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AI商业化看广东①AI如何被买单?关键看撬动多大实际价值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09-16 20:29:15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人工智能+”行动再迎顶层设计力推。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行动以来,AI赋能千行百业已初见成效。有媒体统计AI上市公司近期发布的半年报显示,AI产品和服务商业化落地为业绩带来了积极变化。“2025年是AI商业化元年”正在被广泛讨论。

在千行百业中以新技术谋求新商机,正是广东这块创新、商贸热土的“拿手好戏”。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密集走访了广州十余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企业,走访中发现,广东既有大量优质的科技创新企业、完善的科技产业链供应链,也有着国内最齐全的产业门类,为AI商业化落地带来丰富的探索空间。



即日起,南都·湾财社将陆续推出“AI商业化看广东”系列报道,展现不同行业视角下,AI与机器人粤企对商业化的深入思考和创新探索。本期作为系列开篇,聚焦探讨AI能给不同应用场景带来哪些实际价值,以及广东如何为AI+千行百业赋能铺路。

AI驱动品牌出海带来十余倍利润增长

“我们是一家已盈利的AI公司,之所以能盈利是因为我们帮许多中国品牌出海赚到了和欧美品牌一样的高利润,让它们有钱了才有钱给到我们。”在位于广州天河的时代E-PARK创意园,钛动科技创始人兼CEO李述昊明确对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已经实现盈利,在AI驱动的出海服务领域跑通了商业逻辑。


钛动科技。

据介绍,钛动科技是首个将AIGC应用到出海营销场景的科技企业,能帮助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快速进行数字媒体投放,提升企业内容运营效率,全面提高企业数字化出海能力。目前,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广州本土创新AI服务公司已服务8万+中国企业出海,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1500名员工。

业务扩张得如此迅速,在于AI技术服务能给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产品出海增长价值。据李述昊介绍,传统中国制造的服装、化妆品等产品供应给海外品牌进行销售,中国企业从中只能拿到大约5%的利润,而如果产品能使用自主品牌直接在海外市场销售,利润空间可达到约80%,和欧美品牌同一水平。

但对于很多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想要品牌出海并不容易。其中一大痛点就是难以把握海外用户喜欢看怎样的产品推广内容。“AI技术能够快速生成投放方案,帮助企业快速优化验证投放策略,而这种效率是以往人类根本无法做到的。”李述昊说,让AI技术解决企业客户的“不可能”难题,为客户带来一个个海外“爆款”和销量增长,是这家广东企业率先跑通AI商业化的关键。

工业场景更需AI成为价值撬动“杠杆”

用AI技术为企业带来明显的价值提升不仅限于终端销售环节,广东作为工业大省,在工业制造领域也有大量的AI+创新与服务空间。近几年来,不少制造业企业受外部环境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和同业竞争挑战,利润空间进一步承压,一方面迫切希望引入AI等新技术,一方面又对成本控制较为敏感。


树根科技工业互联网工作站。

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树根科技总部,树根科技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孙佰贵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环节利润空间较薄是事实,这也给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制造业比较注重成本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用更低的成本来撬动、输送给企业更大的价值?”

孙佰贵表示,比如原先制造业服务商提供的价值和成本之比可能是2倍,未来就应该做到10倍甚至几十倍。“我们要做到不断把我们的售价降下来,还要把能实现的价值不断往上抬,形成一个超级价值差,这是我们的解题思路。”

而要实现这种更大倍数的价值撬动,在孙佰贵看来,AI技术就是那把关键的“杠杆”。“过去我们发现工业智能化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难以复制。”孙佰贵说,每条工业生产线基本都很不一样,一条生产线就需要一个专用的解决方案,耗费大量的研发成本和人力投入。

而结合多模态智能体技术,将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变化。“在人工智能+工业的时代,我们有望打造出在A工厂适用、B、C工厂都适用的标品解决方案,让不仅是大工厂能用上,中小工业企业也能够用一个较低的成本带来生产力大幅的提升。”

做生活消费场景商业化爆发前夕抢跑者

除了面向企业服务和工业领域,在直接面向大众的生活消费场景,也有一批广东AI创新企业已进行了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应用验证,以商业化“抢跑者”的姿态蓄势待发。

就在不久前,广州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宣布旗下全新量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辆(Robotaxi)GXR,在广州市黄埔区正式开启24小时纯无人商业化运营。用户可以在黄埔区内任意地点用文远出行APP打车,前往黄埔区内任意目的地。


文远知行Robotaxi车型。

而在9月4日举办的第二届(广州)国际公共交通新能源和数字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广州公交集团据悉已公开100辆自动驾驶车辆的采购计划。在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期间,也将出现自动驾驶车辆的身影。

当前,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运营正加速走来,面向即将爆发的市场,将同时考验企业的技术和商业运营能力。据文远知行市场公关负责人张羽雪介绍,文远知行比其他L4玩家更快地实现商业化,已经落地了五大产品线。其基于打造文远知行自动驾驶通用技术平台WeRide One,能让文远知行的技术得以规模化地应用于更加广泛的产品和场景当中,进而降低了研发、运营和供应链的成本,从而更加快速实现商业化。

据介绍,早在2019年11月底,文远知行就推出了全国首个面向市民完全开放的Robotaxi商业化运营服务,覆盖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144.65平方公里的核心城市开放道路。文远知行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共同发布中国首份Robotaxi乘客调研报告显示,文远知行已经积累近三成忠实用户,每周至少乘坐一次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此外,其打造的中国首款前装量产自动驾驶环卫车、无人驾驶扫路机S1、无人物流车等产品,也已在多个城市、场景落地应用。

广东已发布三批共78类AI+应用场景

不止步于技术展示和参数“竞赛”,聚焦AI+实际应用场景的商业化突破,不仅是成长于广东这块创新商业热土上AI企业的共同特征,也是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重要的政策导向。

9月5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第三批)》,包含海洋经济、生态环境、国资、文化、能源5大行业应用需求,具体26类应用场景。通知中写到,请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加快应用场景开放,遴选发布行业应用典型案例,积极支持场景建设相关工作。

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广东走在前列。目前,广东已连续发布三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南都·湾财社此前持续跟踪报道。其中,首批30类“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涵盖制造、教育、医疗、安全4大行业,于今年4月正式发布。第二批22类“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于今年5月19日发布,涵盖交通、民政、金融、农业4大行业。截至目前,广东已梳理发布三批合计13个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包括合计78类具体场景。

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介绍,当前广东各方力量正加力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25年1月至5月,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达12.47万套、416.98万套,同比增长33%与8.2%,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四成、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曲晓杰介绍,当前广东已推动建立了跨部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协调机制,积极培育开发应用市场。广东将依托自身应用场景广阔的优势,聚焦优势产业提升通用大模型与场景应用的适配能力,开发推出一批适应特定行业或专业场景需求的垂直领域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

AI商业化看广东!随着广东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南都·湾财社也将持续追踪报道广东AI企业在各行各业的商业化探索路径,挖掘行业机遇,共同见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