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Labubu爆火后,泡泡玛特设计师有多赚?
徐爱之
今年年初,泡泡玛特潮流玩具Labubu和Molly的设计师,龙家升和王信明,分别以1852万港元、3665.2万港元,购入香港观塘海傲大厦,作为自己的工作室。
两位设计师所购单位的海傲大厦,位于香港观塘鸿图道33号。前身是王氏大厦,化妆品零售巨头莎莎集团太子郭浩泉等人,联合组成了一个“麒丰资本”,斥资重建,打造成一栋30层高的工业大厦。龙家升买的是海傲27楼的01和02室,总面积约有340平方米;王信明买的是海傲18号01至04室整层,约有700平方米。
年初泡泡玛特市值持续上升到3000亿元,为这两位热销的单品设计师带来巨量财富。现在,泡泡玛特的市值一度超过4000亿,十三年前还为Labubu无人问津而沮丧、为往返比利时和香港差旅而发愁,在泡面盒上画只Labubu写:“第47次被拒稿,但我相信这个犄角能打动世界”的龙家升说:“我觉得好神奇,就像做梦一样”。
同样Molly的爸爸王信明也好不到哪儿去。没走红前,他白天赶订单、晚上趴在桌上给每只Molly画眼睛,周末推着小推车去会展摆摊。被王宁发掘前,Molly的销量一年只有几千只,收入只够他维持工作室租金和个人生活。
01.
他们赚了多少钱?
因为保密的分成协议和不透明的收入明细,无法核算出Labubu和Molly的设计师具体从泡泡玛特赚走多少钱,以及因此名声大躁带来的其他联动收入,但大概能看出他们的财富增值路径的惊人。
Labubu是从去年开始火起来的。根据2024年的财报,Labubu推动THE MONSTERS系列收入突破30亿元;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半年报透露出的消息则更为惊人:THE MONSTERS半年的营收已超去年全年,达到了48.1亿元。
龙家升与泡泡玛特没有公开披露双方具体的分成比例。目前所有的第三方报道(包括脉脉、雪球等)均只能按行业惯例进行估算,认为其分成比例大致落在 5%~10%之间。据雪球网用户@阿狸哥根据一名泡泡玛特员工的消息,泡泡玛特给Labubu设计师龙家升的分成是:利润的8%。
如果按此比例来推算,泡泡玛特2024年财报表明THE MONSTERS家族贡献的净利润有30.4亿元人民币。但泡泡玛特未公开单IP利润率,因此按66.8%的总毛利率粗略估算,THE MONSTERS系列利润约有20.3亿元,可推测出2024年龙家升从泡泡玛特赚走了大约1.62亿元;另据泡泡玛特最新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THE MONSTERS系列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48.1亿元人民币,以今上半年该集团的经调整净利润率34.0%来倒推,估算出THE MONSTERS系列净利润约16.4亿元,那么龙家升2025年上半年,就从泡泡玛特赚走了大约1.31亿元。一年半的时间,龙家升凭借独家IP授权获取的财富,可能达到约2.93亿元。
除此外,泡泡玛特还有一部分营收,来自跟其它品牌跨界联名的IP授权。譬如Labubu和优衣库、Vans等,这部分也有费用分给龙家升。
但是,龙家升赚到的分成和收入,有上限。泡泡玛特招股书中表示,集团约定“与我们艺术家订立的知识产权转让协议项下设计费的年度上限的平均值处于个位数水平。”也就是说,哪怕龙家升的系列玩具卖得再好,双方合作分成的上限额度,一年也不会到10亿元。
泡泡玛特跟Molly的设计师王信明的利益分配相对简单些。泡泡玛特独家买断了Molly的版权,支付给王信明一笔转让费。同时,王宁给了王信明公司股份。
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4月,泡泡玛特与王信明先生签订独家授权协议,根据售卖的产品向王信明先生支付固定年费及设计费。到了2019年6月,双方的分成协议可能发生了改变,王信明不再领取销售额分成,泡泡玛特授予王信明2%的股权(交易价格约为345.32万元人民币),半年后泡泡玛特开始Pre-IPO,估值显著增长时,王信明出让其持股中约10%套现了约500万美元。也就是说,按2019年的平均汇率,王信明凭借卖Molly的版权就到手了3449万人民币。
而到了泡泡玛特IPO时,王信明还保有约1.49%股份(约2000万股),他通过直接独立控制的两家公司:Kenny Wong Holding Limited和Wong Shun Ming Holding Limited,持有这些泡泡玛特的股权。
王信明是泡泡玛特的股东、受益人。如果按9月17日最新股价算,王信明所持的泡泡玛特股份市值约46亿元人民币。这些股份是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的,因为已过了授权时双方约定的禁售期。不过,王信明没有套现。从其购买不动产来看,其现金流应该是比较充裕的,属于“纸上富豪”。
此外,王信明应当也还享有IP授权的分成。泡泡玛特招股书表明,2019年集团将Molly授权给伊利,推广其调味乳饮品,2023年,Molly还曾参与过优衣库联名的Molly的生活想想系列。“再授权我们的独家IP时,我们将根据艺术家与我们订立的相关独家授权协议与我们的艺术家分享IP授权合作伙伴支付的授权费。”
据可查的数据,2017年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所产生支付予艺术家及IP提供商的设计及授权费用分别为220万元、1450万元、4840万元、1710万元、2650万元。这其中虽无列出单个IP的占比,但可想见作为头部IP的Molly,应当有不少授权费用。
02.
Labubu设计师龙家升还在增值
除了从泡泡玛特直接拿到分成,龙家升的身价发生变化也体现在拍卖市场上。
龙家升拍卖的首秀是在2019年。据Artnet价格数据库显示,其作品《Ambiguity》在香港苏富比以52.5万港元(6.693万美元)成交。这时他只是初露锋芒,无人能想到几年后,一个工业化产品能拍到令人震惊的高价。
Labubu热潮让龙家升随之腾飞。2025年永乐春拍,为Labubu设主题专场。48件龙家升的labubu作品上拍,总成交额达372.54万元人民币,以100%成交率取得“白手套”佳绩。
其中一尊131厘米高的薄荷绿色Labubu雕塑,拍到了124.2万元的高价(含佣金),12天后,这项纪录在永乐直播拍卖中被打破——于2021年创作的大尺幅丙烯作品《Pure》经历近30分钟激烈线上竞价后,以161万元人民币(含佣金)成交。另一只160cm高棕色Labubu,全球限量15版,以82万元落槌,连佣金93.4万元成交。
2025年3月,佳士得香港春拍季,龙家升的作品首登夜拍拍场。他2021年创作的亚克力画布作品《激动塑料》连佣金以78.12万港元成交;5月下旬,LABUBU“三博士:勿听,勿视,勿言”,在苏富比香港以20.32万港元(约合18.6万人民币)成交;6月,该拍品又登上永乐北京拍场,以51万元落槌,加佣金58.65万元成交;6月22日晚永乐拍卖线上专场,龙家升LABUBU×衡山宏机甲飞行员01号,75.9万元成交,该藏品买家是泡泡玛特的投资人之一,国岳集团董事长岳彬。
2025年6月永乐香港“潮流艺术晚拍”中,龙家升的三类作品全部溢价成交:Labubu限量手办+手绘木质陈列柜,落槌价:17.64万港元(含佣金);版画《喝下星星的男孩》落槌价:3.528 万港元;联名玩具(与西班牙艺术家 Okokume 合作),落槌价:4.23 万港元。买家以亚洲私人藏家为主,其中至少两件被确认由泡泡玛特早期投资人竞得。
苏富比香港的「Kawaii Pop」网上专场拍卖中,龙家升的作品中,一组八件的Labubu限量手办模型以17.64万港元的高价成交,两幅画作则分别以11.34万港元和9.45万港元成交。这次拍卖中,龙家升的作品包括画作、限量手办、滑板和版画,全部都高于估价成交。
艺术家通常有拍卖成交价10%-20% 的版税(行业惯例)。龙家升分成估算:单件拍品分成:10.8万-21.6万(薄荷色)。2024-2025年此类拍卖约10场,总分成预估500万-1000万。
Molly设计师王信明相对没那么高调,他的Molly只有由泡泡玛特官方授权、限量发行的MEGA SPACE MOLLY 1000%系列多次现身拍场,创过国内潮玩拍卖纪录。2022年北京保利艺术品秋拍上,他的MEGA SPACE MOLLY 1000%“炉火纯青燃”亲签手稿样品特别版以23万元人民币成交,为当时国内潮玩单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03.
爆红后,他们的生活
尽管泡泡玛特在“Labubu乐园”等自营场景(门票、餐饮、衍生品)产生的收入,被公司归类为“线下乐园及体验收入”,不在与龙家升签署的“独家授权分成”范畴内。龙家升只对Labubu IP 商品销售额(盲盒、手办、毛绒等)按协议比例分成,乐园门票及园区消费所得全部归泡泡玛特,与龙家升无关。
但不可否认现有的IP收入,足以改变龙家升的人生。
除了经济利益,他的声名比此前更盛。龙家升说自从Labubu成功之后,“大家重购我以前的作品,而且还是很快卖完。”今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正在准备全新的绘本作品的出版工作。这是距2015年出版“精灵三部曲”后,再次重拾绘本图书创作工作。
人红暴富的龙家升,长期住在比利时。他现在面临众多的行业活动,譬如玩具展不断邀请,迫使他将更多精力投向玩具设计。此外还有“全球美术馆接连邀约办展”,他甚至受到了行业前辈村上隆的邀请,在东京Hidari Zingaro 和 Kaikai Kiki艺廊举办了首展,成为了“在两家艺廊连办三次个展的海外艺术家”。2024年春天,香港置地广场展出了他的25幅画作,今年6月-7月,他在内地的首展也在上海张园开启。
静心创作已经成为难能可贵的奢侈品,图书出版的日期外界无从知晓。
反观王信明,则松弛得多,过着半退休半富豪的生活。
他把观塘的整层单位,一半改成工作室,另一半给太太做瑜伽房。每个周末他自驾45分钟,到深圳前海的新公寓,方便参加泡泡玛特总部的IP评审会——他仍是“首席创意顾问”。
他选择性出席部分公开活动,今年5月他现身深圳文博会香港馆,为新一代创作者站台;8月去了趟曼谷,参加泰国首家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地标店,位于曼谷湄南河畔的ICONSIAM店的开幕,为4米高的泰装Molly揭幕。他的作品不再量产,一年只做2到3款限定Molly,其余时间把早期手稿做成NFT或版画。今年8月,他刚完成与故宫联名的“青花机甲Molly”手稿,预计2026年春节上市。他的副业是偶尔帮地产好友做商业美陈设计,一单收两三百万港元“友情价”。今年才45岁的王信明,不熬夜、不追量、只追灵感,把Molly当成终身副业,把生活过成了自己所设计的潮玩场景。
04.
尾声
只要泡泡玛特的泡沫还不会破灭,这些IP背后的设计师们,就会一直跟着水涨船高。现在时代的大手把龙家升和王信明推到了潮流的顶尖,也许两三年之后,还有更多的默默无闻在书桌前给玩偶画眼睛的艺术家出现在财富的聚光灯下。Labubu的未来,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