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清华大学发文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写道: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
“宇宙无声,但有繁星回答”。作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杨振宁先生的学术生涯辉煌无比。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他发现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的关键方程式,更是促成了量子群这一数学新领域的兴起。此外,他在粒子物理、场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多个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并对这些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毫无疑问,杨振宁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一边探索科学的未知世界,一边不忘“身体里循环着中华文化的血液”。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杨振宁在致辞中说:“我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而感到骄傲。”1971年开始,他不辞辛苦奔波于中美之间,促进学术交流,资助学者出访,为中国科教事业建言献策,为中国物理学发展把脉开方。回到清华之后,他又以身垂范,以八十多岁高龄继续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亲自参与物理学人才培养工作,桃李满天下的他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人才。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像杨振宁先生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值得被人们铭记。杨振宁先生被评选为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说道:“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他所牵挂的不只是学生的成长、学科的进步,更是中国的发展、民族的未来。他对科学世界孜孜不倦地探索,他“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治学态度,他毕生心系祖国的家国情怀,更是值得后世传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对于物理学研究者,是站在他的肩膀上继续寻求科学世界的全新突破;对于广大学者,是汲取杨振宁先生的给养在广阔知识世界中自由翱翔;对于每一个你我,是应该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我们应继承并发扬杨振宁先生勇于探索、勤于钻研的科研精神,和他在耄耋之年毅然归国并投身祖国科研事业的爱国情怀。
科学攀登,一路崎岖,需要更多学者不畏艰难、深入探索,也需要全社会营造崇尚知识、热爱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科学界艰难的攀登扫清荆棘,让未来世界的科技高峰出现更多中国科学家的身影,让未来中国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