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英伟达,再次杀入量子计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证券时报 时间:2025-09-11 20:31:29

近日,量子计算独角兽PsiQuantum宣布完成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英伟达风险投资部门现身投资机构名单。这是近期英伟达风投第二次出手量子计算赛道。英伟达CEO黄仁勋对量子计算从“怀疑”变为“支持”,仅仅用了两个月。而从“支持”到连续“买入”,则花了不到半年时间。

PsiQuantum完成1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9月10日,PsiQuantum公司宣布完成10亿美元的E轮融资。公司宣称,新资金将用于构建世界上第一台商业使用的容错量子计算机。新资金将使该公司能够在布里斯班和芝加哥的量子计算站点破土动工,并部署大规模原型系统来验证系统架构和集成,并进一步提高其量子光子芯片和容错架构的性能。

据了解,本次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为70亿美元,贝莱德、淡马锡和Baillie Gifford等机构领投,同时引入了新投资者,包括麦格理资本、Ribbit Capital、英伟达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Adage Capital Management、卡塔尔投资局(QIA)、Type One Ventures、摩根士丹利旗下Counterpoint Global、1789 Capital和S Ventures (Sentinel One)等。

公开资料显示,PsiQuantum成立于2016年,由知名学者杰里米·奥布莱恩(Jeremy O'Brien)与三位学者共同创立。

量子计算被寄望彻底改写制药、金融、通信、加密等行业的底层逻辑。与不少竞争对手采取“从小到大、逐步扩展”的路径不同,PsiQuantum选择了更为激进的战略:直接打造一台拥有100万个量子比特、可实现容错运算的量子计算机。所谓容错,即系统可自动纠正计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微观误差,持续输出可信结果。

此外,PsiQuantum的技术路线与其他主要竞争对手有着本质区别。传统的量子计算公司通常使用原子、离子或超导材料制成的量子比特,这些都是具有质量且通常固定在某个位置的物理对象。而PsiQuantum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使用没有质量的光子,也就是光的粒子,作为量子比特,这些被称为“飞行量子比特”的光子具有独特优势。

“只有构建真实的东西才能释放量子计算的前景。”PsiQuantum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里米·奥布莱恩说。“我们从第一天起就定义了需要什么: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挑战,而不是一个科学实验。我们首先在架构和芯片层面解决了最棘手的问题,现在正在美国的半导体工厂大规模生产一流的量子光子芯片。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已准备好采取下一步决定性步骤,以充分发挥量子计算的潜力。”

“在我们开始近九年后,我们已将这项技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成熟度和性能水平。”PsiQuantum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皮特·香波特(Pete Shadbolt)说。“我们有芯片,我们有交换机,我们有可扩展的冷却技术,我们可以进行联网,我们已经找到了站点,我们有商业动机和政府支持——我们已经准备好开始构建公用事业规模的系统。”

自公司2021年完成D轮融资以来,PsiQuantum为其集成光子芯片组建立了大批量制造工艺,其中包含光子量子计算所需的组件。该芯片组由PsiQuantum设计,并在GlobalFoundries位于纽约的Fab 8制造,这是一家大批量商业半导体代工厂。

贝莱德技术组负责人托尼·金(Tony Kim)表示:“人工智能建立在经典计算之上,经典计算支撑了过去五十年的技术。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植根于量子力学的相邻计算平台的曙光,该平台将使我们能够以变革性的精度模拟物理世界。”

Baillie Gifford投资经理卢克·沃德(Luke Ward)则表示:“六年多前,我们首次支持PsiQuantum,认识到其扩展量子计算的独特方法。从那时起,该公司不断达到技术里程碑,同时在行业和政府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凭借植根于实用性的愿景,PsiQuantum现在处于可能成为万亿美元产业的最前沿,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最大挑战。这超出了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英伟达连续投资量子计算

值得关注的是,英伟达风险投资部门出现在本次投资机构名单当中。这是继上周英伟达宣布投资了另一家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后,再次在量子计算赛道出手。

根据PsiQuantum透露,该公司已经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广泛的开发领域进行合作,包括量子算法和软件、GPU-QPU集成等,合作重点是将量子硬件与AI芯片做整合,并联合开发可跑在GPU上的量子算法。

对于量子计算,黄仁勋曾有过“质疑”态度。2025年1月,黄仁勋公开表示,“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或需数十年才能出现,这番言论直接导致量子计算相关企业股价大跌。但他的态度转变发生在2025年3月——在英伟达GTC技术峰会“量子日”活动上,黄仁勋罕见公开道歉,承认此前对量子计算的时间线预估有误,正式收回“泼冷水”的言论,态度从“质疑”转为“支持”。

今年3月英伟达推出的CUDA-Q平台,正是黄仁勋对“量子计算+AI”的核心构想。

近期以来,全球量子赛道融资不断升温:芬兰量子计算初创公司IQM完成3.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跻身独角兽行列;美国Infleqtion借SPAC上市,估值18亿美元。“我认为这是投资界的一种表态,资本正在插旗,宣布量子计算的游戏正式开始了。”奥布莱恩表示。

责编:岳亚楠

校对:彭其华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