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重磅!5年破解黎曼猜想,10年接管人类认知,AI超级增长曲线揭秘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新智元 时间:2025-09-14 10:10:41


新智元报道

编辑:元宇

AI是否会在5年内破解黎曼猜想?是否会保持每年5x的算力扩张节奏?十年后,AI将把我们带向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近日,Epoch AI负责人Jaime Sevilla,与数据与分析负责人Yafah Edelman在对话中,为我们揭示了未来十年AI发展的路线图。

「如果未来五年内看到 AI 解出黎曼猜想,我一点也不会太惊讶。」

近日,Epoch AI负责人Jaime Sevilla,与公司数据与分析负责人Yafah Edelman在一次播客节目中,为我们揭示了未来十年,AI的发展路线图。


Jaime Sevilla(左)与Yafah Edelman(右)

对话谈到了以下问题:

我们是否会持续每年5x的算力扩张节奏?

什么时候,AI能基本自动化所有「认知任务」,而且成本不高于人类?

2030年,经济是会放缓,还是将起飞?

十年后,AI将我们带入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对话中,Jaime预测到2035年,AI可以推动经济实现每年10%的增长,并笑称这一预测结果,可能迎来两拨人截然不同的评价:

一类是经济学家,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些人疯了,他们居然说每年会有10%的增长。」

一类是AI圈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些人疯了,他们居然说每年只有10%的增长。」

每年5×算力扩张,可以持续吗?

Jaime:当前每年大约5x的算力扩张节奏,还能维持多久?

Yafah认为,未来两年内,5x的算力增速会放慢,甚至现在可能已经不是5x了,原因之一是现在的数据中心建设非常耗时。

即使把Stargate和Abilene的公开计划都算上,未来也维持不了每年5x的增速。

主要原因,是驱动扩张的因素也在变化。

Yafah预期训练运行时长已扩大到「几个月」为单位,如果不考虑「训练时长增加」因素,每年算力增长扩张速度可能只是2.5x-3x。

以Grok 4为例,Yafah并不认为它新增的算力总量会超过当初Grok 3的训练:

Grok 4,更像是在Grok 3上加了一层RL。如果使用更多GPU,训练时长大概率也会更短。

由于算法进步,以及产品研发流程的加速,Yafah预期训练时长并不会继续变长。

她认为3到6个月的训练时长是合理的。当然,这里面仍有扩张空间,比如:

Grok 3/4 完全可以用更多GPU 去训练,投入更多算力;

OpenAI,有了 Stargate之后,如果愿意「猛踩油门」去维持每年5x的节奏,至少还能再坚持个一两年。

但随后,速度就会慢下来。

那么,随着算力的快速增长,到2030年,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AI?

Jaime :2030年,我们的最大训练运行可能到1e29FLOP吗?

Yafah:我觉得能。


相当于GPT-4级的训练,1e29 FLOP大概是几千倍的算力。

这种情况下,Yafah预期我们将得到一个相当能打的「AI 智能体」,它的主要特征是:

可以高度稳定地完成简单的电脑操作任务,成本极低、速度极快。而且,「低级的推理失误和困惑」也会显著减少。

仅仅这些,已经是巨变。

同时,我们还很可能看到其他具有足够推理能力的AI,开始在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一些新发现。

Jaime预测到2030年,在数学或物理领域,会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问题被AI基本解决。

比如,解出黎曼猜想。

Yafah对此也深表赞同,她认为这恰恰是AI特别擅长的地方。

AI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

Jaime谈到了「AI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比如它可以直接帮我们拟定周末活动的方案,再顺手做个小应用邀请大家。

这个,目前已经发生了。

在「代码质量」上,Yafah认为AI可能会高于人类。

甚至可能接近这样一个点:AI所写的代码,并不太需要人类工程师的审核。

而且这一点也很可能被市场「钱包」所接受:

如果那些使用AI的公司,能给出相似甚至更好的产品,而且价格更低,用户也极有可能使用它们。

当AI代替许多入门级的岗位,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均衡:雇人其实就是让他们用AI,而且你本来也可以直接用AI。

那么,为什么还要雇工程师?

Yafah认为,这时工程师的工作,就不再是「写代码」,而是去琢磨产品定位、架构、测试、系统搭建等问题。

他们更多是「告诉技术该做什么」,而不是「亲手去把技术做出来」。

虽然多数人的工作,是管理 AI 产出结果,但这并不会占用很多时间。

Yafah说,「如果我要花很多时间跟 AI 来回沟通,那往往意味着它还不太能做我想要的事情。」

2030:经济会放缓,还是将起飞?

AI公司的营收,现在是「几十亿美元」量级,大概每年3x的增速。

虽然,保持这样的增速很难,但从现在到2030年,每年翻一番不是没可能。

Jaime说,过去70年,经济体的年增速大概在2%左右,如果AI公司能做到「每年几千亿美元」的产出,足以把当前的经济增速翻倍。

但Yafah提醒我们,应当注意技术快速增长背后的泡沫:

在未来十年中,我们可能看到在算力、GPU、建厂、基建、数据中心等方面,许多「万亿级」的投入,但我并不确定GPU的投入会不会体现在GDP里。

在Yafah看来,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类似技术的快速扩张与投资不确定性,比如互联网时期的.com泡沫、英国的铁路热潮,都是快速扩张、投资汹涌背后产生的风险。

Jaime认为到了2030年,以下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一种是增长突然大幅放缓,要持续很久才能恢复增长;另一种是自动化更多领域,从而加速增长,让「加速」又反过来推动对 AI 的投入。

Yafah认为这个问题,要分为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扩张期」:这个阶段扩张是可持续的,但她不确定这阶段会持续多久,也许2030年是个偏激进的节点。

第二个阶段,是「可能的爆炸式经济增长」。她将「爆炸式增长」定义为至少每年30%的GDP增长。

如果AI能自动化所有岗位,那爆炸式增长就非常合理,但她不确定自动化比例要达到哪个点上,才会进入爆炸式增长。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想要「持续」增长,就必须持续自动化。

什么时候,AI能基本自动化所有「认知任务」,而且成本不高于人类?

在这个问题上,Yafah和Jaime的判断基本一致:是2034年到2035年。

迈向「更快的世界」

站在今天,如何判断2035年以后,AI能够跑多快?

Jaime将之归结为三个要素:

机器人制造的速度;

技术的规模回报;

智能的回报(能否得到远超人类的AI)。


对于「技术回报」和「智能回报」的速度,Jaime持怀疑态度。

在机器人制造速度方面,他认为主要看投资人能否提前投入,以便在AI够好时,能够准备充足的机器人。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就是机器人的生产成本。

Yafah认为机器人的生产,将极大增加AI的投入规模。

以1000亿美元算,如果每台「身体」要10万美元,那也只有100万台机器人,这确实不够多。

要把成本打下来,还要看「AI 驱动的研发」是否足够给力,只有靠机器人,才能大幅提升机器人制造的速度。

制造环节里,你未必需要「超过百万」的机器人来参与,也许 只用10万就够改变曲线。

从现在到十年末,AI可以持续当前的「疯狂扩张」,足以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变量。

到了2030年,虽然仍会有一小撮「长尾认知能力」没被自动化,但可能也不远了。这时继续扩张变得更难,但不会停下。

这一切都将我们带向一个「更快的世界」。

Jaime将迈向「更快的世界」的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

规模化时代:2025年至2030年;

商品化/普及时代:2030年至2035年,将增长率拉到至少 10%,并可能自动化一切认知任务;

AI经济时代:2035年至2040年或2045年之间某个时点,AI会「接管经济」,进入全面的(双曲线式)超指数增长。

Jaime认为:AI 已经成为一种「压倒性的经济主导力量」,「把全球增速推到至少 10%,这并不疯狂,我觉得完全会发生。」

参考资料:https://x.com/EpochAIResearch/status/1963999866138317097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