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2025餐饮中场战事:外卖激战、性价比称王、老字号承压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伟 蓝鲨消费 时间:2025-09-11 21:57:58
餐饮行业的冰与火之歌

作者| 蓝鲨消费 杨硕

2025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十分热闹:一边是禁酒令切断酒水高毛利,全员社保推高人力成本;另一边则是京东、阿里等相继切入外卖大战,引发巨大的轰动。

一片熙熙攘攘中,各大餐饮企业的半年报也陆续出炉。从财报数据来看,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部分餐饮企业维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一些餐饮企业平稳发展,一些餐饮企业止住了下滑趋势,而一些餐饮企业则依然在寻找破局之道

2025年上半年,中国餐饮企业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

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蓝鲨消费统计的22家上市餐饮企业财报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其中有13家营收实现了同比正增长,瑞幸以44.6%的增速领跑市场;15家企业净利润上升,增幅最高的是达势股份,高达504.4%。

(海底捞业绩,百度股市通)

实际上,几大火锅巨头在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都不好看。九毛九上半年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利润5871万元,同比下降13.7%。核心品牌太二、怂火锅、九毛九均面临业绩下滑困境。呷哺呷哺上半年收入减少18.9%至19.4亿元,净亏损较去年同期的2.74亿元收窄71%至0.8亿元。

相比之下,茶饮行业则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喜人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霸王茶姬这5家以加盟为主的茶饮上市公司,累计收入达315.8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卖出73.11亿元,同比增长30.12%。这相当于,每三天就能比往年多卖出一个小目标。

唯一一个不赚钱的茶饮品牌,是以直营模式为主的奈雪。今年上半年,奈雪营收为21.78亿元,同比下滑14.41%,亏损了1.17亿元,但亏损已经同比收窄73.1%。

性价比为王

近年来,中国餐饮消费结构悄然变化。过去,高端餐厅凭借环境、菜品稀缺性和社交属性吸引客人。但如今,人们在吃饭这件事上更加理性,好吃不贵 成了首选标准。尤其在经济压力和生活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这一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今年上半年,性价比突出的餐饮企业更受青睐,而高端餐饮则陷入了营收增长困境百胜中国、小菜园等平价餐厅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而唐宫中国、小南国等高端餐饮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这与餐饮企业之前的战略也不无关联。近年来,百胜中国积极推动旗下品牌进入下沉市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百胜中国门店总数已达16,978家,仅二季度就净新增门店336家。百胜中国仍在积极推进万店计划,重点布局下沉市场,在三至六线城市的新店占比超过50%,其中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下沉市场的扩张比例分别达到62%和53%。

外卖成为新增量

今年上半年,外卖大战成为各大餐饮企业的胜负手。通过上半年财报数据不难看出,驱动餐饮企业业绩增长的因素中,外卖已经占据了很大比重。

在百胜中国的财报中,外卖成为高频词。今年第二季度,百胜中国外卖业务同比增长22%,外卖销售约占百胜中国餐厅收入的45%。今年上半年,百胜中国旗下品牌肯德基和必胜客,外卖销售同比增长分别为18%、14%。外卖已经成为百胜中国旗下品牌业绩的主要支撑点。今年上半年,肯德基和必胜客的外卖销售占比分别高达45%和43%。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介绍,截至今年6月,百胜中国旗下所有的品牌都已在主要的第三方配送平台上市。她提到,第二季度最大的动态无疑是激烈的外卖平台竞争,尤其是在我们行业内的小额订单或与饮品相关的订单领域。

在外卖大战中,茶饮咖啡成为平台冲量的香饽饽,原因很简单:在供给端,品牌连锁化率高、门店多,品类标准化程度高、出品快;在消费者端,看到便宜愿意多买一杯,促销订单立马上量,补贴见效快。

巨额补贴显著刺激了新茶饮的外卖订单量,也拉动了部分新茶饮品牌的业绩。蜜雪集团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平台的短期补贴推动了国内店均营业额的提升,增量订单也提升了门店盈利能力。古茗也在财报中披露了出杯数,单店日均售出杯数439杯,同比增长17.4%,部分增量来自补贴带来的需求释放。

瑞幸也成为外卖大战的赢家。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外卖订单占比超过30%,较上一年同期的17%实现大幅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外卖补贴还帮助瑞幸获得了宝贵的增量用户。按照财报口径,瑞幸月均交易用户数为9169.7万人,其中新用户超2870万人,占比接近32%。

对于正餐、火锅等企业而言,外卖业务也正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海底捞的外卖业务在上半年实现收入9.3亿元,提升了接近6成,跃升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呷哺呷哺上半年整体订单量增长超过55%,带动外卖毛收入同比增长22.4%。

小菜园2025年中报也显示,小菜园外卖收入达到10.57亿元,同比增长13.7%,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提升至39%,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核心引擎。外卖订单量从去年同期的1280万笔增至1680万笔,增幅达31.3%。国信证券表示,外卖业务已成为小菜园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其增速显著高于堂食业务的2.2%。

传统酒楼型餐企也纷纷试水外卖市场。比如唐宫中国就在财报里提到,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集团已推出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聚焦家庭聚会及节庆主题餐饮体验,扩展新型外卖卫星店模式等。但从目前来看,唐宫中国并未吃到外卖大战的红利。

无特色,不餐饮

2025年上半年,针对竞争加剧、消费需求迭代的复杂环境,各大餐饮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变革。

以海底捞为例,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和个性化就餐体验的追求,海底捞努力加大菜品的创新,并积极对门店消费场景进行升级改造。截至2025年6月底,海底捞已改造了近30家夜场主题门店以及50家鲜切主题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小菜园不仅提供丰富多样的菜品,还以实惠的价格和充足的份量赢得了顾客的喜爱。其环境雅致,徽派建筑风格,更是为用餐体验增添了一份轻盈感,南北方的食客们对此也颇多认可。

当北京炸酱面的市井烟火、武汉热干面的码头江湖仍在固守地域版图时,一碗由东北人宋奇在广州熬煮的重庆小面,却在资本的烈火中翻滚出一个IPO。走进遇见小面,30-40种丰富菜品构成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特色小面、小锅冒菜,到抄手、米饭、撸串,再到甜品饮料,覆盖多元消费需求。

近两年,贵州菜从小透明摇身变为大网红。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贵州菜相关话题播放量达数十亿。越来越多博主和食客线下打卡贵州菜馆,小红书上贵州菜相关笔记近4万篇,夺夺粉3万多篇。

这是因为贵州菜的别具一格利用米汤、番茄等食材自然发酵,形成柔和持久的酸香,奠定贵州菜的独特风味;干辣椒的浓郁香气与新鲜辣椒的鲜嫩汁液相得益彰,创造出既刺激又富有层次的口感既满足了大众口味,又展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差异化优势,让贵州菜成功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

由此,贵州菜也一路北上,从成都、重庆开到北上广,迅速开启了全国化扩张之路,钱摊摊安顺夺夺粉火锅、鑫花溪牛肉米粉、刘二妈米皮等品牌,近两年门店扩张至数超百家。

不难看出,从海底捞到新品牌,每个餐饮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特色化道路。而当烟火气遇上工业化,会呈现给消费者怎样的一场盛宴?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