圳,在顺丰做起快递员。
在那个还需要靠快递员手写记录送货地址和联系方式的年代,靠着勤奋细致,徐育斌总是能把快递送得又快又准。这也为其开启了从一线快递员到顺丰大区管理层的晋升之路。
自2006年12月至2015年3月,徐育斌曾在顺丰速运多个部门就职,包括分拣中心总经理、全国首席运营官、航空枢纽项目总监等多个关键运营岗位,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在顺丰一线工作时,徐育斌发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业务高峰时段是早上九点到下午一点,但客户取件高峰时段却多集中在下午六点到晚上八点,这一错配的痛点引发了他的关注。
2009年,在去韩国学习时,他发现国际快递巨头DHL开发了存储柜子,与学校、机构合作,提升收派效率。
徐育斌着手调研,并将想做智能快递柜的想法告诉了顺丰董事长王卫,获得大力支持。
2015年,徐育斌创立丰巢科技,通过智能快递柜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的体验。
丰巢由顺丰联合申通、中通、韵达以及普洛斯集团共同成立,并完成多轮融资,吸引中国邮政、红杉中国等顶级机构投资,估值一度高达250亿元人民币。
02 从巅峰跌落!
不过,丰巢港股上市进程并不顺利。
2024年8月,丰巢递交招股书,被视为有望冲击“快递柜第一股”,徐育斌持股公司2.21%的股份。
因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丰巢招股书已于2025年2月正式失效。
丰巢当时曾对外表示,赴港上市工作仍在推进中。
据公开数据,2024年5月,丰巢已经拥有33万组智能快递柜,覆盖了超过20.9万个小区,除了解决末端快递配送服务需求,丰巢也在尝试家政服务、洗护业务等越来越多的跨界业务。
丰巢招股书提到,衣物洗护、储物业务和广告业务等一起被并称为“增值服务及其他”业务,2023年该业务收入为9.6亿元,占据丰巢四分之一的营收。
徐育斌的辞职在业内是否早有迹象?
换帅标志着什么?可能给丰巢带来哪些影响?
从顺丰体系战略看,丰巢未来承担的角色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丰巢未能IPO的核心障碍是什么?是业务模式,盈利能力还是生态位?
如果丰巢不能IPO,它的出路还有哪些?
对此,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石晗旭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丰巢的上市失败和一系列商业冒险没有结果,作为创始人的徐育斌需要承担责任。
作为创始人的徐育斌成为“接盘侠”,不仅为整体业绩萎缩“背锅”,也可以为一个新的灵魂人物来担纲丰巢,铺平道路。
同时,换帅标志着丰巢在智能快递柜上的成绩已经被一系列失败所消磨殆尽。
不过,创始人的离场,并不会加剧丰巢的危机。
毕竟这是智能快递柜行业性的难题,是在整个渠道被诸如菜鸟驿站、妈妈驿站等人工服务所挤占下的一种必然。
换帅,意味着新的战略思路或许即将付诸实施,而这或许并不是单纯依靠智能快递柜。
对于顺丰而言,这一波换帅也许代表着对丰巢未来的一种新谋划。
顺丰或许有进一步吸纳丰巢资源为己用的计划。
03 顺丰,如何接盘?
毕竟,从顺丰快递员走出来的徐育斌,让丰巢和顺丰具有太多“情愫”。
而丰巢本身可以成为顺丰快递服务的一个业务补充,并拓展一些新的想象空间,例如通过快递柜来进行一些同城配送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洗衣、送药或外卖。
至于丰巢未能IPO,其核心障碍是其故事不具备“增值空间”。
尽管智能快递柜在技术上更优越于劳动密集型的驿站,维护成本、使用效率、空间使用乃至一系列的成本压力,都形成在最后一公里上的无力感。
非但没能对快递业的末端服务形成降维打击,反而被驿站们升维打击。
这种底层商业模式的崩盘,让其难以被资本市场青睐。
对于丰巢的未来,或许被并购成为快递巨头的一部分,是一个最容易被接受的结局。
让智能快递柜和驿站们形成互相补位,不再强调全覆盖,而是点位补漏,或许是丰巢暂时无法打开快递柜更多能实际盈利的想象空间前的最优解。
只是,属于快递小哥徐育斌的逆袭故事,剧终了。(张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