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热搜上的山姆骑手,拉下了会员制的遮羞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佳 市象 时间:2025-10-17 18:55:46
当山姆会员开始心疼骑手。

作者|市象 王铁梅

山姆多年会员小谷,第一次萌生出了退卡的念头。

她对「市象」表示,尽管过去山姆多次陷入舆论争议,出于对品牌品质的了解,自己大多时候选择包容。在山姆购物已经十年了,以往出现产品问题时,大都在可控范围内。毕竟作为供应链复杂的大型零售商,偶发瑕疵可以理解。配合积极的售后态度的话,通常不会深究。但这次配送骑手安全事件,让她重新开始审视这家企业。

让小谷态度转变的导火索,是近期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的一张现场照片:山姆配送员骑行的电动车货物堆积如山,部分车辆因严重超载已出现明显倾斜。更甚者,这并非孤例。舆论发酵后,全国多地网友陆续晒出相似画面,山姆配送员普遍驾驶着挂满大件货物的两轮电动车,在道路上穿行。

山姆的极速达服务,服务设定满99元免配送费,不少网友因此建议会员将超额订单拆分为多个99元订单,以帮助骑手通过增加单量提升收入。然而,这一做法也意味着会员需额外付出精力与打包费用。

值得深究的是,设定满99元免配送费的门槛,实则是一种鼓励大额采购的营销策略,却未在系统设计上匹配相应的合规配送能力。

尽管小谷在实际下单中也采取了拆分策略,但她认为这本质上并不合理。消费者竟要通过自我调整购物方式来为骑手争取合理待遇,而山姆作为服务提供方却无所作为,这难道不是在刻意转移矛盾?更何况,这种方式虽能增加骑手收入,却丝毫未能解决超载行驶背后的安全隐患。

值得关注的是,山姆的配送服务并非自营,而是外包给达达秒送、顺丰同城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舆论压力之下,山姆曾回应称请联系物流,配送是外包的,而物流公司方面则表示车辆为骑手自备,与其无关。这种踢皮球式的回应,暴露出山姆试图在服务体验上拥有品牌权,却在安全责任上选择隐身的投机心态。

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统一协调、管理和定期检查的法定责任。从商业逻辑出发,消费者通过山姆官方渠道下单,购买的是商品+配送一体化服务。骑手身着山姆制服,配送着带有山姆标识的商品,在消费者认知中,他们代表的就是山姆。

当配送环节出现超载等乱象,消费者首先归责的必然是山姆品牌本身;一旦发生事故,最终受损的也必将是山姆长期建立的品牌信誉。这种坐享服务收益,却将核心责任向外剥离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商业伦理中权责对等的基本原则。

02 高速扩张的隐忧

山姆配送员孟飞告诉「市象」,入职后第一次送货,他就崩溃了。

其实山姆的客群大都住在比较豪华的小区,骑手很少能直接把车骑到客户家楼下,但是当时不知道。首单接到的就是成箱的水果、粮油等重货,只能徒手往返多次搬运到客户门前,最后还发现水果的盒子有破损。那一单我只能拿到8块,但客户如果投诉就要赔四百。

据孟飞透露,前置仓骑手的收入主要来自每单的提成及部分奖金补贴,虽单价相对较高,但劳动强度与罚款力度也位居行业前列。打碎一个鸡蛋,或出现超时、投诉等情况,罚款动辄五百元以上。大件货物配送本身强度大,再加上严苛的罚款制度,导致山姆配送员流动性极大,站点常年处于招人状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