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大模型时代软件命运几何?外滩大会上韩歆毅张雷朱啸虎共话AI产业新变局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ITBEAR 时间:2025-09-12 00:25:13

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产业圆桌论坛上,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张雷与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就“AI对用户入口、商业模式与产业分工的重构”展开深度对话。三位行业领袖分别从应用、硬件与投资视角,剖析大模型技术落地产业过程中的关键挑战与机遇。

针对“大模型是否会颠覆传统软件生态”的争议,朱啸虎明确指出,低代码、无代码类工具将面临AI的直接替代,尤其是编辑与协作类软件。“用户规模缩减10%对这类产品就是生死线,协同软件的市场规模未来会显著收缩。”他强调,投资人评估AI产品的核心指标是用户留存率,“AI时代的用户召回成本是移动互联网的10倍以上,留存数据直接决定企业生存能力”。

韩歆毅则以医疗健康领域为例,阐述专业垂类AI的不可替代性。他透露,蚂蚁集团在AI医疗领域的布局聚焦高频刚需场景,“当AI能像专业医生一样理解患者、提供个性化方案并解决问题时,留存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但他同时强调,AI在医疗场景中应定位为医生助手,“人机协同模式能让医生专注科研与疑难病症,同时为基层医疗提供高效支持”。

在硬件领域,张雷提出“超级粘性场景决定未来入口”的观点。他以小米AI眼镜为例,指出该产品通过主动交互逻辑重构了人机关系,“用户通过眼镜呼叫‘小爱同学’的频率已是手机端的6-7倍,这种交互范式的变革可能催生新的入口机遇”。他透露,小米正通过AI技术重构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全线硬件产品。

关于AI商业模式的爆发窗口,朱啸虎预测专业领域与C端产品将在2026年迎来集中突破。“下一个字节跳动或小红书可能已悄然成立,中国创业者在C端体验创新上具有独特优势。”他对比中美AI企业发现,美国创业项目多聚焦B端,而中国更擅长C端场景挖掘。韩歆毅与张雷均认同垂直专业服务领域的创业价值,前者以医疗健康为例强调数据质量、专业能力与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后者则指出硬件出海需回归用户真实需求。

“所有创业最终要回归人性本质。”朱啸虎总结道,“三十年来用户核心需求未变,AI只是提供了更优的体验形态。”张雷进一步补充,中国企业在供应链效率与AI生态构建上具有优势,但需通过场景落地与用户体验提升形成核心竞争力。

据悉,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于9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举办。大会涵盖1场主论坛、40余场分论坛、2场全球主题日、10余场创新者路演、1万平方米科技展区、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同期举办智能创新大赛与科技人才招聘会,并通过创投对接会等环节促进产业深度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