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与西贝之争,贾国龙的回应堪称一场灾难,创始人的自我(ego)将公司从火坑推向深渊,在自救与自证之间选择了自杀,本不必如此的。作为创始人,如果能尽量让自己的ego变小,甚至接近于0,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会被情绪左右。这方面,黄峥、张一鸣、王兴、梁文锋等人都是极好的参考学习对象。
但比这更糟糕的是,罗永浩此举,非但没有让行业变得更好,反而是带来了整个行业倒退。
这件事发生之后,网络上对此事的看法出现了巨大的割裂,绝大多数人吐槽西贝。但是在创业者和投资人,尤其是餐饮行业者圈子里,却几乎出奇一致地支持西贝。
这背后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很多人喜欢站在旁观者角度去批评一个行业,说你为什么没有做好,以此促进社会进步,这非常好。而创业、投资或餐饮从业者,自己经历过或辅导过做成一件事的过程,知道带领一帮人并做好一件事有多难,因此对西贝产生了共情,这也非常好。
如果罗老师是公开呼吁餐饮行业的预制菜应该更加透明,或者国家出台相应的标准,那么不需要说,相信100%的人都会支持他。
但问题是,不经过任何深度调研,就公开对一个恰恰是透明度做得最好,并且是引领整个行业走向透明的餐饮企业进行攻击,只会给行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人们可能会以为,这件事讨论的人越多,公众知情权就越多,行业就会越好。但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从业者完全不会这么想。在很多方向上,往往都是真理越辩越明,但在预制菜这个赛道,由于缺乏公认的统一规则,辩论再多最终也只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种不做调研就对行业典范的攻击,其负面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西贝自2014年起就开始率先推行“明厨亮灶”,是真正推动行业向前的企业,如果这套模式最终被市场所淘汰,那么大家就不会再去学西贝推进明厨亮灶了。
为了推明厨亮灶模式,可以说成本高昂,代价巨大,西贝本可以不做这只“出头鸟”的,但却依然选择身先士卒,推动整个行业对透明度予以重视。如果西贝因透明化投入得不到市场认可而失败,这种信号更可能导致更多餐饮企业重新回到“后厨黑箱”操作模式,减少在透明化方面的投入。最终企业反而不敢再明厨亮灶了,消费者将更难了解食物的制作过程,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ntent="t" >ntent="t">ntent="t">加工者与高阶白领
实际上,所有人对于餐饮行业最终要达到的终极状态都是有一定共识的,那就是希望一切透明,一切都被告知,只有做到100分,消费者才真正安心。
而分歧之所以如此之大,其实出现在大家对于当下状态的看法上。以罗永浩为代表的人,其实占了我们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他们觉得你们所有餐饮企业现在就应该立刻达到100分,如果没有那就都倒闭吧!
但实际上,拿着这种完美主义的尺子去衡量别人,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你考不上清华是因为你不想吗?
很多人以为想到就能做到,但这是一个巨大的谬误。罗翔曾说过一句话:“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普遍困境。想到太容易,一张嘴皮子的事,要做到又太难,一个人花掉几十年也不一定能达成。
如果我们给当下的西贝打60分,目前中国做到几百家门店的中餐连锁餐饮,综合食材、透明度、口味、服务和价格这几点来看,能超过60分的绝对不超过5家。能做到70分的,一家都没有。如果你觉得有更多,那么请你列出来。
中国几千万餐饮从业者,不可能全是笨蛋或蠢货吧,为什么大家奋斗几十年了,几千万人都没有人能拿到高分,是他们不想,或者是不够努力吗?其实是我们现在的餐饮行业只能达到这个水平,这就是现实,而接受现实往往是需要勇气的。
段永平曾经在波士堂节目中被人问到,你们步步高为什么没有核心技术,为什么不学习松下、索尼去做原创技术创新,怎么一点追求都没有?
段永平的回答里有这样几段话:
“比方说你刚从农村出来没受过什么教育,你来到公司生产线去工作,看见人家那些工程师都当高阶白领,你就不服了,说这个生产线我也不干了,我也要当白领,你当不了啊!你就是一个加工者的水平,你要面对现实,但面对现实这个东西是非常需要有勇气的。做企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要想很远,尤其是你如何能够生存下来,生存下来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你说我今天要想搞一点激动人心的事情是很容易的。
你知道我们一个公司的营业额才多少钱,你想松下这种公司一年的开发费是多少钱?他们一年的开发费比我们一年的营业额可能都要高,他们已经积累了几十年了,然后你说我们没有核心技术,我要是有才见了鬼了,那他们几十年不是白干了吗?对不对?所以我们没有才是正常的。”
如果套用段永平的话,中国餐饮行业目前就是个“加工者”水平,每个人也都想当“高阶白领”,但是当不了啊。而我们目前正在全网鞭打的西贝贾国龙,就是号召所有和他一样的餐饮“加工者”努力成为“高阶白领”跑在最前面的那个人。
正因为中国餐饮行业还只是个60分的“加工者”水平,所以怎么可能事事做到尽善尽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曾与罗永浩有过良好合作的新辣道与信良记的董事长李剑,选择公开叫板罗永浩,悬赏20万元寻找不用任何冷冻原料和添加剂的餐馆。其言下之意是,你如果真的相信罗永浩,觉得有无冷冻无添加无预制的餐厅存在,你就不应该去餐厅吃饭。
你也许会说,为什么不设置一个严格的标准,然后强力地执行下去,谁不服从就开除谁?这就像你要求加工者为什么不穿西装上班一样,因为他一旦买了西装,这个月就交不起房租了。
实际上,每个餐饮人都可以立即追求100分,并且也可以马上这么做,但是最后的唯一结果就是,成本高到可怕,公司很快亏损,不得不关门大吉。
就像段永平说的,对于每个创业者而言,生存下来比任何东西都重要。而在餐饮这个行业,应该还要有一个前提是,不坑害消费者健康是第一位的,生存是第二位。第一点西贝无疑是做到了行业领先,但是也不应该否认依然存在问题,不然就不是60分了。
如果西贝立马追求100分,在操作上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也就是大家都在以较低标准做餐饮的时候,西贝以超级高的标准做,其代价就是成本高企,且消费者等待时间过长,这样一来它要么因为亏损很快就会倒闭,要么就必须大幅涨价才能生存,那么它就不是西贝,而是新荣记了。新荣记的价位在全国能开多少家分店?所以最后的结果也是关店90%以上。
ntent="t" >ntent="t">ntent="t">妥协与完美主义
我们每个人都想追求100分的完美结果,这非常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100分的答卷,也是一道题一道题升级打怪答出来的,理想可以很美好,但理想的实现过程必然是曲折的,会一路伴随着妥协与不完美。
我们大可以站在旁边指责这帮人,你们为什么就是不及格,不能一夜之间拿满分?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家的水平还达不到,我们不应该逃避这种现实。
现实不是武侠小说,不是只要“挥刀自宫”,就可以很快练就“葵花宝典”这样的绝世神功。尤其是在餐饮这样一个与每个人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急于求成往往只会动作变形,一开始用力过猛,最后为了生存下来也许就只能偷工减料,起到相反的作用。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郭靖、许三多、曾国藩和阿甘这样的“傻子”,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稳扎稳打,结硬寨打呆仗,用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真正的理想主义,是在认清现实的残酷之后,依然选择积极地行动和创造。在行动中,充分评估遇到的困难,并制定应对策略,不断改正,每天进步一点点。贾国龙用30多年时间,日拱一卒,解决1.7万人就业,让行业从50分渐渐走向了60分水平,他无疑就是这样的“傻子”。
贾国龙不想立马追求100分吗?估计他做梦都想,但是做不到啊!他会因为当前只有60分,就放弃向100分的方向努力吗?完全没有,相反他从来都是跑在最前面率先示范明厨亮灶的那个人,60分之后他希望很快就能达到61分。
我们的芯片企业,拿不出与某芯片巨头同等算力的芯片,是我们不想吗?是我们还做不到啊!只有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向着目标一步步迈进,我们才终将抵达目标。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自己也做实业,非常清楚要把餐厅做到西贝这样的水平有多难,才第一时间出来声援:“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但是由于批评声音太多,他不得不将账号设为了私密。
而许多看似理想主义的人,其实陷入了空想的陷阱,因为他们低估了做成一件事的难度,并只接受他人一步到位做到完美。真正的理想主义需要脚踏实地行动,而空想则停留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步骤,也不接受现实的不完美。
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停止过,但现实世界充满了各种限制、瑕疵和不确定性。如果拒绝接受这一基本现实,执着于追求一个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理想状态,本质上就是一种空想。
很多人往往会理想化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认为自己应该能够轻松达到极高的标准。当现实与这种理想化自我发生冲突时,比如创办锤子手机失败,他们不是调整自我认知,而是更加努力地追求那不可能达到的完美,或者完全放弃努力。无论哪种反应,都是基于一种不现实的自我认知。
ntent="t" >ntent="t">ntent="t">实干家与评论家
很多人说,西贝倒了不是还有那么多餐厅可以吃吗?说这句话之前,希望你先去做做调研,指出哪几家中餐品牌比西贝的透明度做得更好,且在一二线城市拥有不错开店密度,只要出差就能吃到的。
我们看到一些网友的举例,不吃西贝,我们可以吃XX和XXX,但是无一例外,我们发现这些被提及的中餐品牌,在食材、透明度上其实是完全不如西贝的。
而真正执行标准能超过西贝的连锁餐厅,一般都是标准化很高的火锅、快餐等品类,比如肯德基、麦当劳、海底捞等等。
一位连锁餐饮资深从业人士告诉我们,西贝这次看起来是被曝出了很多问题食材,但这是基于西贝几百家门店同时被拿出来进行全民审视,才出这么点不规范问题,在行业里绝对是领先水平了。
在他眼中,西贝一直都是行业学习的对象,敢于公开后厨说明心底敞亮,只是没想到真的公开以后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管理上还是有漏洞。但是如果把其他连锁品牌的几百家店也拿出来这么审视,99%以上的门店都只会更差,这才是血淋淋的现实。“不信你们可以去问问,看看有几家敢明厨亮灶,真的让人去翻冰柜的?”
对于为何不能清晰标注预制菜的提问,该人士说,完全没有预制环节的中餐,几乎不存在,那些标注非预制的,也都是基于自己对于非预制的理解,其实或多或少食材都是有预制的。“要想真正实现无预制,其实也很简单,自己在家做饭就好了。”
我们谁都渴望中国餐饮业的进步,但是如果审视整个行业,贾国龙绝对是推动中国餐饮向前发展贡献最大的三四个人之一。一个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用30多年时间推动中国餐饮行业向前的实干家,最终败在了评论家一张嘴上,成为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种悲哀。
今天的老罗,已经完全变成了他曾经最讨厌的样子。曾经作为手机行业创业者的他,是一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状态,他给人的感觉是闪闪发光的。如今的他,变成了“流量贩卖者”,为了获取关注度不择手段,是一种隐形的社会吸血鬼。这样的人总是占据舆论头条,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悲哀。
其实无论现在有人替西贝说什么,大概率都无法改变他们将面临一波关店的事实,这是贾国龙为他的自我所付出的代价。但是我们或许更应该看到的是,成千上万的热情西贝店员将因此而失业,他们可能流落街头,可能因此影响孩子上学,也可能被迫离开目前所在的城市,这样的代价不能说不大。
一个用实际行动辛苦打拼30多年,只为老百姓吃上一口放心饭菜的人,不得不去收拾他的烂摊子了。而事件的另一方,只需要发条息事宁人的微博,以及一个潇洒的转身,就又可以回到直播间去卖预制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