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重大违法!证监会拉响高危警报,6万股民大难临头

IP属地 中国·北京 壹只灰鸽子 时间:2025-09-15 00:11:34

近日,证监会的一纸调查结果,让原本就身处退市风险警示状态的*ST东通(东方通)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连续多年的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行为,不仅触及监管红线,更直接将其推至退市边缘。

因为重大违法,证监会已经拉响高危警报,六万名股民的投资或将面临巨大损失,一场大难即将临头。



东方通曾被誉为国产中间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其创始人张齐春作为技术背景出身的行业先驱,一度带领公司占据国内三成市场份额,与IBM、Oracle等国际巨头分庭抗礼。

2014年,东方通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A股市场中“中间件第一股”,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随着企业控制权的更迭,公司命运急转直下。2016年,随着对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的收购,原企业实控人黄永军进入东方通,并逐步接替张齐春成为新任董事长及实际控制人。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公司战略和治理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最终导致造假行为的滋生。

根据证监会披露,东方通在2019至2022年间连续多年虚增营业收入,尽管总金额仅四亿余元,远不及历史上某些财务造假大案,但其持续时间之长、性质之恶劣,仍直接触发了创业板强制退市条款。

更严重的是,公司2023年进行的非公开发行融资,所依据的正是此前被粉饰的财务数据,融资规模高达22亿元,涉嫌构成欺诈发行。



尽管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面临2.7亿元的罚单,但相比于其融资金额,违规成本仍然较低,这也再度引发市场对资本市场违法成本过低的讨论。

不少投资者质疑,行政处罚是否足以震慑后来者?是否还应有进一步的刑事追责?

而从企业发展的深层原因来看,东方通的危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在黄永军接手后,公司频繁推进并购与业务转型,其中于2018年底收购的泰策科技成为财务造假的主要操作平台。

值得玩味的是,该公司在完成历史使命后不久便被折价出售,试图掩盖痕迹,却终究未能逃过监管的审查。

这一切的背后,也反映出部分上市公司在实控人变更、战略迷失及业绩压力下铤而走险的现实。

东方通从一家技术驱动、市场领先的优秀企业,沦落至今日的退市边缘,不仅令人唏嘘,更提醒市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一旦松懈,再辉煌的过去也难以阻挡崩塌的到来。



而对六万股民来说,这一切更像是一场无妄之灾。

在调查结果公布之前,公司股价甚至还出现了一波短期上涨,许多投资者误以为迎来转机,纷纷加仓等待回本。

然而真相大白后,市场信心彻底崩溃,股价急剧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尽管后续仍可能面临民事索赔甚至刑事程序的启动,但对普通股民而言,挽回损失的道路依然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

证监会虽然强化了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立场,但在投资者保护与救济机制方面,我们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为上市公司,任何挑战底线的行为,最终都难逃监管和法律的严惩。而投资者终究是企业违规的牺牲品。

东方通的教训,值得每一个股民深思。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