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8点半,罗永浩临时攒了一个团队开播了,搞了6、7分钟都还在调试设备。
不过罗永浩流量就是大,开播就瞬间10万加,群里不少朋友都在讨论这事。
其实听完整场直播,并没有太多新东西,都是媒体已经报道的内容,但已经够西贝难受的了。
罗永浩抓住了后厨冷冻食材的点。
罗永浩在直播中展示了媒体探店中很多冷冻食材,贮存条件从包装上看大多是零下18度,这些食材的保质期短则9个月,多则18个月。
罗永浩还在媒体采访中,看到了西贝店里还有去年9月生产的冷冻羊腿。
然后罗永浩给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这么长时间的保质期,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食材,但吃出来不是新鲜的食物。
这是罗永浩对预制菜的理解,在他看来,西贝大量使用冷冻预制食材,这就是不是现做的,就是预制菜。
罗永浩这种解释事实上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但这可能与西贝、贾国龙理解的预制菜概念可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不过三言注意到,除了那个2024年9月的那个羊腿外,露出生产日期的冷冻食材基本都是今年的8月。
值得注意是,罗永浩特别提到一个生产日期在2024年12月的“小牛焖饭牛肉包”,意在证明食材是冷冻9个月后的东西。
但其实今天西贝就已经对此进行了说明。西贝门店确认没有使用过上述焖饭包,这个冷冻食材是公司另一个已经关闭的品牌以前使用的。
西贝的公开信中引用了一则有关预制菜的通知,而在这种定义下,西贝认为他们冷冻的食材并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接着罗永浩把重点指向了预制菜国家标准,并贴上上文这张通知,在他看来,这个通知并不等同于国标。
按照罗永浩的逻辑,既然没有标准,那贾国龙说自家没有预制菜就是撒谎。
简单来说,罗永浩就是认为这个通知不能作为贾国龙的背书,没有国标,那大家都可以有自己对预制菜的理解。
在罗永浩的理解中,预制菜和现做就是一对反义词。他还举了自家发小餐馆的例子,认为只有现做的才不叫预制菜。
那如果按照罗永浩的逻辑,没有国标,大家都能定义预制菜,那贾国龙是不是可以说自己不是预制菜。但显然罗永浩的说法更得“人心”。
客观上讲在行业标准没有完全定下来时,有关部门的通知还是有一定参考性的。但罗永浩不认,贾国龙估计也很无奈。
罗永浩还晒出了一张22年的一篇报道,该报道中提到西贝的预制菜使用率80%。
然后罗永浩画风一转,不再讨论预制菜的问题,而是强调西贝东西贵。
他甚至还拿西贝21元的馒头和二星米其林餐厅进行了对比。
说完价格贵后,罗永浩又拿其他餐厅说起了事。他指出老乡鸡都能把预制菜公示清楚,西贝却没有明示。
罗永浩反复强调自己反对预制菜,而是希望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最后,罗永浩更是把高度又拔高了一次,喊话法学界和预制菜领域专家来和自己对谈,推动行业发展。
整个一个小时听下来,其实增量信息并不多。大多是已有报道的汇总,但直播的效果达到了。罗永浩下播时抱拳感谢老铁,一副胜利之姿。
普通消费者有谁去在乎预制菜的学术定义,罗永浩朴素解释成“非现做”很容易被理解。
大量的网友站在了罗永浩的这一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业内,一众餐饮行业大佬集体声援西贝。
为何会形成这种巨大反差,这恰恰说明了普通人和从业人员对预制菜的理解存在巨大鸿沟。
这也将是西贝接下来的一大难点。 西贝想为预制菜正名没有那么容易。
昨晚西贝那边也没闲着,贾国龙在罗永浩直播期间也搞起了“西贝1.8万伙伴跟罗永浩之战!全员大会”。
罗永浩直播就拿着西贝后厨说话,贾国龙也应该意识到问题了,全国的员工们通过在线会议在听从指导。
昨天,贾国龙在采访中言辞激烈,他表示很多人都在劝自己不要硬刚,但他不愿意这样,即使生意不做了,也一定要争个黑白。
他还直言,“罗永浩就是要干西贝”,就是要起诉罗永浩。
对于贾国龙来说,短时间内如何做好后厨开放是个难点,全国几百家店,难免会出现各种情况。
同一个冷冻食材,罗永浩说是预制菜,而西贝公开信中明确表示不是预制菜,该信谁呢,西贝陷入了自证困境。
而显然,罗永浩的朴素认知更容易被接受,西贝走舆论场这条路基本不通了,起诉或许成了最后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