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DeepSeek-R1推理模型研究论文登上《自然》封面,开创大模型研究新纪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93913虚拟现实 时间:2025-09-19 04:05:17

由DeepSeek(深度求索)团队共同完成、梁文锋担任通讯作者的DeepSeek-R1推理模型研究论文,成功登上了国际权威期刊《自然(Nature)》的封面。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DeepSeek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更为全球大模型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DeepSeek首次公开了仅靠强化学习就能激发大模型推理能力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一创新性发现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AI研究者群体中激起千层浪。长期以来,推理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大语言模型发展的关键难题,传统方法往往严重依赖人工标注数据进行监督微调,可扩展性受限。而DeepSeek-R1的核心创新之处,便是采用了“纯强化学习”这一自动化试错方法。R1通过奖励模型达到正确答案的行为来学习推理策略,而非像以往那样模仿人类预设的推理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开发了DeepSeek-R1-Zero,它采用群组相对策略优化(GRPO)算法,有效降低了训练成本。同时,通过将准确性奖励(如数学答案匹配、代码执行验证)与格式奖励(标准化思维链结构)相结合的独特奖励机制设计,激发模型生成长链推理和自验证行为。训练过程中,DeepSeek-R1-Zero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自我进化能力,学会了生成数百到数千个推理token,深入探索和完善思维过程,还发展出反思能力和探索不同解题方法的能力。甚至在训练中期,模型学会了通过重新评估初始方法来更合理地分配思考时间,出现了神奇的“顿悟时刻”(AhaMoment)。

不过,DeepSeek-R1-Zero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回答可读性差、语言混杂等。为此,团队在R1的研发中引入少量冷启动数据(数千样本)和多阶段训练(SFT+RL)。先进行冷启动SFT,人工筛选高质量思维链数据提升可读性;接着在推理场景进行RL,复用R1-Zero的RL框架并新增语言一致性奖励抑制混合输出;然后通过拒绝采样与通用SFT,结合RL生成的数据和通用任务数据(总计80万样本),平衡推理与通用能力;最后进行全场景RL,针对不同任务类型动态调整奖励策略,最终使得DeepSeek-R1在性能与用户体验上达到平衡,其推理性能与OpenAI-o1-1217相当。

作为全球首个通过同行评审的主流大语言模型,DeepSeek-R1的这一历程可谓意义非凡。《自然》期刊不但将该篇论文作为封面论文,还在评论报道文章中用“里程碑式论文揭示DeepSeekAI模型的秘密”“创造历史”等表述,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其赞赏和肯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