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年轻人喝啤酒选鲜啤,还是“夺命大乌苏”?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刻度财经 时间:2025-10-16 11:57:50
十年前,重庆啤酒靠回归主业、借力嘉士伯实现“复活”;十年后,它需要放下外资品牌的身段,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与趋势。

出品|刻度财经

华润、青岛等国产啤酒巨头业绩飘红时,重庆啤酒却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营收净利双降。高端酒滞销、渠道失衡、场景错位,这家曾靠网红效应逆袭的企业,正面临严峻的增长困局。

重庆啤酒2025年半年度报告正式披露,营收88.39亿元,同比微降0.24%。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下滑4.03%。扣非净利润8.55亿元,同比减少3.72%。自2020年嘉士伯完成资产注入、重庆啤酒开启高端化战略以来,公司首次出现半年度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局面。

图源:重庆啤酒2025年半年度报告

十几位二级经销商向《中国经营报》的爆料,更印证了高端线的颓势。据了解,这些经销商遭到嘉士伯旗下重庆啤酒一级经销商(糖酒公司)强行搭售多款高端啤酒,其中以果味啤酒为主。由于消费者及终端卖场、餐馆动销不佳,且产品难以退货,被倒掉的高端酒多为嘉士伯旗下的1664(白啤或果味啤)、夏日纷西打酒(草莓味)、精酿白啤等,经销商每年因此损失2万至10万元。

尽管高端线在品牌营销上投入巨大,试图塑造高端形象,但终端销售始终未达预期。

2025年3月,1664携手上海时装周举办联名大秀,T台两侧摆满蓝色酒瓶,模特身着印着品牌logo的礼服走秀,全力营造法式优雅格调;5月又在全国夜场落地璀璨法式蓝夜主题派对,调酒师用1664调制特饮。反观百威旗下福佳白啤酒,通过绑定露营场景,成功打开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图源:重庆啤酒2025年半年度报告

华南地区是中国啤酒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聚集了珠江啤酒、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强敌。但重庆啤酒直到2024年8月才投产佛山三水工厂,此前长期依赖西北、西南地区的产能,在华南市场先天不足。

渠道结构的短板在南区被进一步放大。重庆啤酒在南区仍以传统餐饮渠道为主,而燕京啤酒通过与零食折扣店、仓储会员店合作,提升非现饮渠道占比,而青岛啤酒则借助美团、饿了么优化即时零售供应链,推动非现饮渠道高速增长。

重庆啤酒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2025年中国啤酒行业外资品牌集体疲软的缩影,国产啤酒巨头正逐步夺回市场主导权。

其中,燕京啤酒的逆袭最具代表性。它聚焦8-10元价格带的核心产品U8,通过场景绑定与渠道下沉,构建起核心竞争力。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则在全渠道、全价格带布局上拉开差距,华润以SuperX+马尔斯绿双品牌覆盖8-15元中高档价格带,同时优化即时零售供应链,扩张非现饮渠道。青岛啤酒推出经典1903高端罐,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实现增长,还以社区店模式下沉县域市场,巩固基本盘。

如今的啤酒行业,比拼的已不是产能规模和铺货率,而是精准捕捉消费场景与优化渠道效率的能力,显然重庆啤酒尚未完全适应这种转变。

随着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崛起,非现饮渠道占比首次超过现饮渠道,成为啤酒消费的主流场景。但重庆啤酒仍高度依赖餐饮、线下酒吧等现饮场景,对新兴渠道布局明显滞后。

对重庆啤酒而言,破局路径并非没有。例如,本土品牌精酿全麦系列在川渝火锅场景已积累不错的消费者基础,若能通过电商渠道推向全国,结合火锅场景做精准营销,或可成为新的高端增长极。

重庆啤酒可以借鉴珠江啤酒的鲜啤与社区店模式,在华南建设小型鲜啤工厂,缩短配送半径、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加快与零食折扣店、仓储会员店的合作,推出家庭装聚会装等定制化产品,快速提升非现饮渠道占比。唯有解决产能滞后与渠道弱势的双重问题,才能真正稳住南区市场。

十年前,重庆啤酒靠回归主业、借力嘉士伯实现复活;十年后,它需要放下外资品牌的身段,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与趋势。千亿市值的光环已然褪去,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更务实、更接地气。毕竟,在啤酒行业的存量厮杀中,没有企业能靠过往的成功躺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