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当AI成为“最强大脑”,工程教育将怎样改变?45所中欧卓越大学这样回答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17 22:09:30



当人工智能成为“最强大脑”,国际高等教育迎来怎样的挑战?传统基础学科还有必要学习嘛?AI时代,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11月17日,来自比利时、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的45所中欧卓越大学代表齐聚同济大学,就“智能时代的工程教育与全球合作”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

当人工智能成为“最强大脑”,国际高等教育将迎来怎样的挑战?传统的基础学科还有必要学习吗?

“在拥抱AI的同时,更要有责任地使用AI。”这一观点在与会嘉宾中形成共识。人工智能已经逐渐从一种知识工具变为合作伙伴,AI正推动教育形态从传统的“师-生”二元结构向“师-机-生”三元结构转型。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校长特别代表塔尔维表示,目前,人工智能运行需要的设备需要消耗很多的水、电等资源,人们在使用AI的同时要有节约的意识,同时也激发人们通过新技术来减少能量的消耗。



来自AI的答案完全可信嘛?答案是否定的。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校长加尔西亚谈到,AI本身是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而成,第一手数据的真实性、大量数据的辨识准确性,是AI提供的答案正确与否的重要前提。此外,在给AI“投喂”大数据时,涉及个人、公共机构的隐私,从而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因此,当我们以开放的姿态拥抱AI的同时,也要负责任地使用AI。

AI时代,传统学科、传统文科还有必要学习吗?不少中欧高校代表一致认为,给学生提供坚强、扎实的基础知识依旧重要,比如数学、材料科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因为这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校集团主席全权代表德·拉布多奈表示,算法成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每个学生都要学习AI,“但是,不能只学技术,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哲学等仍需要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造力也需要重点培养,否则只学技术,是会被技术所替代的。”


在全球化与技术革命交织的当下,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跨学科素养、全球胜任力”是不少与会学者的共识。

“工程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英国伯明翰大学校长代表、工程学院院长迪恩表示,无论是借助AI潜力解决气候难题,或是推动制造业发展和生产自动化,还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更多老龄人口需要赡养等问题,都需要培养具备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学生,确保他们不仅能为单一国家,更能在全球层面上解决这些难题。来自法国的上法兰西国立应用科学学校伯比尔校长介绍,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多元理工科素养,正是学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两个方向;同时,学校教职员工的培训,不再局限于学科专业知识,更加入了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


人才要有全球胜任力,无国界的工程师资质成为企业、学校共同的呼声。作为参会中唯一一个企业代表——科思创亚太创新中心负责人芮恩德说出了心中迫切的希望:作为跨国公司希望学生具有全球流动的能力,如果学生有数字资质的记录,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各国不同的工程能力证书实现跨国互认。比如通过学习获得微专业、微能力的认证,可以国际互通;对人才持续的评估标准由产业和学校共同认定。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校长弗朗西斯科·托雷斯·托雷斯(Francesc Torres Torres)则表示,建立广泛的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这是未来开展富有成效合作的坚实基础。

无论是培养跨学科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都离不开合作。“工程教育,不是一个大学的独角戏,而是产业、企业、政府、区域之间的‘合唱’。”上海交通大学丁奎岭校长介绍,学校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布局,探索企业出题,校企共答的新模式,学校有组织地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与45家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培养人才;下一阶段,将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实现企业需求进校园,让产业需求真正融入教育全过程。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德芙洛里安校长则表示,打造新工程教育,既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又要进行开放的国际合作,目前在工程方面与国外大学有20多个合作协议。


会后,同济大学发表《同济宣言》表示,将突破传统教育框架,共同探索虚实融合、人机共生的教育新形态;坚持AI向善、共同建设AI数字平台课程,共同商讨AI社会治理规则,共同塑造更加智慧、公平的教育未来。

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通过视频致辞。

原标题:《当AI成为“最强大脑”,工程教育将怎样改变?45所中欧卓越大学这样回答》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同济大学 周游 摄影 同济大学 周游 摄影

作者:解放日报 李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