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近日,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宣布,公司计划在2025年12月推出新版ChatGPT,对经过年龄验证的成年用户开放更宽松的内容生成权限,其中包括在明确请求的情况下允许创作“成人内容”。
OpenAI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图据视觉中国
这意味着,ChatGPT将从以往的“严格过滤”走向“条件式开放”,这是OpenAI内容政策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并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伦理边界的广泛争议。
“AI在成人内容上的放开,可能带来一种‘情感替代效应’,使部分用户逐渐以人工智能取代真实的情感关系,从而影响社会互动的健康生态。”某头部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张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AI平台即使通过技术手段“加锁”,仍无法完全规避伦理风险。
从“谨慎保护”到“信任成年人”
奥特曼在公开声明中表示,OpenAI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放宽对ChatGPT生成成人内容的限制”。他称:“我们相信,模型现在可以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成年用户。”
“这一新功能仅适用于经过验证的成年人,且必须在‘用户明确要求’的前提下才会触发相关内容。”奥特曼强调,“除非你请求,否则你不会得到它。”
OpenAI同时表示,将在新版ChatGPT中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个性化自由:用户可以调整聊天语气、表达风格,甚至选择更“人性化”或“情感化”的互动模式。这一版本也被描述为“更成熟的ChatGPT”。
青少年保护机制已上线
封面新闻注意到,在放宽成人内容限制之前,OpenAI刚刚推出了针对青少年的安全保护措施。9月,该公司宣布允许父母与青少年的ChatGPT账户进行关联,可监控模型的回应方式并限制聊天记录功能。
此外,OpenAI还引入了心理健康安全机制。当系统检测到未成年用户出现极度痛苦或自杀倾向时,平台将尝试通知其父母或监护人,必要时联系相关部门。
奥特曼当时表示:“我们将安全置于青少年的隐私和自由之上。这项技术仍然强大而新颖,未成年人需要更强有力地保护。”
对此,美国科技投资人马克·库班(Mark Cuban)公开表示担忧:“没有任何家长会希望孩子接触到一个能生成成人内容的ChatGPT。”
业内人士告诉封面新闻记者,OpenAI的这一系列措施显示出其试图在“未成年人保护”与“成年人自由”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AI“自由”与伦理的“边界”
该如何划定?
奥特曼的声明一经发布,立刻在科技与伦理领域引发巨大争议。批评者认为,AI生成成人内容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与心理层面的伦理挑战。
从事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者刘奚岩指出,AI成人内容面临许多的风险。“首先是年龄验证难题,目前尚无完全可靠的在线年龄验证系统,漏洞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绕过限制,AI可能成为虚拟‘恋人’,造成情感依赖或现实关系障碍。”
刘奚岩指出,深度伪造成人图像与文本的传播,或将进一步加剧隐私侵害问题;而AI模型在生成相关内容时,也可能强化对女性形象的物化与性别偏见。
“技术上我们可以设定触发条件、身份验证、关键词过滤等,但伦理问题不是加几道锁就能解决的。”张昊说,“尤其是在AI被赋予情感或欲望表达能力时,必须重新思考人与机器的界限。”
允许AI生成成人内容的行为,是在重新定义“数字亲密关系”的边界。目前,多数国家尚未就“AI生成成人内容”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平台的责任边界、用户隐私保护、数据滥用监管等问题,仍处于灰色地带。
部分业内人士呼吁,AI企业应设立独立伦理审查委员会,公开算法治理流程,以防止系统被用于非法或非自愿内容生产。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天广表示,未来要建立适应人工智能社会更有效、更有伦理性的治理结构,必然是一个双边甚至多边的关系,人工智能治理可能是大量主体同时形成共识,设立一个联合契约,这会是比较好的方法。
从全面禁止到有限开放,ChatGPT的转变反映出人工智能时代伦理观念的动摇与重构。与此同时,业内观察人士指出,OpenAI此举也反映了商业层面的竞争压力。随着Character.AI、Replika等“虚拟伴侣”类产品吸引大量用户,OpenAI或正尝试扩大ChatGPT的应用场景,以维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