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上海必吃牛肉面、北京必吃小龙虾,这号称绝对真实的「高德扫街榜」吃货能认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Vista氢商业 时间:2025-09-13 18:30:15

外卖大战还没打完,到店大战开始了。

如今,打开高德地图首页,扫街榜赫然C位出道。就在9月10日,阿里成立26周年之际,高德扫街榜高举着「真实」和「永不商业化」的旗帜,闯进愈发拥挤的本地生活战场。上线首日,就有超过4000万人使用。

CEO郭宁反复强调:“这不是一个流量榜,也不是一个广告榜,更不是一个网红榜。”

不过,所有榜单一向不缺“真与假”的质疑。号称“10亿人用脚投票”的高德扫街榜,真的会更可靠吗?


“用脚投票”,是高德扫街榜主打的差异化定位,即以用户实际导航“去哪儿吃”的行为数据为准,而非简单的评分。

一言以蔽之,很多时候,人类的嘴就像骗人的鬼,而高德认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去了哪里”。

也就是说,一家店到底能不能上榜,用户的主观评价只是其中一个参考维度,更重要的是,用户有没有导航到那里、导航了几次、是顺路蹭吃还是专程打卡、是浅尝辄止还是频频回头等等。

相对而言,以大众点评为代表的传统生活服务榜单,则更像是“用嘴投票”,主要依赖的是用户评价与交易数据。换句话说,判断一家店好不好吃,看的往往是别人嘴里怎么说,更考验人与人之间的口碑和信任。


图源:阿里巴巴

高德相信“脚步不会说谎”,大众点评则认为“众口能铸金”——那么,基于这两套迥然不同的产品逻辑,二者的推荐顺序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为此,氢商业编辑部发动了亲朋好友父老乡亲,收集了来自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和所在家乡省会城市(辽宁沈阳、山东济南、山西太原、湖北武汉、重庆)的本地人辣评,试图从中一窥差异。

为什么是省会城市呢?因为在编辑兴冲冲地搜索自家所在十八线小县城时,发现高德显示“暂无相关城市”,只能遗憾离场。

总体而言,本地人对于两套榜单TOP5的普遍反应都是“隐约听说过,但没吃过”,看来“必吃”二字从来只对游客生效。即使是吃过的店家,也不记得有什么一口惊艳或一口惊吓的特色菜,下限不低,但很平均,“差不多二十年前去过,但没在一个饥肠辘辘的小孩心里留下任何印象”。

对比二者最核心权威的榜单“高德扫街状元榜”和“大众点评必吃榜”之间的差异,高德推荐的餐厅更加大众化,“老少咸宜,档次可高可低”,至于是不是本地的招牌菜,这不重要,大家伙儿吃得开心就行——

这也就出现了网友们所吐槽的“北京第一名是小龙虾,上海第一名是牛肉面,广州第一名是大鸽饭,深圳第一名是华强北早茶店”的错位现象,也导致了山西太原的同事发现家乡的第一名竟然是去年刚刚开业的地道老陕西“魏斯理汉堡”时彻底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和手段,大声疾呼“我不接受”。

而大众点评必吃榜上的餐厅则更具本土特色,门槛也更高一些,人均价格多是100元往上走。

以及,上榜高德地图的不一定是好吃,更可能是本地人(被迫)常去:比如登上本溪回头客榜单的饭店——迎囍皇宫,据当地朋友现身说法:“热度高是因为它就是平价结婚地方,当地人结婚都在那办呗。”


更有趣的是,“距离”在两套榜单上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可能基于高德本身的导航基因,扫街榜更偏向于“距离产生美食”,甚至专门推出了“轮胎磨损榜”,认为驱车几十公里专程前往更能说明美食的吸引力——到底好不好吃确实千人千味,但远是真的远得深入人心,山东嬢嬢一看,操着济南和枣庄杂交的口音直呼“埠村马姐牛骨这个老远了啊我的妹啊”。

而大众点评则崇尚“就近原则”,会优先推荐距离更近的餐厅,以“别饿死孩子了”为核心要务,甭管味道如何,力求让你八百米内吃上一口热乎菜。

不过,虽然产品逻辑不同,两套榜单的头部餐厅重合率并不低,甚至可以称得上“殊途同归”。根据小红书用户(@这个城市有点东西)对一二线城市的统计情况,高德状元榜排行第一的35家餐厅,在大众点评必吃榜上的有13家,在区域美食热门榜TOP3的有14家,评分4.5分以上的有18家,仅有一家店低于4分。

来自广州的同事淡淡地留下一句锐评:“难道很多人导航去这家餐厅,不就是因为大众点评排行第一吗?”

于是,脚兜兜转转,还是绕回了嘴。


对于传统生活服务榜单而言,成也UGC,败也UGC。用户生成的内容沉淀多年,构成了强大的产品护城河,却也导致了广告商的涌入和虚假评论的层出不穷。

于是,高德扫街榜应运而生,依托阿里集团从导航到支付再到AI的生态优势,不断强调「真实」「真实」「还是真实」。高德一人出马,背后是阿里全家助阵,信用背书靠支付宝芝麻信用,AI真实性检测靠通义千问,你每一次的导航目的地、支付订单甚至信用分,都成为了高德判断一家店好坏的“证据链”。


根据极客公园报道,这种完整行为链路的捕捉,确实提高了“刷榜”的难度:传统刷分,只需账号和几句话;而想要“刷”扫街榜,就得模拟从搜索、导航到店,再到反复光顾的一整套动作,成本和复杂性直线上升。

然而,所谓“基于真实的行为数据”真的更“可靠”吗?

同样做导购业务的产品经理严书向氢商业表示:“传统生活服务榜单的优势是UGC内容,缺陷是现在的商家刷分行为很严重,导致了大家的信任缺失;而高德面临的问题在于,用户行为虽然可靠,但是用户行为与用户意图和体感的关联却不一定正确。

比如,我想去某家饭店,导航的却可能是商场入口或附近的停车场;我导航到特定餐厅,也许只是和朋友约个地标,结果实际吃的是旁边的苍蝇馆子。

这样的逻辑往往利好财大气粗、独栋显眼的“地标型餐厅”,比如北京簋街的胡大小龙虾,而进一步加剧“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缺乏UGC内容参考的情况下,更细分的评价指标(口味、环境、性价比、服务、是否禁烟)容易被淹没,不利于多样化的按需选择。

此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永远不要低估民间智慧。以后的商家活动,可能就不单单是好评送饮料了,还会进化成高德导航到店截图送酸奶,或者二者结合,直接免费加一道菜。

哪怕是同样做“地图导航+美食评价”的Google maps,也不敢标榜自己“绝对真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老板和服务员的地方就有求好评,而不敢当面拒绝的I人们只能含泪打下五星,再绞尽脑汁,用摆盘、藏头诗和火星文来提醒后来者,“冲帼人不马扁忡人”。


至于吸引力十足的「永不商业化」,更像是一个伪命题。在产品经理严书看来,权威性是榜单产品的第一要义,大部分平台的榜单都不会商业化,这是最基本的公信力底线,而公信力带来的效率收益,比商业化更有价值。

不卖榜单,并不意味着不卖别的:比如每年600元起的“高德旺铺”,以及搜索曝光排名,或是用户到店前后的打车服务,以及对支付宝消费的助力作用,还有用户数据共享带来的潜在商业价值。


不得不承认的是,平台的「资本化」总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剧本,我们在无数社区的兴衰史中早已见过太多次。几乎每一个平台在早期都会精心营造一段“新人友好期”,用“平等、多元、开放”的理想叙事吸引用户加入;可一旦步入增长中后期,广告主、资本与流量生意便大举进场,逐渐覆盖甚至驱逐原有用户的真实声音。


有个说法是,以“今天吃什么”为代表的数万个琐碎而连续的“微决策”,每天都在悄然消耗我们的精力,从而造成大脑的日常疲劳。更何况,对打工人来说,想吃顿不难吃的热乎饭,光是提前“做功课”还不够,“防诈骗”才是重中之重。

你可能先是在大众点评刷到某家新晋网红店,精修的漂亮饭和一排五星好评让你心动;接着打开高德地图查路线,却意外发现它的“扫街榜”上也赫然推荐了同一家,原来因为去的人多人,导航数据也开始将其标记为热门目的地;最终,谨慎的你仍不放心,跳到小红书搜索店名,试图从博主们的“live实况”和评论区的本地IP发言里打捞“人间真实”——你在三个平台之间反复横跳,日活和停留时长都被后台记录得明明白白;但直到饭菜入口的那一刻,你才能确认那一口真实的滋味是好是坏。

不过,信息总是在相互竞争间彼此补全,对于亟需去码头整点好吃的薯条来冲淡班味的打工人而言,在大众点评、小红书和熟人推荐之外多一个参考维度总归不是坏事。

对了,所以高德扫街榜会和淘宝闪购一样卷「优惠券」吗?别忘了V我50。

参考资料:

1.36氪,《在发布会现场,我问了「高德扫街榜」几个问题》,2025.09

2.阿里巴巴,《“高德扫街榜”发布,全力支持线下消费》,2025.09

3.第一财经,《“要全面开战了”,阿里美团激战升级》,2025.09

4.电商派Pro,《高德扫街榜仅用一天就跨过了大众点评的护城河》,2025.09

5.定焦One,《高德扫街,故事难讲》,2025.09

6.独角兽观察,《高德扫街榜,能为阿里赢回“口碑”吗?》,2025.09

7.极客公园,《高德扫街榜,能不能做成中国的「Google Map」?》,2025.09

8.简单心理,《这个无意识举动,正在耗尽你的活人感》,2025.05

9.解码NewSight,《高德“扫街榜”的内核,是阿里又一次“抓壮丁”》,2025.09

10.三言Pro,《高德扫街榜VS大众点评必吃榜:谁是你心中的“点评王者”?》,2025.09

11.小声比比,《抢大众点评饭碗?谁给你的勇气?》,2025.09

12.一无小疆,《聊下阿里,以及“高德扫街榜”》,2025.09

13.知危编辑部,《高德地图开做榜单,阿里向美团的“到店”腹地下手?》,2025.09

编辑|卢力麟

作者|何愚

设计|胖兔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