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超500亿!价值投资难题的“宝安解法”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博闻财经 时间:2025-09-12 20:31:46

原创 刘博团队

9月9日,一场备受瞩目的产融盛会在深圳九围国际总部区拉开帷幕。

由深圳市委金融办与宝安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圳市宝安区“宝企金服”投融资大会,吸引了132家金融机构与426家宝安企业精准对接,现场签约总金额突破500亿元。



这场大会是“宝企金服”系列IP的一次集中亮相。什么是“宝企金服”?简单说,它就是宝安为企业打造的产融对接平台,打破资本和项目的信息壁垒,让好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更快、更准地找到最合适的资本。

其具体“玩法”,就是一套线上线下、全年无休的立体服务网。它既有年度大会这样的“重磅活动”,也有深入园区的月度“精准对接”;既能在线上智能匹配,也能在线下“金融驿站”提供面对面服务。

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破解全球科技+金融难题的全新解法。

01

科技创新的“融资困境”

当下,全球所有投资人和科技创始人,都在面临一个难题。

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而言,他们深知下一个伟大的公司必将诞生于硬核科技,但要找到它,犹如大海捞针。

面对成千上万、散落于各个细分领域的科技企业,精准筛选的成本极高。要判断一项前沿技术真正的价值和市场前景,需要极深的产业认知,这远比分析一个商业模式的增长数据要复杂得多。

另一方面,资本有其固有的回报周期和效率要求,这让投资者在决策时,天然会偏向于资本效率更高的项目。

不妨设想一个场景,假设你是一家基金的投资合伙人,面前放着两个项目:

一个是卖网红咖啡的,模式轻,数据好,三个月就能看到下一轮估值翻倍的希望;

另一个是搞高端材料的,要建厂房,买设备,三五年内可能都见不到利润。

你会投哪一个?

从产业价值和长远布局来看,后者无疑更具分量。但基金严格的退出周期和对回报速度的现实要求,却往往让决策的天平向前者倾斜。

这就是硬核科技普遍面临的挑战:它们关乎未来,但在当下的资本市场叙事中,却不如商业模式创新那般性感。它们是价值的基石,但其漫长的投入期,也不如平台型故事那般动听。

其重资产、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往往让传统的银行信贷看不懂其技术价值,而追求高周转率的风险投资又对其漫长的回报路径望而却步。

这个“资本与科技”的错配,是硅谷正在反思、华尔街正在纠结的普遍性难题。

而解开这个难题的钥匙,或许就藏在深圳宝安区。

02

产融版非诚勿扰

面对“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难题,各地政府的探索路径不尽相同。

有些是政府亲自下场,设立基金直接投资项目。这种“政府当投手”的模式,决策快、见效快,但也存在官方干预利弊共存、覆盖企业数量有限等问题。

而宝安,则选择了一条更高明、也可能走得更远的路径:政府不当“投资人”,而是当一个“金牌红娘”。

这套模式的核心打法,正是“宝企金服”体系,就像是主持一场超大规模的“产融版非诚勿扰”。其特点为:

一、官方“做媒”,更靠谱,更高效

全球有很多产业引导基金,但多数是“锦上添花”,投向那些已经声名鹊起的明星企业。

而宝安的逻辑不同,它拥有一个全球都罕见的“数据库”:

超过100万户商事主体,其中企业占比超6成,拥有5.9万家制造业企业;8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45家冲刺IPO的准上市公司和超800家的上市后备军。

近5600家规上制造业企业,近7400家国高企业(连续8年全国第一),27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全国第三);35家企业的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21家的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

在全市“20+8”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中,宝安有9个产业的增加值高居全市第一。

就在近期,宝安联合华为云、前海,倾力打造中国首个“具身智能港”,瞄准万亿级的物理AI新赛道。

宝安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先进制造的沃土”,此次参会的426家企业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中超过三成的企业营收增速高于30%;有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聚力攻坚“卡脖子”技术,平均拥有专利142件,其中发明专利45件;还有的早已深度嵌入苹果、英伟达、华为等全球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链。

大企业是参天大树,但这篇沃土真正的价值,在于底下那些不起眼却蕴含着无限可能的万千物种。传统的金融机构,只能看到树冠,却无法探知土壤深处的活力。

而宝安区政府更适合充当向导,它通过税务、用电、专利、社保等颗粒度极细的数据,能精准地描绘出每一家企业的“生命体征”。谁在快速成长?谁在攻克关键技术?谁的团队最具潜力?政府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当它把一份企业名单递给金融机构时,这已经不是一份申请书,而是一份尽职调查的投资建议书。它用政府的信用,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搜索成本”和“信任成本”。

同样,能上台的金融机构,也经过了筛选,确保它们是懂产业、有诚意、有实力的资本方。

二、搭好生态,让“牵手”能走向“白头偕老”

一次成功的“牵手”只是开始。宝安模式更高明的地方在于,它不只负责撮合,更负责构建一个让企业能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

这正是“宝企金服”体系的全流程服务理念。政府精准瞄准企业发展中最核心的三大难题,并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破解融资难上,这场500亿的大会只是冰山一角。在它之下,宝安已经构建了一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由政府引导基金撬动、联动23只子基金,形成了一个超千亿规模的产业基金集群,为企业提供全周期的资本赋能;另一方面,在区、街道、园区三级设立“金融驿站”,提供“面对面”的贴身服务。



在破解落地难上,宝安不只是拥有近1亿平米的物理空间,更提供了一套“普惠+定制”的供给体系。它精挑细选出超百万平方米低成本、高品质的产业保障房,并开发“AI智选空间”小程序,让不同阶段的企业都能高效匹配到最合适的“安身之所”。

在破解应用难上,宝安拿出了“全域开放”的决心。政府不再是场景的被动提供方,而是主动发布涵盖政府采购、企业需求等在内的“四张清单”,并通过“宝安场景直通车”等平台,鼓励全国乃至全球的新技术、新产品来宝安揭榜试用,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

宝安模式是一套将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组合拳”。

它不像单纯的补贴那样会“养懒汉”,而是通过打造一个极致高效的生态系统,让好公司自己“跑”出来。

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产业赋能。

03

资本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跟我的投资决策,跟我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关系?

关系巨大。

第一,它在重塑全球产业链的“安全坐标”

疫情和地缘政治之后,“供应链安全”成了所有跨国公司的生命线。一个稳定、高效、且能不断迭代创新的制造基地,价值堪比黄金。

宝安被誉为“一天找齐上下游,三天做出产品”,这背后是全球最完善的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链之一。

当这个强大的“躯体”,被注入500亿的“金融活水”,它的进化速度只会呈指数级增长。

这意味着,未来全球最高精尖的硬件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将被极限压缩。

投资宝安,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投资全球制造业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第二,它为你指明了下一个十年的“黄金赛道”

资本的流向,就是时代的方向。仔细看这次签约落地的重大项目,更能感受到资本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心票”:

既有平安资管300亿元的私募子公司、泰景宏诚100亿元的并购基金这样的“航母级”资本平台落地,也有鼎晖投资的10亿空天产业基金、君联资本的20亿创新人民币四期基金等精准“滴灌”前沿赛道的耐心资本。

当互联网的叙事变得乏力,真正的“价值投资”正在回归实体,回归那些能定义未来的硬核科技。

宝安这场大会,就是一份帮你“划重点”的地图。

它告诉你,未来十年,最值得下注的资产,就在这些“需要资本长期投入,但能够构筑护城河”的领域。

它也宣告了一种可能性:政府与市场可以形成最佳拍档,共同破解创新中最艰难的“融资鸿沟”。

这不仅是宝安的机会,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机会,更是全球资本寻找下一个增长引擎的机会。

所以,这个时刻值得被关注。在宝安这片热土上,资本与实业正在形成前所未有的合力。至于未来能诞生多少伟大的公司,时间终将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