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不光是人,小到果蝇,大到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睡眠。
如果说“寸金难买寸光阴”,那我们一生不知丢掉了多少金子。可为什么我们进化至今,仍要保存睡眠这个习惯?你有没有好奇过,在我们陷入昏睡后,大脑到底在干什么?
Part.1
“昏睡”的大脑在忙啥?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科学家发现,睡眠期间大脑会进行复杂的周期性活动,以帮助我们清理认知垃圾,巩固有用信息。你以为的“关机休息”,其实是大脑切换到“高效学习模式”,辛勤地整理、巩固和强化我们白天的经历与记忆。
那么大脑具体在进行什么样的活动呢?要理解睡眠如何工作,我们就要深入大脑内部,去看看每一条神经突触在睡眠期间会产生什么变化。
白天,我们学习新东西时,大脑就像一个热闹的“信息集市”——神经突触被频繁使用,新突触产生,旧突触连接变得更强,整个集市活跃又嘈杂。可要一直这么“热闹”,大脑会变得“过载”。就像手机同时运行太多程序会发烫卡顿一样,新的信息会很难存入,这就是突触网络饱和。
veer图库
于是,睡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大脑“减负”。为了避免大脑内存过载和能量消耗过大,我们需要通过“睡眠模式”来降低神经突触的兴奋度,同时按照一定比例削减其数量。这个过程就好比书店在打烊后,店员会把所有翻乱的书架重新整理一遍,让整个店铺恢复整洁有序的状态,为第二天的营业腾出空间。
那重要的记忆会不会被一并清除掉?别担心,这正是睡眠最精妙的地方:在“整体缩编”的大背景下,那些标志着重要记忆的突触连接会被特殊保护,甚至进一步强化。科学家曾训练小老鼠完成一个复杂的学习任务,并且在小老鼠睡觉后观察它大脑中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突触,发现与任务相关的这部分神经突触连接被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下来(尽管其也经历了一些兴奋性下调)。
简单来说,睡眠就是通过全局性地下调,让重要的记忆连接凸显和强化,使得我们想要保存的记忆“信号”从白天的“噪音”中脱颖而出,变得更加清晰和牢固。如果将大脑比作计算机,那么经过了白天高强度的活动后,夜晚的睡眠就像是电脑的“关机”模式:此时大脑不仅会清理白天活动产生的“内存垃圾”,也会把重要的记忆信息上传“云端”,永久地保留下来。
veer图库
Part.2
睡眠中的记忆“交响乐”
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要巩固记忆,那我熬夜反复看书,难道不比睡觉更有效?那还真不是——睡眠在巩固记忆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背后,藏着大脑一场精准同步的记忆“交响乐”。
我们的记忆,首先会存储在大脑的“海马体”中——这个脑区形似海马,存东西的本事却不太持久,记忆保存时间较短,很容易被其他信息干扰或者遗忘。而在睡眠期间,海马体中的记忆会被分类转移到大脑皮层中,此时的记忆不再是独立短期的,而是与皮层中原有记忆形成连接,共同组成更加抽象的表征长期存储起来。这个过程就好像超市把新进的一批货分门别类地码到对应的货架上,以便未来更好地筛选提取这些信息。
veer图库
更神奇的是,在我们睡着后,白天的记忆就像过电影一样,会重新在海马体中以极快的速度(几十倍速)“回放”,这个过程也叫记忆重放(replay)。就像导演在剪辑电影时反复观看关键镜头一样,海马体的重播就是在标记和强化这些记忆痕迹,为下一步的传输做准备。
可存储在海马体中的记忆是怎样传输到大脑皮层中的呢?这就需要三种脑波默契配合,在大脑上演一场精确同步的“交响乐”。
首先,大脑皮层会发出一种缓慢而有力的脑电波,称为慢波。它是这场交响乐的“总指挥”,为整个大脑设定节奏。慢波用“上升期”发出统一指令:“是时候了!开始存储!”
紧接着,接收指令的各个脑区开始运输记忆。丘脑是海马体和大脑皮层之间的“交通枢纽”。睡眠时,丘脑隔绝外界刺激,让睡眠不被外面的光线和声音干扰;而由丘脑产生的、频率较快的纺锤波,会精准地嵌套在慢波的“上升期”内,为来自海马体的记忆信息开放“快速通道”,让海马体中存储的短时记忆能够被传输到大脑皮层中。
与此同时,海马体在记忆重播的同时会产生一种非常高频的波动,称为涟漪。这些“涟漪”会精准地搭乘上“纺锤波”这列快车,跟着一起往大脑皮层走。
当慢波、纺锤波和涟漪三者完美耦合,一条强大的信息传输链路就形成了。科学家通过记录脑电波发现,在三个波形同时出现的睡眠期间,记忆重放首先会出现在海马体,随后也会出现在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中,这就意味着记忆成功从海马体传输到了大脑皮层中。
当记忆信息通过“特快专列”抵达大脑皮层这个“总仓库”后,最后的整合工作就开始了。大脑皮层不仅会接收新的记忆,还会将它和已有的、相关的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例如,你今天认识了“猫”这个新动物,睡眠会帮助你把“猫”的形象、叫声与你有的“动物”、“宠物”等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完整、更立体的知识网络。这也就是为什么睡眠不仅能帮助我们记住新东西,还能促进我们理解、创新和形成知识体系的原因。
Part.3
睡眠才是记忆“助推器”
由此可见,熬夜记忆的效果可能反而不如香香甜甜地睡一觉。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自己花了那么多精力熬夜背书、刷题,反而 “吃力不讨好”。
尤其是对于还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良好的睡眠和好好学习之间并不矛盾,反而能起到增益效果。而对于成年人来说,繁杂工作后拥有一晚充足良好的睡眠,不仅能让我们忘记许多琐碎的烦心事,还能让我们的学习收获、工作经验、美好瞬间记得更牢。
pixabay
给大脑一夜的时间,让它安心地完成这场神奇的夜间魔术,你将会在清晨收获一个更加头脑清醒、敏锐和充满创造力的自己。从今晚开始,做个好梦吧!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郑佩琦 段威 王亮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推荐资源
关注使用“科学与中国”小程序,可观看以院士科普视频为代表的优秀科普视频,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科普活动报名信息。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依托中国科学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