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探访罗永浩事件后西贝后厨,员工:外卖订单骤降,收入几乎砍半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静 凤凰网科技 时间:2025-09-12 16:05:17

摘要:

北京地区的多家店铺都出现了外卖订单量骤降的情况,收入额更是直接腰斩,有员工称,“确实非常委屈,外卖订单量少了很多,我也很难受”。

科技 出品

作者|王佩薇、姜凡

编辑|董雨晴you yi

直击后厨,订单骤降,员工自称很委屈

这两天,餐饮圈最大争议焦点,莫过于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之战”。一个是互联网怼天怼地的创业老炮,一个是喊着“100%无预制菜”的餐饮大佬,两个人三天连环互怼,把一个“预制菜”话题,硬生生炒成了全民关注的舆论风暴。

科技9月12日下午实探了北京多家西贝门店,其中,有店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的参观后厨需求,其表示因为“贾总(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非常重视”。

本次参观后厨要先穿一次性防护服,并佩戴口罩和网帽,科技在现场看到,整个后厨分为四个区域,面点类、烤制类菜品,以及炒菜的中厨等。

其中,罗永浩所点的“草原嫩烤羊排”就出自烤制区。据员工介绍,其出自一台万能蒸烤箱,造价约十几万元,“烤鱼调好260度,烤9分钟就可以了。”

提及其他菜品是否为预制时,有员工表示,“说咱家是预制,其实就是挺冤枉的,你说这菜出餐几分钟啊?把这菜扔水里边煮熟了拿出来放上葱油汁就 ok了。我感觉确实没有那么繁琐的工艺,为什么要预制呢?”

科技在另一家西贝后厨看到,冰柜里有各种准备好的备菜青菜,有腌制泡菜显示生产日期为9月9日。

另有店员告诉科技,炖牛肉是从早上5点开始备餐,炖好正餐开餐前,准备好一定量,“有的是两三餐的量,如果卖不完要转为员工餐,或者是处理掉”,相似的说法也在各大社交网络上出现。

另据其中一家门店的负责人称,所谓中央厨房配送的多是门店无法加工的食材,“比如拍黄瓜,把黄瓜拍成瓣”,其称该门店有四个小时工每天从早上5点开始备菜,一直备到厨师上岗,“根本忙不过来”。

除此之外,其也称,罗永浩事件对西贝的生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线上的外卖订单。来自北京的一家面积较小的店铺称,“平常中午用餐高峰期至少会有约30多个单子,都装不过来,但今天只有三四单,确实对生意造成了影响”。

另一家大店铺同样遭遇了类似的问题,平时午饭用餐需等号,但今天已出现空位,外卖订单也从平时的200多单,骤降到了100多单,根据其估算,外卖订单金额直接腰斩。

该员工称,“确实非常委屈,外卖订单量少了很多,我也很难受”。

这场舆论风暴是如何发生的?

事情起因很简单。罗永浩在微博上说了一句“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并顺势呼吁立法,要求餐厅强制标注预制菜。就是这么一句话,直接把西贝架上了火。消费者一边惊呼“原来如此”,一边追问“到底什么才算预制菜”。

在罗永浩发布微博后不久,贾国龙亲自飞回了北京,并公开表示要起诉罗永浩,他言之凿凿地表示,“按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而且100%不是预制菜。”并安排全国370多家门店后厨开放参观,甚至上了一个“罗永浩菜单”,试图让质疑烟消云散。

科技在12日体验时,“罗永浩菜单”已在店面打印出来。

不过,正是因为贾国龙的强硬回怼,让罗永浩更加不罢休。他一边在微博上甩出行业报告,指西贝等头部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80%,一边贴出“堂食袋装”的图,直问:“你说没有,那这是什么?”与此同时,他还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一天就收到了200多条线索,声势浩大。

这已不是西贝第一次因价格问题引发争议。从2021年的“天价馒头花卷”到2023年的“高价蒸饺”,尽管屡次强调原料与工艺的成本,但消费者始终难以认同。其症结在于,企业算的是“成本账”,而消费者衡量的是“价值账”。

不过,这场大戏的核心,其实不在“罗永浩和西贝谁赢谁输”,而在于消费者的关切:花钱吃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预制菜?我有知情权吗?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但如果行业在信息上遮遮掩掩,那才是真正的问题。

标签: 罗永浩 科技 凤凰网 门店 西贝后 订单 西贝 员工 问题 事件 行业 指西贝 北京 成本 争议 泡菜 厨师 店铺 烤制 青菜 备菜 风暴 舆论 报告 用餐 头部 作者 消费者 贾国龙 炒菜 焦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