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维维豆奶,为什么不快乐也不开怀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伟 刻度财经 时间:2025-10-20 09:57:02
维维豆奶,为什么不快乐也不开怀了?

刻度财经

一边是通过降本增效实现的短期利润回升,另一边则是尚未解决的收入下滑与再度浮现的合规风险,老牌国民企业维维股份转型道阻且长。

维维豆奶,欢乐开怀,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让维维豆奶走进了千家万户。早在1994年,维维豆奶就拿出1亿元拿下了央视1995年黄金时段广告,成为亿元标王。

然而现如今,维维豆奶投广告越来越少,2020年上半年时广告费还花了3700多万,到2025年上半年,广告费仅219.5万元。

广告投得越来越少的维维股份,在错失消费升级的趋势后,正逐渐被人淡忘,这家企业也正面临严峻的转型困境。

就在不久前,维维股份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曾显示出盈利改善信号,其上半年扣非净利润达1.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6.7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严格的成本管控,其中营业成本降幅远超营收降幅,同时财务费用因融资成本下降而近乎归零。

图源:维维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

同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444万元转为3.7亿元,存货金额同比下降32.52%,表明终端回款与库存周转效率提升。

面对行业变化,维维股份也在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8.34%至414.9万元,为近年同期最高,试图通过产品创新打开局面。

然而,增收乏力仍是维维股份当前面对的一大难题。在上半年营收下滑之前,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47.99亿元降至36.56亿元,累计缩水超23%。

分业务来看,今年上半年,占营收主体的固体饮料类收入为7.69亿元,同比下降5.03%;动植物蛋白饮料类收入1.66亿元,微降3.41%。仅有规模较小的精制茶类实现增长。

这与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整体趋势形成反差。该行业预计2025年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燕麦奶、椰基饮品等新品类增长迅速,而维维股份仍主要依赖传统豆奶粉等产品,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

更值得警惕的是盈利质量的波动。维维股份毛利率从去年四季度的36.82%回落至今年一季度的24.73%和二季度的24.62%;净利率也从去年四季度的17.09%降至二季度的7.3%。这表明当前利润改善更多依赖短期成本管控,而非产品溢价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渠道结构亦反映出这家企业的增长困境。2024年,维维股份经销商收入从18.13亿元降至17.35亿元,2025年上半年未见明显复苏。在行业渠道加速向线上与社区转型的背景下,维维仍高度依赖传统经销体系,难以有效触达新的消费场景和客群。

当前,维维股份虽在利润与现金流层面实现阶段性修复,但在收入增长、产品结构与渠道转型等更深层问题上,尚未找到可持续的突围路径。

豆奶大王,陷入产品老化泥潭

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的广告语曾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如今,这家中国豆奶大王正面临产品老化与行业激烈竞争的双重挑战。

维维的品牌根基一度非常牢固。自获评中国豆奶大王后,公司凭借小包装豆奶粉这一创新形态,将豆奶从区域食材推向全国,塑造了冲调豆奶的消费习惯。

2000年登陆A股主板,很快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豆奶粉品类长年稳居行业首位,截至2023年累计销量突破700亿袋,维维股份构建了深厚的品牌认知护城河。

在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尚未成熟的阶段,维维的先发优势几乎难以撼动。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公司战略的摇摆。在豆奶领域确立优势后,维维一度展开盲目多元化,跨界地产、白酒等领域,资源分散导致主业投入不足。

新盛集团作为国资股东入主后,曾提出生态农业、大粮食、大食品战略,但主业聚焦仍显不够,未能及时应对豆奶品类的消费变革。2020年起,公司营收从47.99亿元持续滑落至2024年的36.56亿元,传统产品增长见顶,新业务未能形成有效支撑。

图源:维维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

事实上,早在2017年液态豆奶趋势初显时,维维就因反应迟缓错失转型窗口;如今面对愈加多元的植物蛋白品类,其市场响应能力仍未见改善。

维维的困境在传统食品企业中颇具代表性,依赖单一爆款产品的模式,在当下快速迭代的消费环境中已难以持续。而承德露露通过聚焦杏仁露品类实现稳健增长,养元饮品以功能化定位构建竞争壁垒,这些案例印证了专注主业+精准创新仍是行业关键生存法则。

维维既未充分捕捉年轻消费需求,也未能在核心品类上构筑差异化优势,陷入老品增长见顶、新品接续不力的困局。

合规风险下,老牌豆奶离破局还有多远?

近日,一笔来自黑龙江的6.45万元税务罚单,再次将维维股份推向合规问题的漩涡。尽管金额不大,但这家老牌食品企业近年已多次在合规层面失守。

在2017至2019年,原控股股东维维集团通过虚假支付货款等手段,累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逾27亿元,最高年份占用金额相当于净资产的43.55%,直接导致公司在2021年被实施ST。

这笔被挪用的资金,不仅反映出公司治理的深层缺陷,也严重拖累了其主业发展。彼时维维正热衷于跨界酒业、房地产等多元业务,却因资金被占用导致豆奶主业创新滞后,市占率一路下滑。

即便在国资新盛集团入主、完成资金清偿并摘帽后,合规风险依然未能根除。

值得关注的是,维维近年推动的产品、渠道与供应链转型并非没有成效。

产品方面,维维与江南大学共建研发中心推出的高端豆奶粉销量呈上升态势,子品牌百分植入选部分年轻消费者关注的植物基榜单;渠道上淘汰低效经销商,新增优质伙伴,线上收入占比有所提升;供应链则依托国资背景实现采购成本下降4.2%,推动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56.78%。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