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华为Mate XTs体验:降价2000元反而更强了,三折叠实用的开端?

IP属地 中国·北京 雷科技 时间:2025-09-13 20:16:20

时隔一年,全球第二款量产上市的三折叠手机,依旧是华为。

初代Mate XT 非凡大师的确给华为的折叠屏产品线增色不少,顶着“全球第一”的头衔,不仅成为红极一时的“电子茅台”,更是被路人传唱的“赛博奏折”。雷科技去年就拿着三折叠用了大半个月,当时我们认为,它作为第一代产品,最大的惊喜在于产品完成度上做到了十分成熟的水平。

但它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比如缺少属于三折的杀手级应用。大屏体验确实首屈一指,但用起来却和传统的双折叠没有拉开显著差异。

到了2025年,Mate XTs 非凡大师悄然上市,起售价比上代降了2000元,预装 HarmonyOS 5.1,还多了2款可选配色,由此能看出,华为对于三折叠的产品定位做了些许微调,并且在尝试将准入门槛往下压。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这也印证了雷科技当时对未来华为三折叠的部分猜想——稀缺属性慢慢消退,加价求购变成过去,Mate XTs 非凡大师正在变成一种相对理性的高端科技产品。

如果你不信,可以到华为的线下实体终端看看,第一代Mate XT,华为门店大部分都锁在柜子里展示,而Mate XTs 非凡大师,大一点的官方门店基本都有2台以上的展示机供体验,明显“接地气”了许多。

带着深度体验大半个月的经验,雷科技再次拿起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虽说还是那个熟悉的三折叠,但短期接触下来发现,Mate XTs 非凡大师已经是更成熟、更适合“过日子”的一代了。

细节更精致,屏幕更“平坦”

之所以叫Mate XTs 非凡大师,而不是叫Mate XT2,雷科技认为是有原因的。

如果不是这次新增了白色和紫色两种,大概无法一眼认出来这是最新款的三折叠。没错,严格来说Mate XTs 非凡大师算是Mate XT 非凡大师的“半代升级”,主要目的是对上代的体验进行补足。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那么,肉眼可见的细节上,华为补足了哪些地方呢?雷科技认为有以下几个。

首先最重要的改进就是铰链的手感,初代Mate XT非凡大师,内折和外折两个部分的铰链,阻尼感并不是很一致,而且开合时也不太顺畅,虽然实现了三折叠的形态,细节体验缺失了点高级感。

而在Mate XTs 非凡大师上,两条铰链的开合手感统一了,无论是慢速还是快速开合,两条铰链的质感相当不错,阻尼感更好了,没有那种“小点力掰不动,大点力掰太多”的怪异感。当然了,为了更好地固定屏幕,屏幕一角的磁吸装饰件保留了下来。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同时屏幕正面的折痕也变浅了,折叠位置下陷的情况有显著改善,现在展开看Mate XTs 非凡大师,更像一台纯粹的平板电脑。据了解,华为在这一代的铰链上引入了内嵌设计,以及业界最大的UTG玻璃,以此成就了 Mate XTs 非凡大师更平整的屏幕,和更轻薄的铰链模组。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模组的进一步轻薄作用到整机重量上,比起Mate XT只有大约寥寥几克的变化,完全折叠当成普通手机用的时候,仍然能感觉到相当的分量感。但正如雷科技在Mate XT体验报告里说的那样,完全折叠只是它拥有直板手机形态的条件,并非三折叠的主力形态。

对了,这一代三折叠支持了华为的M-Pen3手写笔,平时有写写画画的需求,平坦的屏幕表面也有利于书写体验的提升,所以屏幕的平整度关系到整个书写体验的好坏。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接下来再稍微展开一下这支手写笔在Mate XTs 非凡大师上的作用,除了写写画画,还可以用来给PPT做标记演示和做“遥控”,可以丰富这台手机的使用场景。不过,Mate XTs 非凡大师浑身上下包括手机壳,都没有直接容纳 M-Pen3 的地方,怎么收纳这支笔,又或者是怎么优雅地掏出来,我们目前还没找到答案。

其次,华为在很窄小的空间里,给Mate XTs 非凡大师的充电口添加了一层注塑,可以避免长期盲插充电口导致的接口变形或磨损,视觉上也能让细微之处看起来更精致。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这块屏幕的参数和上代依旧一致,没有升级到之前预测的 120Hz,细想一下也合理,刷新率更高一挡,耗电量更难控制,MateBook Fold会是一个例子。

平心而论,赋予了“s”名号的Mate XT,细微之处的确有了另我意料之中但又有点出乎意料的改进。即便是起售价降低了2000元,这种高级感、精致感和体验层面的细节补充,十分重要。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那么,一年过去了,三折叠用起来有变得更好了吗?

充电效率暴涨,三折叠也能打《原神》了

全球第一款量产三折叠诞生之初,雷科技之所以会说“惊艳”,是因为它在一个前无古人的新产品形态当中,做到了尽可能成熟的体验。

但,部分体验只能算得上成熟,Mate XT仍有值得打磨的地方。

上一次测试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我们用原装的66W充电头给它测试充电,展开状态下从1%充至100%用时78分钟。之所以充得不快,雷科技总结了两个可能性:一个是充电策略设定,另一个则是散热体系还没跟上,Mate XTs 非凡大师应该是做了不小的升级。

这一次,雷科技依旧用包装内附赠的66W充电头,在室温24℃的办公室,给Mate XTs 非凡大师进行充电测试(激活Turbo快充模式)。

结果令我们有些意外,在展开状态下,Mate XTs 非凡大师从1%充至100%用时约49分钟,比上代快了近30分钟,峰值功率约54W,并且在涓流之前一直维持尽可能高的输入功率。



(图片来自雷科技)

实际上,它的电池容量和有线快充功率等面板参数和Mate XT 非凡大师完全一致,能看出这次充电效率的提升相当显著。

核心计算平台,大家也能从手机系统的配置信息表,以及发布会PPT上了解到了,Mate XTs 非凡大师搭载的是最新的麒麟9020。

感慨华为时隔多年再次将用了什么处理器放在PPT上说之外,出于好奇,我们用手上这台Mate XTs 非凡大师打了一会游戏。

是的,鸿蒙版的《原神》刚刚上线,这并不是通过卓易通转译过来的。用机内能开的最高画质来体验,我们的感受是,Mate XTs 非凡大师的确能够带动高帧率的极高画质《原神》,发热控制挺好,结合完全展开的大屏的视觉冲击,畅玩还是没有问题的。

影像稳中有进,红枫原色依旧是杀手锏

另一个升级点则是影像,对比Mate XT 非凡大师,Mate XTs 非凡大师的超广角和主摄都换成了RYYB,传感器面积预计不变,保留了可变光圈等诸多特性,并且还加入了华为的红枫原色镜头。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实际上,Mate XT 非凡大师的影像表现已经很不错,绝大部分场景的出片能够做到超出“日常”的水平。即便在没有红枫原色镜头的加持下,它依旧有扎实的场景还原能力。

但RYYB带来的感光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进光量比RGGB提升了40%,这也就意味着,Mate XTs 非凡大师在夜景拍摄的场景占据了更多物理上的优势。至于RYYB带来的色偏,只管交给红枫原色镜头。

夜空下,商场室外复杂的人造光源最能够考验手机影像系统对高光压制、HDR合成、感光、色彩还原等方面能力。Mate XTs 非凡大师在弱光场景中,突出的其实是色彩。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比如这张在天环广场中庭拍的场景,不同商场的灯箱和点光源并不是统一的颜色,即便是同样的暖色光源,“暖”的程度并不相同,Mate XTs 非凡大师能够将灯箱之间细微的颜色区别表现出来。哪些光更亮,哪些光相对暗一点,你也能在系统相册里看得到。

地面上刚下完雨留下的微湿、建筑表面等元素混在一起,还是复杂的弱光场景,Mate XTs 非凡大师处理起来并没有什么很吃力的地方,不同元素之间,层次很明确,该暗的地方不会突出,该亮的地方也不会暴力压制。

不同于其它手机注重通过锐化来提升清晰度,Mate XTs 非凡大师和华为近两年的影像旗舰,在风格上差不多,都是尽可能地削弱锐化。

室内场景里,有红枫原色镜头的助益,即便是被人造光源影响的食物颜色,也被Mate XTs 非凡大师还原了出来。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一些不可控的运动对象,比如猫,Mate XTs 非凡大师的对焦精度可以精确到动物的眼睛,并持续追焦和锁定。所以,即便是动物的运动幅度比较大,它还是能够捕捉到许多细节。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我们还拍了一下随风飘动的白丝带,意外的是,这对Mate XTs 非凡大师来说似乎不是什么问题。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白天场景就不用多说了,Mate XT非凡大师本身已经很厉害,各个焦段下的成像都符合这套硬件和华为XMAGE算法的表现。

更好玩的是,Pura 80系列的那套个性化色卡搬到了Mate XTs 非凡大师上。雷科技在Pura 80 Ultra评测上就说过,这并不是单一的滤镜,在滤镜之上,给予你更大的自由度,可以自己在色彩的“象限图”上移动标点,获得自己喜欢的颜色。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换句话说,这套方案同样赋予了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两种摄影取向——日常还原记录,和艺术化摄影表现。不过,Pura 80系列上的AI构图,倒也可以顺便给到Mate XTs上。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你说Mate XTs 非凡大师升级很大吗?坦白说,雷科技认为还不足以撑起一整代的升级,但这些升级的地方,刚好都是初代Mate XT上稍有欠缺的。所谓“s”机型,它充电效率更高了、性能更好了、拍照更强了,这就够了。

换上原生鸿蒙,三折叠终于有了新的身份

前面提到,雷科技对第一代Mate XT的印象是,硬件部分成熟得不像“第一代”,软件部分却少了一些属于三折叠的杀手级应用。彼时的Mate XT还在用HarmonyOS 4.2系统,它的各项功能体验与传统折叠屏没有太多差异,更多是针对新形态做了部分适配。

到了这一代,华为的三折叠是什么定位,终于变得更加清晰了——口袋折叠PC。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我们暂且抛开HarmonyOS 5.1的“基本素养”,流畅度和响应能力这块真没有多说的必要,表现相当强劲。

首先,华为把平板电脑上的能力“平移”到了Mate XTs 非凡大师上,自由多窗需要完全展开态才能开启,所有新打开的App都会以窗口化显现,类似于电脑。

另外PC级的应用也能够“上桌”,在Mate XTs上拥有和PC一样的视图优化与适应触屏的交互,我们试了一下某金融App,从观感上来说肯定要比移动端App单纯的视图放大更加高效。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方面能够加强华为鸿蒙PC、平板电脑以及三折叠产品在应用生态上的互融,也的确有点“掌上PC”的体验感受。

另一方面,许多针对移动端的App,功能上会有一定的妥协和缺失,生产效率不如PC端,这个时候Mate XTs可以直接兼容PC级应用,也就没有生产效率的问题了。

要记得,一定要先完全展开机身,自由多窗和PC级应用才可以打开。

而Mate XTs 非凡大师这次强调的还有一个三窗并行的特性,三个应用同时用,也可以根据需求对窗口的显示比例进行调节,但目前有一部分App还不支持窗口缩放。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使用场景肯定是有的,最简单的就是多个电商平台比价,进阶一点的用法就是,一边和伴侣讨论旅游计划做攻略,一边找地图,一边定酒店,三位一体,充分发挥了三折叠的大屏优势,甚至说,多任务并行,省去了几个窗口切来切去的麻烦,效率提升也是一种生产力。

还有很多结三方App实现的移动办公场景,雷科技来不及演示,总之,结合原生鸿蒙的应用生态,Mate XT三折叠系列终于在这个节点,迎来了属于它的杀手级应用。

至于AI方面的能力,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该有的都有,还多了一个小艺知识空间。比起这些,真正让三折叠产品获得新的身份的,并不是某个App或者某项功能,而是PC级应用和各种多窗口适配。

由此,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很好地在平板电脑、大折叠、鸿蒙PC之间,取得了一个相当取巧的定位,口袋PC名副其实。

雷科技总结:三折叠正式走上了实用之路

还记得初代Mate XT刚上市,抢购的、围观的人多到数不清。动辄加价数万才能买到,Mate XT创造了“电子茅台”的又一个神话。

当时有的人唱衰三折叠,认为这只是借助“人无我有”的科技点打造出来的“奢侈品”。溢价太高,门店的工作人员都要专门带着手套来给路人演示,三折叠看起来就像是一种普通人难以接触的神圣产物。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那Mate XTs 非凡大师呢?“非凡大师”称号依旧,但加价情况显著减少,门店基本上配备了多台体验机,和其它机器没有什么区别,情况与Mate XT截然相反。

是三折叠“凉了”吗?雷科技认为这样的看法不正确,这正好说明,三折叠并不是奢侈品,它只是能够带来和手机、平板电脑、PC等传统品类都不一样的体验的“高端电子产品”。

甚至说,在Mate XTs 非凡大师身上,雷科技看到了三折叠产品的变化,无论是定位上的还是功能上的,华为的确在思考三折叠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并且在最新一代上赋予了更适合这一形态的软件特性。

靠第一代产品吸足眼球,而这一代产品,华为选择跟你讲起了效率和实用性,完成了从“尝鲜”到“常用”的转身。在雷科技看来,竞争对手推出量产三折叠产品之前,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Mate XTs 非凡大师都已经形成了代际差距了。

9月5日-9日,世界最大家电与消费电子展IFA2025在柏林盛大举办。
雷科技派出了史上最大规模海外报道团“雷科技IFA25报道团”飞赴柏林,对IFA2025进行现场、立体、一手报道。共输出40+内容,在雷科技300万微信粉丝矩阵、1000万新媒体矩阵传播,全网阅读量/播放量预估超500万。我们对IFA2025的报道,再一次得到了DeepSeek的AI认证“全网最强”。
期待26年1月CES,我们拉斯维加斯再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