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先进制造业 时间:2025-09-11 20:37:22

9月6日,2025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开幕。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卿发布了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5)》。

以下为发布内容全文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5)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 刘文卿

(2025年9月6日 辽宁沈阳)

工业互联网是做好两化融合这篇大文章的战略抓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事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迈入高质量发展、规模化推广新阶段,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国际环境、技术基础、应用场景、现实需求均已发生深刻变化,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之路前景广阔。

一、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深化演进

政策举措密集发布,美德日等传统工业强国将数字化政策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聚焦“以数字化重塑产业优势”实施延续性战略部署,聚焦“数智前沿技术应用落地”加快技术布局,聚焦“关键要素长期保障”加大支持力度。“数据+智能”成为发力方向,全球制造业加速迈向依托工业互联网实现“数据+智能”双轮驱动的新阶段,建设工业高质量数据集,加速人工智能工业领域应用成为各国政府及产业界的重要共识及发展方向。“场景+行业”释放应用价值,国际领先企业通过构建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精准决策的智能体系,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全环节应用的智能协同,加速工业智能换人、减人、无人发展。

二、政策供给持续有力

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新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政府工作报告》连续8年作出部署,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战略性基础设施的作用逐步显现。供需协同推动展现新路径,政策部署从工业互联网本身,逐步拓展至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绿色发展等重要任务,以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等重点工作。地方梯次发展呈现新气象,全国31个省(区、市)明确对“工业互联网”方向的政策支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工业互联网,形成系统推进、梯次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经济稳中向好,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53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10.0%。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超千亿元的省市达17个,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产业基础筑基拓新,5G、时间敏感网络等加快发展,算网控一体的全栈式新型工业网络加速形成。以“软件定义”加快OT技术变革,推动软硬解耦、云化控制、云边端协同等模式创新。功能体系超前布局,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6.4万个、5G工厂1260家。标识解析注册量超6900亿个。培育49家“双跨”平台,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化建设提速,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汇聚41万余家企业、2.2亿余种工业基础产品。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基本建成。

四、数智赋能分级分类加速推进

实施架构从单点改造向全局融通转变,通过对“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企业、产业生态”六个层级的协同改造,打通从底层设备控制到上层经营管理的全流程数据链路,实现生产全要素的透明化管理和精细化运营。应用场景由业务驱动向价值内生转变,随着数字技术“从单一到多元”、应用环节“从外围辅助到生产核心”、应用价值“从低端到高端”,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级实现劳动力的“眼手脑”解放。改造对象从企业转型向全链集成转变,“点”上树标杆,推动链主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线”上强协同,制定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面”上塑生态,高标准建设数字园区,探索园区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

五、产业生态日益繁荣

人才体系逐步完善,2024年,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总量达63万人,同比增加15.81%,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城市成为工业互联网人才的主要集聚地。标准体系日益健全,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为开展“建能力”“选平台”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安全领域首批3项国家标准发布。生态组织持续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等产业合作载体加速发展,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持续开展,助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国际合作成果丰硕,推动“加快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倡议写入APEC领导人旧金山宣言,区域数字合作机制加速完善。

立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应用的趋势,需加快推动端边云协同的新工控体系、大小模型协同的新工业智能、多网融合、算控网一体的新工业网络、本质与内生的新工业安全创新突破,进一步丰富深化新型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释放工业互联网乘数效应。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