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价格战逼近,华为智驾也要“放下身段”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佳 市象 时间:2025-09-16 09:56:18
智选时代要结束了吗?

作者|市象 景行

2025年,华为智驾正在同时追逐月亮与六便士。在技术上,华为进一步向高阶智驾迈进。4月22日的上海乾崑智能技术大会上,华为发布乾崑智驾ADS 4.0系统,首次将架构升级至WEWA(世界行为模型),其最高版本支持高速L3商用。

商业模式上,华为正在放下身段,尝试开放更多合作模式。据《财经》报道,华为正在探索新的车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向车企交出数据主权、算法主权,同时放弃品牌共建与渠道控制,新模式暂定名为HI PLUS。

这并非华为的首次探索。去年岚图汽车CEO卢放就公开表示,双方正探索共同研发模式,并与以往的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同。

此前华为智驾业务主要通过三大模式做生意零部件模式,供应智驾零部件等;HI模式,提供软硬一体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由车企负责整车制造;智选车模式,提供产品定义、设计、营销、品牌和渠道销售的深度把控。

如果将零部件模式、HI模式理解为华为的两种to B模式,那么智选模式则更接近to C如果主机厂用不好华为技术,那么就由华为亲自上阵定义设计,掌控销售。智选的灵魂之争也由此而来,在华为主导品牌的情况下,车企在定位上更接近华为的代工厂。

此次新模式介于HI模式与智选模式之间,在产品设计初期便由华为与车企协同开发,但不进入华为销售渠道。这意味着,华为尝试打破智选模式的各种限制,进一步向车企提供开放合作方案。

有接近智驾行业人士表示,相比过去的合作模式,新模式下车企的自主权更大。不戴X界帽子不仅能降低终端产品售价,还能在配置上对标智选模式车型。

有车主对「市象」表示,HI模式进展缓慢+智选模式未能复刻下一个问界,这或是华为选择探索转型的核心原因。最初合作华为HI模式,寻求建立市场标杆的北汽极狐阿尔法S HI版放弃了高端定位,品牌整体转向降价求生。

对华为而言,当下的智驾市场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过去,华为靠品牌力与全栈定义智驾的技术力,成为传统车企发力高端市场的助推器,但在未来,华为还需打赢一场价格突围战。

01 价格鏖战

智驾平权正令华为系车型深陷价格战。以前我们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来衡量行业发展的速度。从今年起,我们应该用高阶智驾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10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一鸣惊人。自此开始,比亚迪将10万元以上车型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10万元以下车型则多数搭载。这一智驾系统已经实现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的成熟落地,能实现自主更换车道、规避潜在风险等。

这场智驾平权运动引发了长安、奇瑞、东风等多家车企跟进,进而演变成为智驾市场的价格大跳水。而在比亚迪发布会第二天,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发文回呛比亚迪:

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

就在同一个月,华为在深圳举办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会上预热的尊界S800车型售价在70.8万元至101.8万元。

智驾很难做出差异化,市场最终会倒向两个方向,极致性能或极致性价比,与苹果和安卓生态近似。有接近智驾行业人士表示。

显然在国内市场中,华为的定位更接近苹果。2024年4月23日,华为余承东在微博表示,我们在智驾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售价低于30万的华为高阶智驾其实都是亏本销售。

另一边,尽管华为仍然坚持高端定位,但其智驾销售模式也遭受市场质疑。

从收费方式看,比亚迪倾向于用整车价格覆盖智驾成本,多家造车新势力也选择用免费赠送的方式推广智驾,而华为则是要么一次性买断、要么按期付费的订阅模式。

去年以来,华为多次对智驾服务进行降价。去年6月,华为乾崑智驾宣布高阶智驾功能包买断价格从3.6万元限时下调至3万元;双十一期间,华为宣布对未激活买断高阶智驾功能包的用户,高阶智驾包月订阅价格从720元,降至199元。

到今年6月,华为再度宣布高阶智驾功能包买断价从3.6万降到3.2万元,年卡订阅价格从7200元降至4999元,并推出连续包月产品,相较720元的月订阅价格,连续包月仅需499元。

意图也十分明显。随着行业价格战加剧,短期智驾订阅收益变得不再重要,如何笼络更多用户,培育用户技术认知与使用习惯,在用户端完成更多数据积累才是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华为也需要更多销量分摊研发成本。

华为的智驾路线采用高举高打模式,全栈自研了包括雷达、芯片、工具链、算法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代价则是成本高昂。2022年年报显示,华为车BU累计投资达到30亿美元,其中70%-80%投入智驾研发。

一位接近智驾行业人士对「市象」表示,华为软硬一体整套方案价格较贵,但驾驶效果并未形成代差,与其他智驾车也不是一个定位。余承东也在去年表示目前智界R7的价格卖一辆要亏3万元,只能期待后期销量起来后再摊薄成本。

这意味着,一旦放任平价高阶智驾车型冲击市场,华为智驾将承受重压,在极度内卷环境下频繁打造爆款车型,则是华为智驾唯一的出路。

02 销量决定一切

放眼市场,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态势是卷到极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6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行业营收同比增速为8%,利润同比增速为3.6%。上半年销量王比亚迪实现23%的营收同比增速,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4%。而在传统车企中,东风、广汽仍然面临10%以上的销量滑坡。

另一边,后发者来势汹汹。今年6月26日,小米首款SUV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超过20万台,1小时来到28.9万台,刷新了全球汽车销售纪录。

受小米成功的案例激励,新玩家还在不断涌入市场。8月28日,追觅发布公开信表示,将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将中国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场。

对消费市场而言,决定最终销量的仍然是品牌认知度。一位接近智驾行业人士表示,消费者不管你是激光雷达还是纯视觉,最终市场只会留下销量更好的玩家。

如果从销量角度看,华为似乎可以安心。余承东透露,截至2025年8月25日,鸿蒙智行旗下车型累计交付量已突破90万辆。

2024年财报显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63.5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74.4%,并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上月余承东行至新疆赛里木湖边,发文感叹:遇到了十多辆问界M9,还有智界R7、问界M8、问界M7、尊界S800都是从全国各地自驾游过来的问界M9的数量之多超出想象,大空间、超强智驾能力是高端的刚需!

目前,问界无疑是华为系的头羊。9月5日开启预订的新问界M7,预售28.8万元,10分钟小订突破2万台,1小时小订突破10万台。

但另一边,鸿蒙智行的绝对主力仍然是问界系。去年全年,鸿蒙智行交付量超43万辆。其中,仅问界新M7全年交付就达到19.7万辆。今年8月,问界M9的销量为10067辆,M5为4689辆,M7则为3719辆。

有车主对「市象」表示,目前华为智选除了问界感觉都卖不上量。目前智驾价格战格局对华为极为不利,华为需要进一步扩大销量。

今年以来,智界车型销量略显低迷,7月智界S7销量730辆,去年同期为1541辆;智界R7销量从年初的破万辆,降至今年8月的1235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